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4)
- 2023(3968)
- 2022(3429)
- 2021(3096)
- 2020(2476)
- 2019(5774)
- 2018(5155)
- 2017(8835)
- 2016(5637)
- 2015(6674)
- 2014(7150)
- 2013(6404)
- 2012(6003)
- 2011(5255)
- 2010(5429)
- 2009(4373)
- 2008(4093)
- 2007(3705)
- 2006(3160)
- 2005(2776)
- 学科
- 济(20767)
- 经济(20759)
- 管理(14460)
- 业(11524)
- 企(9388)
- 企业(9388)
- 方法(7589)
- 数学(6638)
- 数学方法(6502)
- 中国(6448)
- 农(5415)
- 理论(5227)
- 教学(5226)
- 地方(4679)
- 技术(4585)
- 学(4505)
- 学校(4361)
- 土地(4271)
- 教育(4234)
- 财(4010)
- 农业(3958)
- 业经(3950)
- 学法(3749)
- 教学法(3749)
- 体(3432)
- 环境(3356)
- 学理(3219)
- 学理论(3219)
- 资源(3204)
- 制(3182)
- 机构
- 学院(77139)
- 大学(67473)
- 管理(26579)
- 研究(25515)
- 济(24319)
- 经济(23569)
- 理学(22360)
- 理学院(22111)
- 管理学(21660)
- 管理学院(21561)
- 中国(17152)
- 职业(17148)
- 技术(16890)
- 科学(16799)
- 京(15287)
- 农(14913)
- 所(12999)
- 江(12954)
- 业大(12723)
- 技术学院(12668)
- 职业技术(12537)
- 研究所(11919)
- 农业(11500)
- 中心(11341)
- 范(10965)
- 师范(10876)
- 州(10395)
- 财(10348)
- 院(10101)
- 北京(9400)
- 基金
- 项目(52345)
- 研究(41968)
- 科学(40835)
- 基金(33252)
- 家(29263)
- 国家(28982)
- 省(24452)
- 科学基金(24341)
- 教育(23017)
- 社会(22766)
- 社会科(21440)
- 社会科学(21433)
- 编号(19979)
- 划(19966)
- 基金项目(17596)
- 课题(16000)
- 自然(15718)
- 自然科(15291)
- 自然科学(15286)
- 成果(15112)
- 自然科学基金(14951)
- 资助(13740)
- 年(13429)
- 重点(12990)
- 发(12018)
- 规划(11385)
- 部(11218)
- 创(10919)
- 性(10326)
- 项目编号(10312)
共检索到113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晨 马树超 郭文富
教育部职成教司要求各省和各高职院校在撰写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时,必须突出"地域性",凸显"依存度"。文章通过对28个省和500余所高职院校2012年度质量报告的研读及其案例分析提出:能否实现地方与学校共生共长、合作共赢,应该成为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鑫 王蓉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一定程度上决定校企双方在合作中投入的‘资产专用性’水平",进而得出"办学主体差异影响校企合作水平"的基本推论。依据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政府举办和民办的高职院校,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水平较高,且具有垄断特性的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的合作水平更高;行业举办与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玫林
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是学校质量认证、自身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需要。高职办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是:评价的关键内容无关切,缺乏维度;专家队伍不专业,缺乏信度;评估结论无结果,缺乏效度。基于高职办学质量评价的职业化理性回归,应确立"第三方"评价制度,重构多元评价体系,突出"三主"导向理念,注重评价过程体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质量评价 职业化 评价制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芳恒
省地共管、以地为主的管理模式,在新增地方本科院校的运作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矛盾。新增地方院校在经费投入、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化解这些矛盾的现实抉择是开放式办学,加强校地合作。
关键词:
新增地方院校 校地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希富
文章阐述了校企合作框架下探索高职办学结构耦合问题的意义,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耦合、治理结构耦合、办学利益耦合与办学资源耦合等方面剖析了制约校企合作组织运作效能的办学结构耦合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事业开拓新局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办学结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惠平
大众化与普及化的碰撞,空间与空间的置换,存量与增量的交织,高职院校校地合作办学"二次下移"战略清晰呈现:从市校合作到县校合作是"第一次下移";从县校合作到镇校合作是"第二次下移"。这一战略既是高职院校纵深推进政产学研机制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其积极回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第二次下移"战略实施所形成的镇域引领效应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通过布局建设、"两翼"建设和模式创新建设"三大建设"来推进"二次下移"战略实施。
关键词:
二次下移 市校合作 县校合作 镇校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惠平
大众化与普及化的碰撞,空间与空间的置换,存量与增量的交织,高职院校校地合作办学"二次下移"战略清晰呈现:从市校合作到县校合作,这是"第一次下移";从县校合作到镇校合作,这是"第二次下移"。这一战略既是高职院校纵深推进政产学研机制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其积极回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而深化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特别地,"第二次下移"战略实施所形成的镇域引领效应,具有乡村振兴意义。高职院校要通过布局建设、"两翼"建设和模式创新建设"三大建设"来推进"二次下移"战略实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明红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因此,了解社会需求,收集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是高职院校办学与社会接轨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找出高职院校在办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对策,包括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加强心理疏导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办学质量 第三方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金星 刘琼英
随着中高职衔接,现代职教体系建构,政行企校合作,终身学习与教育体系建立,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纵深推进,地处非中心城市的高职院校如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合作,如何为"三农"服务,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话题,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了高职院校面前。县区建制是中国和国际经济社会的重要结构单元在中国,县区(含县级市)建制由来已久。据《左传》记载,"真正作为行政区域的县最早见于楚国",显然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律。研究发现,升格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招生制度、课程体系等没有跳出普通教育的圈子。高职院校没有实现校企利益对接,企业校企合作内生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利益责任共同体。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构建校企功能互补耦合、教育责任拓展、业务相向渗透的深度合作模式,具体改革路径是: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共同体,改革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制定校企人员互聘交流和实习管理责任分担制度,加强政策支持和立法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锋
传统高职办学模式已由"孤军奋战"转向"通力合作",然而推进"双主体"办学进程最有力的生成架构是"趋利共赢",即趋"经济利益",赢"社会效益"。各方应依照政策指引、杠杆推进、资源整合和利益反哺的逻辑路径,以经济利益为内生发展之力、社会效益为外延生态建构,有力推动双主体办学进程。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双主体办学 校企合作 趋利共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明伦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景象,其基本属性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价值性、稳定性、创新性等方面。决定高职院校发展指标强弱的是办学特色,而不是办学规模的大小。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核心发展力的重要元素之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办学特色 基本属性 案例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2007年12月26日—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主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示会"在京召开。28所首批立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向社会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春法
随着我国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作用远未到位以及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中"貌合神离"等问题,仍在制约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为此,应进一步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并使之科学化,建立和完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系统,营造学生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办学质量 政府主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一是就业率高。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果毕业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没有较高的就业率,就很难说它具有好的质量,至少不能说是高质量的,就业率应当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指挥棒。二是就业质量好。与就业率相联系,还必须讲究就业质量,也就是除了就业以外,还必须研究学生是否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以及学生在岗位上的胜任度、发展状况等。从某种意义上看,就业质量体现出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匹配和协调,它是总体质量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