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2)
2023(5665)
2022(4676)
2021(4121)
2020(3125)
2019(7229)
2018(6948)
2017(12802)
2016(6850)
2015(7676)
2014(7760)
2013(7807)
2012(7767)
2011(7318)
2010(7593)
2009(6870)
2008(6757)
2007(6156)
2006(5875)
2005(5635)
作者
(21397)
(17822)
(17787)
(16629)
(11427)
(8484)
(7983)
(6954)
(6874)
(6471)
(6182)
(5912)
(5870)
(5775)
(5615)
(5436)
(5270)
(5118)
(5106)
(5092)
(4670)
(4477)
(4331)
(4168)
(4085)
(4037)
(3993)
(3993)
(3676)
(3544)
学科
(37293)
经济(37260)
(17353)
管理(16362)
地方(16253)
中国(14895)
(11740)
(11434)
企业(11434)
业经(9737)
地方经济(9367)
(8886)
农业(8474)
(7554)
金融(7554)
方法(7426)
(7288)
银行(7280)
(7216)
发展(6569)
(6545)
环境(6540)
(6517)
(6169)
贸易(6158)
(5960)
技术(5952)
(5850)
数学(5843)
数学方法(5795)
机构
学院(102241)
大学(99374)
(43592)
研究(42610)
经济(42585)
管理(35267)
中国(33069)
理学(28531)
理学院(28107)
管理学(27691)
管理学院(27495)
科学(26116)
(23393)
(22433)
研究所(19983)
(19754)
中心(18811)
(18747)
(17521)
(16437)
师范(16285)
北京(15765)
(15300)
(14623)
财经(14428)
(14238)
农业(14223)
业大(13689)
科学院(13440)
师范大学(12955)
基金
项目(61033)
科学(47999)
研究(47794)
基金(41150)
(35550)
国家(35167)
社会(29816)
科学基金(29467)
社会科(28267)
社会科学(28262)
(25619)
基金项目(21257)
(21022)
教育(20867)
(20543)
编号(20199)
成果(17097)
发展(16932)
自然(16809)
(16613)
资助(16433)
自然科(16369)
自然科学(16367)
自然科学基金(16044)
课题(15197)
重点(14178)
(12845)
(12577)
(12323)
创新(12021)
期刊
(60405)
经济(60405)
研究(36888)
中国(29208)
(19417)
教育(16277)
管理(15075)
科学(14827)
学报(14159)
(13602)
(13584)
金融(13584)
农业(13548)
业经(11746)
大学(10852)
学学(9892)
技术(9786)
经济研究(9559)
问题(7643)
(7060)
财经(6967)
图书(6076)
(6074)
(5836)
论坛(5836)
世界(5819)
(5735)
商业(5729)
(5507)
科技(5503)
共检索到180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建华  
近百年来,是地球科学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反映在地球科学从单一学科深入研究向学科交叉、横向发展的转变;从固体地球科学向行星地球的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从深化对地球的认识,侧重于资源开发利用向探求地球知识、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转变;从单一的、局部的、实际的地质现象研究向系统的、全球的,以数字化为手段的模拟推演的转变。地球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担当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也借助人类社会进步成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丰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辛源  王守荣  
"未来地球"(Future Earth)是最新推出的为期10年的全球环境变化大型国际科学计划。本文介绍了"未来地球"提出的背景,阐述和解读了"未来地球"的战略框架、研究主题以及能力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分析"未来地球"科学计划的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总体部署的精神,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生态环境现状和地球科学进展,从科学支撑、学科融合、顶层设计、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地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系统科学集成的影响和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明华  韩荣青  
本文分析了“数字地球”的涵义、组成及基本特征 ,提出了“数字地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应用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甘巧林,陈忠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鹏大  
1958年,电子计算机首次在地质学中应用,被认为是数学地质学科的起点,而首次应用者美国沉积学家W.C.克伦宾也被誉为国际"数学地质之父"。1968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使这一学科得到国际公认。1978年在杭州召开了我国第一届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165人,提交论文131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珅  房文红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颁布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并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的总体目标是,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价值观、具体实践贯穿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以改变人们的行动方式,创造出以环境保全,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公平为基础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价值观呢?这些原则和价值观是如何被倾注于教育的呢?《地球宪章》又在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计划框架》以及《地球宪章》等重要文献的解读,试图描述《地球宪章》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框架,澄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目标,说明依据《地球宪章》的原则设计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大悟  
本文以全球环境与发展演进过程为切入点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现实地剖析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并进一步阐述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提出旅游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可行途径的新思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鼓励。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德发  
可持续发展与统计黄德发改革新思维可持续发展与统计,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其实大谬不然。本文试图在阐述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揭示现有统计核算体系的偏失与改进办法。一、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抉择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似乎结成了孪生兄弟,它们正在这"二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德发  
可持续发展与统计(续上期)四、"绿色帐户"挑战传统经济帐户"绿色帐户"是对经济、生态、社会等诸种环境的统计核算的形象化说法。"绿色帐户"是针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的缺点,由世界银行于80年代初提出来。80年代末确立并试行的新型帐户,代表着经济帐户的发展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林  徐效坡  
本文从人地关系的高度出发 ,论述了人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阶  
为了人类的发展、繁衍 ,世世代代都存在对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问题。可持续发展责任的建设 ,涉及到人类的认识水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自我的控制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目前,“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在国际社会已有广泛的认同。但人们也发现,“发展”(development)这一概念似乎是过于多义化了,涉及的方面太多,以致于显得有点儿难以把握。事实上,在现今所有试图阐明人口问题本质的最新人口理论中,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对“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展开充分的论证和诠释。在这个意义上,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提出或许应该认为是一件幸事,虽然对此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之间依然有不少歧见。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最初是针对环境资源问题提出的一种发展战略,特别是,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及模式,“可持续发展”在1992—06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我国政府制订的《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但作为一种优良的理论构架,“可持续发展”也在广阔的社会经济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样,所谓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揭示的就是社会、经济、人口、环境、资源诸系统、各要素协同并进的整体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是可以持续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