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5)
- 2023(14713)
- 2022(12692)
- 2021(11757)
- 2020(9797)
- 2019(22729)
- 2018(22599)
- 2017(43323)
- 2016(23835)
- 2015(26986)
- 2014(27092)
- 2013(26440)
- 2012(24492)
- 2011(22259)
- 2010(22322)
- 2009(20270)
- 2008(19721)
- 2007(17566)
- 2006(15499)
- 2005(13583)
- 学科
- 济(101181)
- 经济(101082)
- 管理(66718)
- 业(62503)
- 企(50641)
- 企业(50641)
- 方法(44800)
- 数学(39104)
- 数学方法(38710)
- 中国(29082)
- 地方(26666)
- 农(26280)
- 财(23403)
- 业经(22247)
- 学(19839)
- 农业(18105)
- 贸(17093)
- 贸易(17079)
- 易(16432)
- 制(16401)
- 环境(16015)
- 理论(15784)
- 和(15734)
- 技术(15682)
- 银(15101)
- 融(15100)
- 金融(15099)
- 银行(15061)
- 行(14434)
- 地方经济(14224)
- 机构
- 大学(336958)
- 学院(333575)
- 管理(132280)
- 济(131873)
- 经济(128928)
- 理学(114132)
- 理学院(112869)
- 研究(112504)
- 管理学(110954)
- 管理学院(110374)
- 中国(83230)
- 京(72542)
- 科学(69749)
- 财(61289)
- 所(56049)
- 农(53085)
- 研究所(50885)
- 中心(50860)
- 业大(49547)
- 江(49457)
- 财经(48536)
- 范(46960)
- 师范(46557)
- 北京(46335)
- 经(44132)
- 院(41237)
- 农业(41225)
- 州(40971)
- 经济学(39027)
- 师范大学(37292)
- 基金
- 项目(227442)
- 科学(178370)
- 研究(169178)
- 基金(162191)
- 家(140001)
- 国家(138780)
- 科学基金(119592)
- 社会(105322)
- 社会科(99830)
- 社会科学(99803)
- 省(90376)
- 基金项目(86415)
- 教育(78714)
- 自然(76833)
- 划(75398)
- 自然科(75026)
- 自然科学(75010)
- 自然科学基金(73637)
- 编号(69846)
- 资助(67472)
- 成果(57595)
- 发(51371)
- 重点(50589)
- 部(50036)
- 课题(49096)
- 创(47048)
- 创新(43747)
- 科研(43202)
- 教育部(43052)
- 项目编号(42970)
- 期刊
- 济(146686)
- 经济(146686)
- 研究(101623)
- 中国(68133)
- 学报(51176)
- 管理(48246)
- 农(47743)
- 科学(46826)
- 教育(45408)
- 财(44936)
- 大学(39171)
- 学学(35922)
- 农业(33697)
- 融(29730)
- 金融(29730)
- 技术(29666)
- 业经(24843)
- 财经(23297)
- 经济研究(23125)
- 图书(21490)
- 经(19766)
- 问题(18911)
- 业(17471)
- 技术经济(16599)
- 科技(16371)
- 理论(16338)
- 商业(15072)
- 实践(14977)
- 践(14977)
- 资源(14738)
共检索到497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再罗 张伟 薛建航 侯爽
科学的评价是做好形象建设的前提,为克服主观性评价的不足,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从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三个维度构建地方高校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个功能角度构建地方高校发展指标体系,进而构建"高校形象与高校发展耦合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说明高校形象建设情况,以及对学校发展的作用状况。通过对陕西省某地方高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该校的形象建设与发展之间的耦合度较高,耦合作用较强,高校形象在促进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中的作用明显。这也为其他高校开展形象评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形象 高校发展 耦合度 实证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心娟 綦振法 黄顺亮
制造业集群表现出的强劲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对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互动状态进行研究,文章在分析建立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耦合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耦合度模型,得出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进入良性耦合阶段,且集聚优势显著,但其较小的耦合协调系数促使政府采取相关政策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推动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胶东半岛 制造业集群 耦合度 实证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彤 王能民
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城市系统各方面与环境中的众多因子的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城市竞争力是城市进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本文基于此构建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模型以评价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和谐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生态环境 耦合度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鸿 赵晓菲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明确生产要素关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章利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Moran’s I来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吻合,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农业基础要素投入效率降低,信息水平、创新水平、价格指数等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成本效益方面,区域投入产出水平配比失衡;我国农业围绕地形条件、经济水平在空间上形成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容贤标 胡振华 熊曦
从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各选取了7个指标,构建了测度两者耦合度的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的方法测度了各省(区、市)旅游业发展得分情况与生态文明建设得分情况,并通过耦合度计算公式测度了各省(区、市)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情况。实证发现,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的地区间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中东部地区的浙江、河南、山东、湖南等省实现了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水平耦合发展,而西部地区的青海、西藏、宁夏等省两者则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发展阶段。研究认为,自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旅游通达能力、人口密度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等差异是导致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地区间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加大旅游业领域投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加快旅游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设施投入力度、加强旅游业支撑与保障投入力度、加速产业的生态转型发展等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业发展 耦合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研究与开发、制度质量是实现产业与环境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降低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跃升、经济增长、制度优化是提高产业与环境耦合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强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4年数据,分别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和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升级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流域城市产业升级综合得分显著低于生态环境优化综合得分,长江经济带城市属于产业升级滞后型;长江外围城市耦合度明显高于沿江城市,且纵向来看下游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而中上游城市却有所降低;对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蕾 徐承红 申云
文章基于2004—2017年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综合序参量除东北有所上升之外,基本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农业绿色发展综合序参量呈现出东北、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耦合度方面,西部最高、东部最低,中部、西部、东北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东部从高水平耦合阶段大幅度下降到磨合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方面,西部、东部最低,中部和西部处于中级协调、东部处于勉强协调,东北处于中级协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祝恩元 李俊莉 刘兆德 李姗鸿
在探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市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分析与类型划分。研究发现:青岛市位居山东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水平之首;山东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耦合总体处于拮抗阶段,呈现"双核心高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水平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呈现"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根据各地市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可将山东省划分为高耦合中和谐地区、中耦合中和谐地区、中耦合低和谐地区和低耦合低和谐地区4种类型区。不同类型区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同,科技创新驱动的侧重领域也有所不同。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双向互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张跃胜
以2003-2012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间动态耦合的演化轨迹。结果显示: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总体水平偏低,并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二者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同样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融化与投机化,形成泡沫与系统性风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小爽
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9年黄河流域8个省会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城市间差异显著;生态环境状况一般,城市间差异不明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各异,呈阶梯状分布。提出应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机制,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屈小爽
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9年黄河流域8个省会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及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城市间差异显著;生态环境状况一般,城市间差异不明显;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各异,呈阶梯状分布。提出应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机制,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伯华 刘艳 刘沛林 窦银娣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内部系统耦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人居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系统耦合度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各地市州差距不断缩小,但整体耦合水平不高。协调度总体水平小幅度提升,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域东部发达地区。各地市州应根据人居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发展情况,采取差别化的人居环境调控政策。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时空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