- 年份
- 2024(2653)
- 2023(3840)
- 2022(2501)
- 2021(2084)
- 2020(1589)
- 2019(3312)
- 2018(3515)
- 2017(6654)
- 2016(3796)
- 2015(4244)
- 2014(4501)
- 2013(4017)
- 2012(3316)
- 2011(2866)
- 2010(2836)
- 2009(2628)
- 2008(2622)
- 2007(2391)
- 2006(2275)
- 2005(2266)
- 学科
- 济(16059)
- 经济(16042)
- 业(9622)
- 管理(9005)
- 中国(7148)
- 企(6811)
- 企业(6811)
- 农(6535)
- 业经(5514)
- 农业(4477)
- 发(4352)
- 地方(4138)
- 发展(3917)
- 展(3913)
- 方法(3645)
- 产业(3545)
- 学(3524)
- 制(3163)
- 信息(3141)
- 总论(2986)
- 信息产业(2951)
- 化(2894)
- 体(2877)
- 财(2867)
- 数学(2820)
- 数学方法(2796)
- 银(2543)
- 银行(2535)
- 镇(2496)
- 城市(2437)
- 机构
- 学院(52889)
- 大学(52536)
- 济(20767)
- 经济(20333)
- 研究(19839)
- 管理(17460)
- 理学(14752)
- 理学院(14585)
- 中国(14477)
- 管理学(14222)
- 管理学院(14136)
- 科学(12730)
- 京(11430)
- 农(10972)
- 所(10205)
- 研究所(9341)
- 财(9209)
- 中心(8674)
- 江(8657)
- 农业(8506)
- 业大(8443)
- 范(7880)
- 师范(7779)
- 财经(7293)
- 院(7261)
- 北京(7059)
- 州(6820)
- 经济学(6765)
- 经(6651)
- 师范大学(6205)
- 基金
- 项目(35719)
- 科学(28166)
- 研究(26086)
- 基金(25576)
- 家(22715)
- 国家(22532)
- 科学基金(19025)
- 社会(16997)
- 社会科(16031)
- 社会科学(16027)
- 省(14413)
- 基金项目(13246)
- 划(11853)
- 教育(11638)
- 自然(11583)
- 自然科(11316)
- 自然科学(11313)
- 自然科学基金(11105)
- 编号(10682)
- 资助(9345)
- 成果(8904)
- 发(8536)
- 重点(8479)
- 化(7932)
- 课题(7659)
- 国家社会(7422)
- 部(7233)
- 创(7222)
- 发展(6863)
- 创新(6810)
共检索到81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铭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12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定为"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旨在唤醒社会公众对土地与生命关系的清醒认识,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和鼓励公众参与,形成防治荒漠化的自觉行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 ,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 :5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 ;80年代以来 ,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 :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 农牧交错带 绿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天琛
土地荒漠化是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历经气候变异和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干旱、半干旱以及湿润土地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趋势。土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荒漠化的程度惊人,大约有1/3的陆地、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并且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全球日益加快,每年大约以5万到7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国 张纯歌
环境、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国家的问题。作者通过对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中国西部发展的主要问题—荒漠化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提出了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贫穷与落后的观点。总结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一步提出了治理荒漠化的基本途径是以教育为根本,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保障。
关键词:
荒漠化 治理 环境 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亚平 彭补拙 谢庭生
根据国际上对于荒漠化概念的新说明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资助的《中国荒漠化 (土地退化 )防治研究》课题报告中确定的荒漠化定义 ,荒漠化概念的内涵包括 :1)以土地退化为本质 ;2 )与人类活动相关联 ;3)以荒漠化景观为标志 ;4 )以脆弱生态环境为背景。因此我国的荒漠化类型除了风蚀作用形成的沙质荒漠化外 ,还有水蚀作用形成的土质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除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以外 ,也包括南方湿润地区的红壤丘陵区和石质山区。其中属于水蚀荒漠化和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就是指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 ,以流水侵蚀为主导作用而形成...
关键词:
荒漠化 土地退化 土地分类 红色荒漠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琦
荒漠化对气候的影响是通过干扰干旱地区的地 -空能量交换平衡机制而产生效力的。旱地对全球温室气体的贡献率估计在 5 %~ 10 % ,其中旱地退化的贡献率小于 5 %。温室气体的积累将导致 2 1世纪全球升温 1~5℃。利用NOAA -AVHRR卫星影像监测到 ,Sahara半干旱区边缘的植被变化与年降雨变率有关。 1980~ 1990的十年间 ,Sahara地区 2 0 0mm年降雨量的南界有较大的波动。
关键词:
荒漠化 气候变化 相互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波 卢琦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扩展快 ,危害深。虽然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只是局部地区得到了治理 ,荒漠化整体上仍在扩展 ,这些严重制约了荒漠化地区乃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荒漠化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防治荒漠化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消除贫困、促进荒漠化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荒漠化 发展趋势 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磊磊 尹昌斌 卢琦 吴波 却晓娥
荒漠化成因是荒漠化研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厘清荒漠化成因是有效防治荒漠化的前提。荒漠化演变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现代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主要由不合理人类活动造成。文章梳理了已有研究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解释,从经济学视角对荒漠化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给予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不合理活动的产生原因,发现人口压力大是不合理人类活动存在的前提,产权不明晰及相关配套制度缺失是这些不合理活动产生的制度根源。推进荒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的产权由国有产权向更有效的产权形式转变,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等配套制度,以及促进人口转移与技术进步,都将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人类不合理活动与实现荒漠化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
荒漠化 成因 不合理活动 制度 产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钊 齐玉春 董云社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木本植物入侵及其导致的草原灌丛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普遍发生的现象,是草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干旱生态系统中,此种类型的植被变化将对区域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显著影响。过度放牧、区域气候干旱化和自然火过程是导致灌丛入侵和发展的主要控制因子。草原灌丛化过程中,草地生态系统分布较为均匀的土壤养分及相关元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发生分异,关键生命元素C、N、P、S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显著作用。全球气候变化与草原灌丛荒漠化之间存在潜在的反馈机制,人类扰动的影响将使这种反馈作用变得更加迅速和灵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