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1)
- 2023(6832)
- 2022(5836)
- 2021(5906)
- 2020(4889)
- 2019(11546)
- 2018(11500)
- 2017(21755)
- 2016(11283)
- 2015(13304)
- 2014(13094)
- 2013(12866)
- 2012(11591)
- 2011(10817)
- 2010(10758)
- 2009(10112)
- 2008(9606)
- 2007(8151)
- 2006(7126)
- 2005(6618)
- 学科
- 济(52920)
- 经济(52882)
- 管理(29216)
- 方法(27809)
- 业(26494)
- 数学(25693)
- 数学方法(25176)
- 企(21293)
- 企业(21293)
- 中国(16039)
- 贸(12139)
- 贸易(12128)
- 易(11935)
- 农(11684)
- 学(9801)
- 业经(9100)
- 财(8967)
- 制(8299)
- 银(7913)
- 银行(7907)
- 理论(7752)
- 环境(7716)
- 行(7656)
- 融(7379)
- 金融(7378)
- 农业(7292)
- 和(6838)
- 技术(6665)
- 地方(6567)
- 策(6423)
- 机构
- 大学(167342)
- 学院(164883)
- 济(75092)
- 经济(73900)
- 管理(63455)
- 研究(59951)
- 理学(55043)
- 理学院(54420)
- 管理学(53156)
- 管理学院(52890)
- 中国(47915)
- 京(36873)
- 科学(35941)
- 财(30717)
- 所(29783)
- 研究所(27526)
- 中心(26565)
- 财经(25262)
- 经济学(24461)
- 农(24281)
- 北京(24205)
- 经(23375)
- 业大(22980)
- 经济学院(21959)
- 院(21706)
- 江(21524)
- 范(20633)
- 师范(20413)
- 财经大学(19120)
- 农业(19114)
- 基金
- 项目(113377)
- 科学(90355)
- 基金(85863)
- 研究(79553)
- 家(76407)
- 国家(75952)
- 科学基金(65016)
- 社会(52151)
- 社会科(49762)
- 社会科学(49747)
- 基金项目(44030)
- 自然(42853)
- 自然科(41976)
- 自然科学(41969)
- 自然科学基金(41238)
- 省(40233)
- 教育(37361)
- 资助(37275)
- 划(35781)
- 编号(29837)
- 部(26225)
- 重点(26170)
- 发(23803)
- 成果(23584)
- 中国(23464)
- 创(23250)
- 国家社会(23173)
- 教育部(22618)
- 创新(21973)
- 科研(21887)
共检索到24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志新 刘可邦 张学珍 李明启 郑景云
根据地球系统模式(CESM)的千年控制模拟试验结果,以Ni?o3.4区的逐月海表温度变化为指标,辨识了212次El Ni?o事件、226次la Ni?a事件;分析了El Ni?o和la Ni?a事件发生当年及次年中国东部5—9月降水异常的空间格局;探讨了ENSo与华北、江淮、江南和华南4个区域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El Ni?o事件发生的当年5—9月,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减少2%~10%,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略有增加(0~2%);次年,江南地区转为降水增加(2%~10%),华北北部降水继续减少。在la Ni?a事件发生的当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增加2%~10%);次年,江淮地区降水显著减少(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 马百胜 杨宣
利用1979~2010年中国地区降水数据和IRESST全球海温数据,对比研究了东部型和中部型El Ni1o/La Ni1a事件成熟期至衰退期(冬季至次年夏季)对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和一般降水的影响,进而揭示在两类ENSO事件影响中国东部地区降水时,极端降水和一般降水各自所占的比重。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在冬、春和夏季均占总降水量的1/2以上,其中冬季所占比重最高,夏季最低,而且长江以北比长江以南高。当两类ENSO事件发生时,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异常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地区总降水基本一致,而该地区一般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则与总降水和极端降水显示出较大差别,表明两类ENSO事件均是主要通过影响极端降水异常来影响到我国东部地区的总降水异常分布。从两类ENSO事件对比来看,东部型ENSO对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的影响要显著强于中部型ENSO,而且在各季节,两类ENSO事件影响下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79~2010年4次最强ENSO事件对于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最强ENSO事件对极端降水的影响也是远强于一般降水,而且极端降水异常分布特征与总降水异常基本一致,但是当最强ENSO事件发生时,中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和总降水的异常变化较一般ENSO事件更剧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韬 莫欣岳 李欢 张镭
【目的】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6.1)和NCEP的FNL资料,模拟2013年7月5-6日华中地区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方法】通过WRF模式中2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3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6种不同组合,考察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此次降水过程模拟的影响,将模拟结果和24 h累计降水实况以及雷达回波观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组合都能大致模拟出降水的落区和发展趋势,但模拟的强降水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与实况相比存在一定偏差。【结论】总体来说,KFN方案与K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谈丰 苏布达 高超 方玉
利用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淮河流域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4个降水指数,首先通过与1961~2010年流域内气象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CCLM模式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CLM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淮河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在4个降水指数中,对年降水量的模拟效果最佳。CCLM模式在SRES-A1B(中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显示,2011~2050年淮河流域降水整体将呈增加趋势,增幅在70mm之内,降水量年际变率较大,波动范围达-40%~60%,很有可能造成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颖 方伟华
中国是遭受热带气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准确的降水模拟对于开展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的视角,将降水模拟分为基于极值理论的降水极值模拟、基于站点的降水时空模拟和基于热带气旋路径的降水事件模拟3大类;根据风险评估对降水模拟的需求,从模型构建、发展及其特点等方面对3类模型进行分析评述;进而提出面向风险评估的热带气旋降水模拟,应兼顾降水模拟的一般性和热带气旋暴雨模拟的特殊性,平衡处理降水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统计量的可靠性和计算量问题。以极值理论对降水极值模拟为基础,充分发挥降水时空模拟在处理长时间降水序列中的优势,并加强热带气旋降水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热带气旋降水事件的模拟模型。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降水模拟 灾害 风险评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苗 郭品文 邬昀
利用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阈值,对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在不同季节对ENSO的响应特征加以研究,并以湿位涡作为切入点从大气性质角度出发分析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暖、冷年当年夏季极端降水对比显著区域主要在华北地区东部,分别表现为负距平区和正距平区;在暖年次年夏季和春季分布形有相似之处,北方多极端降水,南方分布形势较为复杂,江南地区也有极端降水大值区;次年秋季,与春夏季相比,极端降水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到了次年冬季,整个东部地区以极端降水负距平为主,冷年次年四季极端降水基本呈相反的分布形势;对应的湿位涡场能很好的反映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大气稳定性,而在低纬度地区还不能作为很好预测极端降水分布情况...
关键词:
百分位法 极端降水 ENSO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崔媛媛 白柳 王梓晗 赵宏宇 宝音贺西格 李治国 韩国栋 王忠武
全球降水格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而草地碳汇功能对水分的变化极为敏感。为探究不同降水梯度对生态系统碳交换产生的影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设置模拟降水试验(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2017年5月至9月,每隔15 d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测定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ER)和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结果表明:1)增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盼 应介官 彭抒昂 姜存仓
【目的】明确降水条件下生物炭对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降水的方法,将以花生壳为原料在400℃热解制备的生物炭施入红壤,在气温25—30℃、单次降水量20 mm条件下进行连续试验约20 d,分析生物炭对施肥和未施肥红壤的速效钾(SAK)、速效磷(SAP)、铵态氮(SAN)、硝态氮(SAN)、有机碳(SOC)、活性铝(SAA)以及pH值在降水前后的变化。共设8个试验处理:未施肥+未施C(CK)、未施肥+1%生物炭(C1)、未施肥+2%生物炭(C2)、未施肥+3%生物炭(C3);施肥+未施C(F)、施肥+1%生物炭(FC1)、施肥+2%生物炭(FC2)、施肥+3%生物炭(FC3)。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婷 白应生 郭增玉
视抽水井为定流量边界,并假定流量沿井壁的分布是均匀的,在此条件下建立了黄土厚潜水层深井抽水时的三维渗流模型,并用C++语言编制了三维有限元程序,计算了单井抽水、双井抽水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误差较小。另计算了少陵塬隧洞第一期降水方案的降水效果,表明其不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并对此方案作了修改,在后期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降水效果。
关键词:
黄土潜水层 三维有限元 深井降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景丞 陶辉 王艳君 苏布达 黄金龙 姜彤
选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由逐日观测资料插值而成的格点化观测数据集,评估了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进行预估。文中主要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方法,识别了既定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强度和影响面积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未来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模拟能力;2)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整体呈增加趋势,RCP 8.5情景下变化更为显著,事件强度更大;3)未来不同情景下,均有可能发生强度或影响面积超过基准期最大值的事件,其中影响面积大的事件多发生在华北和东北,强度大的事件多发生在西南和华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景丞 陶辉 王艳君 苏布达 黄金龙 姜彤
选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由逐日观测资料插值而成的格点化观测数据集,评估了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进行预估。文中主要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方法,识别了既定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强度和影响面积的极端降水事件,分析未来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中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均有较强的模拟能力;2)2016—2050年中国极端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 白佳飞
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占水资源相当部分的大气水资源已成为中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使得可用于人工降水的云成为了各行政区域争夺的对象(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文章将可用于人工降水的云纳入到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应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各种可能的产权安排形式及其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分析,提出可用于人工降水的云的最优的资源配置模式。
关键词:
人工降水 产权安排 博弈论 云水资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华 路爽 任传友
利用日本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地面天气图,集成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沈阳市降水概率进行预报,经专家订正后对社会发布。本预报模式避免了单一统计学方法的局限性,并且实现了历史因子的自动追加,能够反映最新的天气信息。经在沈阳市气象台一年的试预报,根据预报结果计算得半贝里尔得分B=0.065;Bias得分为Bias=2%;预报技巧得分Bs=80.8%。同时准确率明显高于日本数值预报结果。
关键词:
降水概率 天气预报 预报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义星 陈海山 许崇育 陈莹 赵君 孙善磊
论文基于鄱阳湖流域降水数据,采用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进行极值降水的模拟和分析。检测各站年最大1 d降水量序列(AMS1)的非平稳特征,将时间作为位置参数的协变量进行非平稳AMS1序列的GEV模拟。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AMS1序列的形状参数基本均大于0,服从FréchEt分布;位置和尺度参数的空间分布较一致,形状参数则有差异。2)在较高重现期下由轮廓似然方法估计的置信区间比dEltA方法更准确;重现水平的轮廓似然函数曲线在较高重现期之下呈较显著不对称性。3)不同重现期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等值线图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位置和尺度参数的分布图更为接近,与形状参数的差别则较大。4)基于非平稳GEV...
关键词:
GEV模型 极值降水 鄱阳湖流域 非平稳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海啸 吴旗 于洪梅 徐哲文 李想 赵禹 刘治奇
气候模拟非常具有挑战性,涉及大量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地球系统模型(CESM)是一个开源的耦合气候系统,广泛应用于区域和全球气候预测。CESM应用运行需要做大量的数值计算,超高分辨率气候模拟则需要更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能力。近年来,基于ARM的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出现为这些需要大量计算的物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可扩展性和能效是传统HPC平台的两个关键问题。与传统的X86高性能计算平台相比,基于ARM的处理器提供了更高的内存带宽和每芯片更多的内核,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在该文的工作中,以CESM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成功移植到了基于ARM架构的华为鲲鹏处理器上。根据CESM的运行时数据,提出了一个定制的C/Fortran编译器并改进了进程调度算法。在华为鲲鹏处理器和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上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华为鲲鹏处理器上优化后的CESM实例虽然单核性能相对较低,但整体性能提升了31.78%~42.93%,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