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3)
- 2023(14666)
- 2022(12632)
- 2021(11836)
- 2020(9733)
- 2019(22434)
- 2018(22422)
- 2017(42064)
- 2016(22935)
- 2015(25931)
- 2014(25844)
- 2013(25009)
- 2012(22941)
- 2011(20696)
- 2010(21130)
- 2009(18959)
- 2008(18105)
- 2007(15832)
- 2006(14029)
- 2005(12343)
- 学科
- 济(103947)
- 经济(103849)
- 管理(67903)
- 业(60285)
- 企(51534)
- 企业(51534)
- 方法(39531)
- 数学(33837)
- 数学方法(33515)
- 中国(27729)
- 地方(26267)
- 农(22605)
- 业经(21763)
- 财(20757)
- 学(20483)
- 技术(20414)
- 理论(18531)
- 制(16116)
- 农业(15334)
- 地方经济(15302)
- 和(15106)
- 环境(14699)
- 教育(14232)
- 贸(13922)
- 贸易(13907)
- 融(13352)
- 金融(13351)
- 易(13286)
- 技术管理(13135)
- 银(13031)
- 机构
- 学院(317949)
- 大学(316999)
- 济(130642)
- 经济(127787)
- 管理(125599)
- 理学(108462)
- 研究(107304)
- 理学院(107231)
- 管理学(105506)
- 管理学院(104910)
- 中国(77477)
- 京(69464)
- 科学(64271)
- 财(57534)
- 所(52431)
- 中心(47701)
- 研究所(47550)
- 江(46828)
- 财经(45764)
- 北京(44761)
- 业大(43835)
- 农(43478)
- 范(43431)
- 师范(43091)
- 经(41539)
- 经济学(39342)
- 院(39194)
- 州(38430)
- 技术(36009)
- 经济学院(35123)
- 基金
- 项目(215193)
- 科学(169983)
- 研究(164145)
- 基金(153071)
- 家(131124)
- 国家(129966)
- 科学基金(112869)
- 社会(102610)
- 社会科(97147)
- 社会科学(97123)
- 省(85959)
- 基金项目(81729)
- 教育(77452)
- 划(71537)
- 自然(70956)
- 自然科(69285)
- 自然科学(69274)
- 自然科学基金(68033)
- 编号(67826)
- 资助(61824)
- 成果(55468)
- 课题(48544)
- 创(48327)
- 重点(48236)
- 部(47109)
- 发(47087)
- 创新(44334)
- 项目编号(41719)
- 国家社会(41277)
- 教育部(41146)
- 期刊
- 济(149252)
- 经济(149252)
- 研究(100979)
- 中国(66568)
- 管理(49182)
- 教育(48958)
- 学报(44589)
- 科学(42585)
- 财(42324)
- 农(39176)
- 大学(35069)
- 技术(32997)
- 学学(32048)
- 农业(27640)
- 融(25341)
- 金融(25341)
- 经济研究(24264)
- 财经(22602)
- 业经(22540)
- 经(19404)
- 问题(18564)
- 图书(17659)
- 技术经济(17247)
- 科技(16572)
- 理论(15250)
- 职业(14772)
- 现代(14479)
- 坛(14438)
- 论坛(14438)
- 业(14399)
共检索到475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光衿
随着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型外语人才广受欢迎。南京地方高等院校众多,新的经济形势对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利用调研数据,从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现状和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型外语人才现状入手,思考创新型外语人才服务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的积极意义,探讨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对接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蕾 陈雯 宋正娜
针对空港经济区相关研究一直依附于临空经济发展研究的现状,在分析空港经济区与临空经济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空港经济区概念,提出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方法:①紧邻机场区域的建成区形成与否是判别空港经济区是否形成的依据之一;②参照国内外成熟空港建设经验,对5 km半径范围和15分钟时间覆盖区域分别进行圈层划分,进而计算各圈层内部各类临空指向产业比重,由此确定空港经济区所在圈层;③根据企业空间布局,对基础圈层进行一定变形,并结合实证地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同心圆圈层分析与时间半径分析结果,以确定空港经济区最终范围。对长三角枢纽机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已经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外延2km的空港经济区,可达性分析表明,这一范围大致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6分钟车程内的高可达性地区。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国际机场由于周边区域产业的临空指向性较弱,尚未形成空港经济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聪
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对我国23个空港型枢纽城市航空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空港型枢纽城市航空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整体耦合协调度较低,并且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同时存在着显著的地域不均衡现象,整体与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成正比。由此可见,我国中西部地区空港型枢纽城市在实现航空物流与经济质量协同发展方面仍具有较大挑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蕾 陈雯
以长三角不同规模的四大枢纽机场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空港经济区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研究围绕经济总体特征、临空指向特征、产业组织特征分别构建相应指标并展开评估,研究表明:①经济总体特征方面,随着机场规模增大,空港经济区服务经济特征逐渐强化,传统服务业引领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该过程,除机场规模外,空港经济区与城市的区位关系也深刻影响了产业结构演进;②临空指向特征方面,临空指向度首先逐步增强,而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③产业组织特征方面,航空运输产业组织有序化,产业链逐步延长;受航空客货流空间扩散差异的影响,航空货运产业引导了空港经济发展,航空客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长三角空港经济区存在现代服务业份额较低、临空指向度较弱等问题,航空运输产业链有待拓展。
关键词:
空港经济区 产业结构 枢纽机场 长三角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耘
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城市影响力、控制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枢纽功能,是对北京科技体系在国际、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的概括。因此,强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功能是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欧阳欢 高杨 熊烈健
在成都建设门户枢纽城市的背景下,分析了空港区域内综合交通的现状及挑战,明确了优化"空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意义和目标。综合运用空间开发理论和综合交通枢纽经济与联动开发理论,从强化双流机场的门户枢纽功能,完善多式联运的对外交通系统,优化枢纽节点布局促进港城融合和构建港城联动的空港区域交通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的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部门研究"空港+城市"交通枢纽优化和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义伟
枢纽经济是一种以交通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等为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枢纽经济发展案例、连云港枢纽经济发展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枢纽经济的内涵、连云港发展枢纽经济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
连云港 枢纽经济 发展 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尤美虹 何美章 陶君成
物流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和物流枢纽及产业平台发展的枢纽经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给内陆物流枢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并处于内陆腹地,结合其国家中心城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的运行,研究其物流枢纽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更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本文从“综合交通枢纽、贸易物流通道、供应链产业平台和枢纽经济运行协同”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发展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允春 侯哲伟
以郑州机场周边区域2005-2019年物流企业时空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物流企业在整体分布上逐渐与主要交通干线方向大体一致,圈层分布特征明显,呈现出运输型“先内后外”、服务型“持续向内”布局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逐渐形成聚集分布且聚集规模不断增强,并呈现出“园区聚集型“”龙头带动型”“城镇依附型”聚集特征;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枢纽机场正由单一航空物流枢纽转变为综合物流枢纽。通过分析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和措施,既丰富了城市物流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其他机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爽 李凌
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实践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不强。然后阐述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用系统化的观点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后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依托于学校自身的教学实践子平台,构建依托于科技竞赛和科研课题的科技实践子平台,构建依托于良好环境氛围的科技信息交流子平台。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实践平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沈丹阳 刘姣 刘茜萌
利用2009-2020年我国6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数据,从航空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跨境电商产业协同的角度,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测算航空物流匹配能力。研究表明,这6个空港型物流枢纽城市的航空物流匹配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均值依次为郑州0.452 0、重庆0.360 7、西安0.310 2、深圳0.287 5、北京0.142 3、天津-0.096 7。航空物流匹配能力提升主要依托航空物流上下游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鉴于此,建议加大机场基础设施投资,增强航空物流产业服务水平,科学集聚航空物流高依赖型产业,利用匹配能力视角的顶层设计有效衔接航空物流产业、高技术产业与跨境电商产业,综合提高航空物流匹配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统钎 江璐虹 郭晓霞
旅游枢纽的国内外研究经历了"交通枢纽-旅游枢纽基础理论-旅游枢纽"的阶段演变。旅游枢纽的发展源于交通枢纽,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以人的运输为主,提供旅游配套的信息服务,并整合了一般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旅游枢纽是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中介与桥梁,旅游目的地主要通过拥有的旅游资源形成吸引物,旅游枢纽则通过流经的客源取得控制力。旅游枢纽的聚散功能是实现对旅游流与地方旅游业控制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旅游枢纽的主要功能与演变进程进行划分,国际旅游枢纽可以分为枢纽主导型和枢纽-目的地并存型。国际旅游枢纽的发展共同遵循四大规律:完善的交通枢纽网络是汇集旅游流的基础;航空枢纽在旅游枢纽中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霍月红 张莹
随着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大学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核和智能发动机,尤其是创业型大学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加凸显。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作用会越来越大。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词,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借鉴国外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探索我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创业型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单建华 郗恩崇
文章提出了以客运枢纽所包含站场个数、参与的运输方式、投资运营模式3种划分公路客运枢纽的分类方法;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客运枢纽的特点,将客运枢纽中的城市客运站定性为准公共产品;把公交场站、农村客运站(亭)等公益性更强的客运设施,定性为纯公共产品。论文对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客运枢纽创新与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提出关于客运枢纽规划的建议;关于客运枢纽筹资建设的建议;关于客运枢纽运营的建议;关于多站式客运枢纽运营体制改革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作者选择了无锡、苏州、太仓客运枢
关键词:
客运枢纽 规划 建设 运营 发展 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小明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高校应该将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管理与实践中,将"教育、实践、孵化"三者打通,营造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尝试创业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实践和发展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文章以南京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创立与发展为例,介绍南京财经大学创业孵化器的独特的管理模式,提出创业孵化器发展完善的路径以及创业园建设的启示与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管理模式与实践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
构建地方农业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体系思考与实践——基于北京农学院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
新时代国家级新区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探究——以南京江北新区枢纽办为例
经济新常态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空间关系创新研究——从构建肇庆枢纽型门户城市的视角
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实践创新模式探索
交通枢纽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研究与实践
高等院校创新型师资内涵和特征研究
新时代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评《创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
自贸试验区发挥内外开放枢纽作用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临港新片区建设三周年实践为例
对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的外语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