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0)
- 2023(15197)
- 2022(13341)
- 2021(12804)
- 2020(10801)
- 2019(24724)
- 2018(24747)
- 2017(46885)
- 2016(26548)
- 2015(30074)
- 2014(30536)
- 2013(29341)
- 2012(27314)
- 2011(24477)
- 2010(24969)
- 2009(23025)
- 2008(22763)
- 2007(20436)
- 2006(18235)
- 2005(16304)
- 学科
- 济(95376)
- 经济(95243)
- 管理(76211)
- 业(67728)
- 企(57024)
- 企业(57024)
- 方法(41528)
- 数学(35249)
- 数学方法(34592)
- 中国(27930)
- 农(27614)
- 财(27146)
- 学(23624)
- 制(22011)
- 业经(21556)
- 地方(21250)
- 理论(19361)
- 农业(17724)
- 贸(17268)
- 贸易(17260)
- 教育(16791)
- 易(16732)
- 和(16354)
- 银(16338)
- 银行(16283)
- 策(16086)
- 务(16083)
- 财务(15993)
- 财务管理(15946)
- 行(15457)
- 机构
- 大学(370349)
- 学院(367359)
- 管理(140599)
- 济(136834)
- 经济(133151)
- 研究(126861)
- 理学(119887)
- 理学院(118489)
- 管理学(116052)
- 管理学院(115398)
- 中国(95014)
- 京(80920)
- 科学(80840)
- 财(67407)
- 所(65623)
- 农(62722)
- 研究所(59196)
- 中心(57702)
- 江(57513)
- 业大(56086)
- 范(52241)
- 北京(51874)
- 财经(51737)
- 师范(51723)
- 农业(48928)
- 经(46771)
- 州(46583)
- 院(46457)
- 技术(42104)
- 师范大学(41046)
- 基金
- 项目(243411)
- 科学(188588)
- 研究(180103)
- 基金(171140)
- 家(149202)
- 国家(147867)
- 科学基金(125309)
- 社会(107943)
- 社会科(101929)
- 社会科学(101900)
- 省(97270)
- 基金项目(89902)
- 教育(84885)
- 自然(82163)
- 划(81844)
- 自然科(80197)
- 自然科学(80172)
- 自然科学基金(78665)
- 编号(75620)
- 资助(72046)
- 成果(64647)
- 重点(54568)
- 课题(54142)
- 部(52838)
- 发(51421)
- 创(49742)
- 项目编号(46586)
- 创新(46233)
- 科研(46110)
- 大学(45579)
- 期刊
- 济(159606)
- 经济(159606)
- 研究(113230)
- 中国(80802)
- 学报(61245)
- 农(57067)
- 教育(55122)
- 科学(53991)
- 管理(52945)
- 财(52183)
- 大学(46067)
- 学学(42226)
- 农业(39336)
- 融(33563)
- 金融(33563)
- 技术(33487)
- 业经(25777)
- 财经(24657)
- 图书(23977)
- 经济研究(23633)
- 经(21028)
- 业(20069)
- 问题(20060)
- 理论(17986)
- 版(17865)
- 科技(17853)
- 技术经济(17064)
- 书馆(16526)
- 图书馆(16526)
- 实践(16427)
共检索到56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丹 王俊生
近年来,地方高校对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综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困境:报名条件趋于"分数+证书";高中的综合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多角度考核学生;录取侧重于高考成绩。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其采取的措施为:多样化设置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构建学生成长综合诚信评价系统;依据学科发展设立考核标准;完善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多元录取标准。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自主招生 综合评价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玉亭 宋向楠 高长完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特征助长了课外辅导市场的繁荣,更衍生了学生和家庭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因此,韩国教育部不断深化高校入学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多元化评价学生。在此过程中,政府还持续优化制度、人力、实践和意识驱动策略,基于此,以"学生簿综合招生"为主的自主招生制度逐步得到推广。尽管该政策推行后暴露出教育公平问题依旧堪忧、大学获得"伪自主权"、学生和家长负担依然沉重等问题,但是此项政策有利于优化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尹银 周俊山 陆俊杰
对自主招生大学生的了解关乎自主招生考试评价指标和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依据北京某高校2010年和2011年的调研数据,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比较自主招生大学生和普通高考大学生发现,父亲职业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收入较高的、中东部地区、城市家庭、独生子女等特征的更容易成为自主招生大学生,城市父亲低职业甚至劣于农民,市重点中学自招生的优势并不存在,自主招生恶化了高考不公。因此采取多元评价标准,制定多元指标体系成为必需,按照地区教育环境、户口、高中特征、家庭地理位置、父亲教育程度和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结合考生的成绩和特长进行综合评定,对来自教育不发达地区、弱势家庭的学生进行倾斜,兼顾效率和...
关键词:
自主招生 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边新灿
综合评价招生既是国家确定的高校招生重要改革目标、方向和举措之一,也是目前部分省市和高校正在进行试点的一种招生模式。它经历了从个别特殊类型高校、专业向普通文理科高校、专业逐步扩展,从"两要素"到"多要素"渐趋完备等的演进历程。从广义上理解,综合评价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如自主招生、多要素量化合成总分、统考统招体系内扩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用、多要素评价由学校自主确定结合方式等;从狭义上理解,现阶段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是一种多要素量化合成总分进行选拔的模式,具体又可以分为"两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三种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综合评价 自主招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龙雪津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为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提供了一条深造的捷径,也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生源。考察高校自主招生的成本核算问题,探究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监督体系,有助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烽
评价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人才成长的阶梯。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选拔评价制度决定了一个教育体系的面貌。1977年恢复高考,确定了学科知识考试成绩作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依据,是恢复教育秩序的关键之举。随后,高考本身也逐渐暴露出单一以考定招的弊端,成为导致中小学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正因如此,改革伴随高考恢复后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未间断。这些探索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可以得出的基本认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霖 宋文杰
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观念意识、招生方式等不利因素影响,地方综合性院校来华留学生数量较少且增长乏力,生源结构不合理。文章提出,地方综合性高校应挖掘地区生态环境、院校硬件条件良好等优势,配合地区政府和企业对外经济发展规划,利用学科优势开发英文授课项目,与地区兄弟高校形成招生联盟,提升高校非学术性服务水平,引进专业营销人才,切实加强外国留学生招生工作,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地方综合性院校 留学生 招生策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亚群
自主招生是高校适应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要求而实施的重要变革,受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及社会舆论推动。这项改革增强了招考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但也存在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不利于农村考生和弱势群体的平等竞争,自主选拔成本高、效率低,也未能降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升学竞争程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选才面;应全面理解自主招生的含义,兼顾高校办学要求和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改进招生选拔方式,提高选才效率;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扩大自主招生的社会诚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坚钢 张定华 许乐清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5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为核心的改革进行了试点,两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慈仙 乐传永
为了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浙江等省份探索一种新型的自主招生模式——"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将由"中学推荐"的方式,改为每位考生根据高中会考成绩自荐报名;改变了考核内容,减少了对知识的测试,强调对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独立思考、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等学习能力,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对社会公益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保持了自主招生"非零和博弈"的利益冲突,在博弈过程中达成互惠互利;探索建立了一种多方参与的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陈斌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大胆尝试。调查发现,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遭遇了不少困境,诸如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较为困难,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宣传不足,面试环节遭遇人情质疑,城乡学生录取比例明显失调,招生录取成本显著加大。为更有效地推进改革,需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坚持统一考试,逐步推进多元录取;注重特色发展,切实提升自主自律;逐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综合评价;正视城乡差异,合理设定招生比例。
关键词:
高校招生 综合评价录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瑞军 钟秉林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肇始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逐步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所采用的标准是一个包括国家统考、高校综合测评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内的相互嵌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统考体现国家意志,突显统一考试的权威性;高校综合测评体现学校自主权,突出人才选拔标准的针对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评价的育人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以高中为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需要着力解决评价理论缺位、评价功能错位、评价主体越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综合评价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厘清教育评价主体职责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
高校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新高考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庆瑜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提出把胜任素质引入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其思路是确定胜任素质要素,确定甄选测试方法,基于胜任素质进行甄选测试,对录取的学生进行跟踪与分析。为实现高校招生综合评价改革,要探索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招生队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胜任素质 高校招生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西河
自2003年正式启动的试点高校自主招生,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试点院校数量逐年递增、招生范围逐渐扩大、招生条件逐渐放宽,在社会上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自主招生模式也得到了广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红霞
在高校招生中使用综合素质档案对高校人才选拔及高中学校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基于履历分析技术,在高校招生中发挥综合素质档案的初筛作用,将其作为招生面试前的辅助手段,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这是由履历分析技术本身的特点及其与综合素质档案"初筛"的适切性决定的,同时,初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档案"初筛"的构想思路,即重构评价内容、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档案"初筛"的四个步骤:第一,阅读档案;第二,做出评价;第三,确定面试资格;第四,进入面试。最后,对综合素质档案初筛的科学性、专业性、效度、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