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9)
- 2023(12408)
- 2022(10314)
- 2021(9865)
- 2020(8202)
- 2019(18677)
- 2018(18697)
- 2017(36206)
- 2016(19549)
- 2015(21717)
- 2014(21258)
- 2013(20653)
- 2012(18938)
- 2011(17233)
- 2010(17809)
- 2009(16629)
- 2008(16131)
- 2007(14749)
- 2006(13304)
- 2005(11866)
- 学科
- 济(85618)
- 经济(85539)
- 业(63849)
- 管理(52932)
- 农(47381)
- 企(42513)
- 企业(42513)
- 方法(34885)
- 农业(31624)
- 数学(30474)
- 数学方法(29888)
- 业经(22604)
- 中国(22050)
- 地方(19715)
- 技术(19137)
- 财(17472)
- 制(16228)
- 学(16103)
- 理论(14165)
- 贸(13762)
- 贸易(13749)
- 易(13327)
- 发(13137)
- 银(12744)
- 银行(12723)
- 策(12537)
- 技术管理(12337)
- 行(12275)
- 融(12203)
- 金融(12200)
- 机构
- 学院(271649)
- 大学(266427)
- 济(116912)
- 经济(114555)
- 管理(107622)
- 理学(92893)
- 理学院(91980)
- 研究(90950)
- 管理学(90272)
- 管理学院(89792)
- 中国(71920)
- 农(58911)
- 京(55695)
- 科学(54316)
- 财(52069)
- 所(45073)
- 农业(44714)
- 业大(43983)
- 中心(42767)
- 江(42237)
- 研究所(40683)
- 财经(40035)
- 经(36355)
- 经济学(34998)
- 范(34832)
- 北京(34582)
- 师范(34567)
- 州(33424)
- 院(31882)
- 经济学院(31430)
- 基金
- 项目(179774)
- 科学(143306)
- 研究(134866)
- 基金(130336)
- 家(113251)
- 国家(112255)
- 科学基金(97085)
- 社会(87360)
- 社会科(82557)
- 社会科学(82536)
- 省(72363)
- 基金项目(68209)
- 教育(61171)
- 自然(60913)
- 自然科(59537)
- 自然科学(59525)
- 划(59208)
- 自然科学基金(58479)
- 编号(55979)
- 资助(52525)
- 成果(44605)
- 创(42277)
- 发(40572)
- 重点(40289)
- 部(39646)
- 创新(38702)
- 课题(38054)
- 国家社会(36254)
- 制(34329)
- 教育部(33938)
- 期刊
- 济(134875)
- 经济(134875)
- 研究(80527)
- 农(61957)
- 中国(60349)
- 农业(42104)
- 管理(39312)
- 学报(38415)
- 科学(38312)
- 财(37695)
- 教育(31189)
- 大学(30578)
- 学学(28937)
- 融(27223)
- 金融(27223)
- 业经(27033)
- 技术(26405)
- 业(21811)
- 经济研究(19901)
- 财经(18759)
- 问题(18146)
- 经(16257)
- 技术经济(15556)
- 农村(14666)
- 村(14666)
- 科技(14506)
- 农业经济(14376)
- 世界(14140)
- 统计(13905)
- 版(13880)
共检索到415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郝敏 熊建立
在不利的地理环境与脆弱的生态双重制约下,为实现三峡库区的移(农)民致富的各种模式中,位于库区腹地的万州区首创的"瀼渡模式"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式吸取中国土地经济史的精华,在维持地权稳定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殊自然资源环境优化农地配置,积极探索基于地权流转制度创新的农业生产契约的再创造。制度创新成功塑造了产业和农(移)民城乡分流两个自然筛选机制,从而实现了"高效农业"的进入和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三峡库区 农(移)民增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建华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进库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结合三峡库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特点,我们必须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经济环境、外部体制环境、特色精品打造、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切实使文化产业成为三峡库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以促进库区的繁荣稳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彪 邵景安 苏维词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妍 赵旭 段跃芳
农村电商发展是推进库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而因地制宜的电商价值链更新则是实现水电工程移民安稳致富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三峡库区首县秭归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模式,采用“虚实双链”理论分析了移民电商价值链的重构路径,并通过413户移民的访谈调查,实证检验了价值链更新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农村电商若仅限于替代合作社的渠道功能,则难以确保库区移民增收;“平台经济”和“双品牌”的价值链更新路径能有效提高移民收入,其中实现全产业链参与、电商技能培训、绿色农技应用和品牌文化植入等是核心举措;“双链”重构有效实现了移民社区市场化嵌入和生计体系调整,但不同生计资本水平的移民家庭存在异质性增收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魏益章 杨万江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模式选择的理论设计魏益章,杨万江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后,四川省境内第一个将被淹没的乡镇─—巫山县碚石镇。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模式,从稳定性和提高移民资源配置效率考虑,适合选择开发型政府主导的混合配置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办法,应采取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卫东 汪军
重庆三峡库区实施低碳农业战略对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现的现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针对重庆三峡库区资源和环境特点,提出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必须采取全过程控制,即从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碳排放固化等源头、过程和终端进行控制。建议建立低碳农业建设的引导机制,建立碳交易平台,建立低碳农业的市场基础;完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提升对低碳农业的吸引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科技创新;强化财政支持。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低碳农业 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晓光,樊杰,张文忠
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峡库区主体地处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广大农村耕地资源有限 ,人口密度很大 ,人地关系十分紧张 ,致使库区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对三峡工程构成极大威胁。在库区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本文在对库区 1 9个区县农村工业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 ,运用一般类型分析的方法将库区农村工业分为城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离中心城市的平原型农村工业区 ,山区型农村工业区四种类型 ,并针对每种类型区提出具体的发展模式。这不但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而且对我国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工业 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晓梅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加快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库区尽快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建设是其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效生态农业的考虑,总结出适宜库区特色的现代农业"6+4"模式——6种技术模式和4种经营模式。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现代农业 技术模式 经营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智奎
三峡库区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在库区建设生态农业园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类型主要有生态种植类、生态养殖类、生态林木类和生态旅游观光类。在平坝带生态农业区、丘陵低山带生态农业区、中山带生态农业区和高山带生态农业区,采用农、林、牧、渔、副的产业结合模式。生态农业园的发展,需要在国家引导下,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企业、农户共同建设。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农业 农业园共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朝霞 杨达源
坡地是三峡库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库区坡地资源的地表层质地、植被、气候、水文等环境特征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坡地的开发利用关系到三峡库区是否可持续发展。由于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使坡地资源开发日益增加,文章从坡地系统的物质能量出发,针对稳定坡面、较稳定坡面、较不稳定坡面与强烈不稳定坡面提出四种开发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宇平 盛三化
三峡库区农村小额信贷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小额信贷的发放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凸显独木难支的境况;农户能用于贷款抵押的财产缺乏,且其价值也远低于贷款额;专门为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服务的小额信贷担保公司极为有限。为此,应在三峡库区组建多种形式的专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新型金融机构;建立与多方利益主体紧密联系的小额信贷新模式;创新小额信贷抵押机制,用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来替代不动产抵押;构建不同形式的小额信贷担保机构;设立小额信贷偿还预垫付基金。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小额信贷 障碍 多元化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周鹏
文章从“三大模式创新小溪塔农民增收机制”案例出发,先一般分析小溪塔街办农民选择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进一步分析组织模式运行的利益联合机制和治理结构模式,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鹤鸣,沈方龙
1 耗散结构理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像达尔文所主张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的镶嵌组合到高层次的协调有序,还是象克劳修斯在“热寂说”中所描绘的宇宙因热量均衡和能量均一而呈现一片死寂的未来图景?尽管“热寂说”受到批判和否定,但克劳修斯对“熵”概念的运用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创立在科学发展史上仍然功不可没。“熵”是对系统混乱状态的描述及混乱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玉宝
文章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可供选择的4种典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了库区发展循环农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对指导库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