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8)
- 2023(11379)
- 2022(9724)
- 2021(9101)
- 2020(7462)
- 2019(17630)
- 2018(17332)
- 2017(33736)
- 2016(18445)
- 2015(20914)
- 2014(20961)
- 2013(21123)
- 2012(19773)
- 2011(17968)
- 2010(18018)
- 2009(16909)
- 2008(16921)
- 2007(15659)
- 2006(13871)
- 2005(12320)
- 学科
- 济(84788)
- 经济(84619)
- 业(53765)
- 农(50974)
- 管理(43523)
- 方法(34254)
- 农业(33716)
- 企(32710)
- 企业(32710)
- 数学(29157)
- 数学方法(28933)
- 业经(23472)
- 中国(21647)
- 地方(20635)
- 财(17935)
- 制(16404)
- 学(16046)
- 贸(14532)
- 贸易(14525)
- 易(14025)
- 发(12996)
- 农业经济(12625)
- 和(12520)
- 理论(11757)
- 银(11693)
- 银行(11671)
- 融(11651)
- 金融(11647)
- 体(11144)
- 行(11142)
- 机构
- 学院(268412)
- 大学(264353)
- 济(112231)
- 经济(109830)
- 管理(101543)
- 研究(92615)
- 理学(87001)
- 理学院(85976)
- 管理学(84591)
- 管理学院(84071)
- 中国(72725)
- 农(64471)
- 科学(56795)
- 京(56015)
- 财(49881)
- 农业(49451)
- 所(47625)
- 江(46101)
- 业大(45435)
- 中心(44775)
- 研究所(42871)
- 财经(39209)
- 范(36599)
- 师范(36281)
- 经(35457)
- 北京(34235)
- 经济学(33656)
- 州(33418)
- 院(31937)
- 省(31224)
- 基金
- 项目(175075)
- 科学(137116)
- 研究(130593)
- 基金(125608)
- 家(108569)
- 国家(107508)
- 科学基金(91573)
- 社会(83782)
- 社会科(77983)
- 社会科学(77953)
- 省(70678)
- 基金项目(67619)
- 教育(58159)
- 划(57742)
- 自然(57552)
- 自然科(56086)
- 自然科学(56069)
- 编号(55284)
- 自然科学基金(55076)
- 资助(49696)
- 成果(44589)
- 发(39604)
- 部(39046)
- 重点(38977)
- 课题(37186)
- 农(36151)
- 创(35822)
- 国家社会(33647)
- 科研(33493)
- 创新(33375)
- 期刊
- 济(134687)
- 经济(134687)
- 研究(77611)
- 农(67604)
- 中国(56003)
- 农业(45663)
- 学报(43050)
- 科学(40018)
- 财(38961)
- 大学(32953)
- 管理(31490)
- 学学(31124)
- 融(29507)
- 金融(29507)
- 业经(28301)
- 教育(25396)
- 技术(21897)
- 业(21894)
- 财经(19609)
- 问题(19271)
- 经济研究(18324)
- 经(16807)
- 版(15978)
- 农村(15427)
- 村(15427)
- 农业经济(15222)
- 资源(14664)
- 世界(14385)
- 技术经济(13482)
- 经济问题(13266)
共检索到409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锐 陈涛
已有的中国现代史与中共党史研究,大都将清末民初赣闽边(即原中央苏区)传统农村社会定义为:地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富;地租比率奇高;土地租佃制是最残酷的"封建剥削",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然而,研读毛泽东《寻乌调查》及赣闽边相关史料,毛泽东视之为清末民初该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寻乌农村则是:土地占有并非高度集中而处于动态流转之中;地租率明显低于普遍认定的比率且为租佃博弈的双赢选择;土地租佃制是为当时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择优机制;总体呈现的是地权、租佃制与市场的结合及其传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富动力,驱动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前行与悄然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传统农村社会 地权 租佃 市场 向富动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温锐
在清末民初 ,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 ,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 ;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营的选择和政府无暇顾及社区公共事业的现状相联系 ,与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村生产要素流通体制相适应 ,是农村社会的经济选择 ,对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赣闽边 租佃制 经济选择 农村社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军民
文章以江西省农村低保制度为对象,通过结构访谈、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救助规则实施过程中的弹性问题。研究发现,行政权力、封闭性关系、信息、地方性人力资本等因素塑造了规则弹性的多样化形态,在规则弹性模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信息、地方性人力资本对规则弹性有正向影响,而行政集权(类体制内控制)、封闭性关系对规则弹性有显著约束作用,但研究未能发现行政分权(政策性优惠因素)对规则弹性的显著作用。结果表明,权力-关系网络机制和信息-人力资本机制对规则弹性有着互为反向的作用;而且,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翠娥 杨政怡
对江西省寻乌县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村居民对女儿养老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农村居民仍然对女儿养老持无责任不接受的态度,但已经有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女儿应该承担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任并开始接受女儿养老。同时还发现,现代性和子女资源均对农村居民女儿养老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现代性越强的农村居民越倾向于认同女儿有养老责任也越能接受女儿养老;仅有女儿的农村居民更认同女儿有养老责任也更能接受女儿养老。
关键词:
女儿养老 个体现代性 子女资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杨
1949年秋,国民政府为挽救败局,稳定后方农村,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导,在西南四省一市强势推行农地减租,要求地主减收四分之一租额,并划定示范区更换租约。租佃制度本是主佃双方经过长时间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租额变动引起了押租和押扣的变化,主佃之间围绕减租与扣息的先后、押租价值如何评估等问题争论不休,农地减租政策亦朝令夕改、漏洞百出。农地减租要求地主让渡四分之一地租收益给佃农,打破了主佃平分土地总收益的分配格局,扣除耕作成本,地主占据土地收益由减租前的优势反转为劣势。地主利益受损,对农地减租政策百般拖赖,甚至以撤佃相要挟,导致农村租佃纠纷频发,主佃关系恶化,佃农非但没有得到减租实惠,反而增加了租佃成本。
关键词:
川西地区 农地减租 租佃制度 土地收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昉
文章在借鉴美国学者德怀特.希.帕金斯研究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分配和租佃制度的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租佃率和租佃契约的内容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租佃制度完全有可能对农业产出产生积极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
传统中国社会 租佃制度 租佃率 租佃契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利用 1 958年第二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 4个村庄的 1 930年、1 936年、1 94 6年 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 ,对 1 9世纪 30— 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 ,内容涉及该地区土地租佃的习俗、地租形式及地租率、雇佣劳动的使用、长短工雇佣情况、工资形式和水平等。本文所利用的调查数据 ,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
关键词:
土地租佃 雇佣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米璨
一、理论概念及问题的题出 经济史总是一个从相对均衡态到非均衡态再到一个更有效率的均衡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伴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不断有制度变迁的发生。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就是指制度的创立、变更及随时间的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就是行为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制度变迁的发生,是基于经济主体预期获得最大的潜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强强 邹晓娟
随着社会各界对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持续关注,社会调查变得越来越重要。恰当地使用社会调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资料收集的效率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而座谈法因其资料收集的快、广、深及结构灵活等特性,恰好弥补了其他调查方法固有的缺陷,但因调查地域的广泛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座谈法在社会调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既有一般座谈法的特点,又具有操作上的独特性。本文以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座谈为例,阐述了座谈法应用中应把握的关键点、方法和技巧,分析了座谈法在社会调查中面临的挑战,最后进行了讨论和应用展望。
关键词:
农村社会调查 座谈法 食品安全调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强强 邹晓娟
随着社会各界对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持续关注,社会调查变得越来越重要。恰当地使用社会调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资料收集的效率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而座谈法因其资料收集的快、广、深及结构灵活等特性,恰好弥补了其他调查方法固有的缺陷,但因调查地域的广泛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座谈法在社会调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既有一般座谈法的特点,又具有操作上的独特性。本文以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座谈为例,阐述了座谈法应用中应把握的关键点、方法和技巧,分析了座谈法在社会调查中面临的挑战,最后进行了讨论和应用展望。
关键词:
农村社会调查 座谈法 食品安全调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秀芝 刘顺伯
采取直接观察的方法,通过细分和观察江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年龄结构现状,结合江西农村住户调查中未外出劳动力的相关数据,对江西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年龄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农业劳动力使用相对紧凑的假设条件,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527万人,且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中年为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文辉 李小红
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看待农民的经济行为与经济意识,并解释农村劳动力为什么会发生转移,以及向何处转移的问题,进而提出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影响因素 经济学分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福林 刘瑾
清中期臻于极盛的江西商帮组织会馆,自光绪以降,便逐渐趋于停滞,而另一种跨地域商人的行业同业组织却迅速发展起来,在某些地方甚至取代会馆。清末民国跨地域商人行业组织的兴起及江西商人的融入,表明了湖南的江西帮组织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分化演变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行业竞争,江西帮的"土著化"以及晚清民国的时政导向是促使江西帮分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江西商帮 分化 湖南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进 胡雪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成为当时的亚洲头号强国,日本的绘画和美育也迅速发展。此后,中国不断有年轻画家东渡日本求学西画和新式美育思想。文章结合时代背景,主要从日本绘画发展情况、国内对留学的政策、日本文化战略、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几方面对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画家去日本留学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洋画 留日 选择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