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2)
2023(5419)
2022(4144)
2021(4250)
2020(3069)
2019(6924)
2018(6979)
2017(10914)
2016(7518)
2015(8756)
2014(8861)
2013(7393)
2012(6640)
2011(6118)
2010(6339)
2009(5307)
2008(4999)
2007(4819)
2006(4250)
2005(3848)
作者
(16029)
(13244)
(13056)
(12947)
(8310)
(6278)
(6164)
(5276)
(4902)
(4881)
(4576)
(4335)
(4330)
(4186)
(4158)
(4054)
(3984)
(3964)
(3907)
(3838)
(3478)
(3396)
(3321)
(3106)
(3032)
(3027)
(2925)
(2855)
(2749)
(2737)
学科
教育(20596)
管理(13218)
中国(12607)
(12117)
经济(12109)
教学(7987)
理论(7575)
(6185)
工作(5924)
(5513)
(5441)
(5166)
学校(5087)
(4905)
研究(4741)
发展(4480)
思想(4442)
政治(4387)
地方(4373)
(4358)
(4351)
企业(4351)
财政(4177)
思想政治(4157)
政治教育(4157)
治教(4157)
德育(4115)
学法(4100)
教学法(4100)
(3994)
机构
大学(88729)
学院(82439)
研究(30524)
教育(29315)
(24572)
师范(24491)
管理(22340)
(20488)
(20201)
师范大学(19732)
经济(19557)
理学(18679)
理学院(18342)
管理学(17751)
管理学院(17549)
科学(17241)
中国(15352)
(15006)
职业(14507)
(14159)
技术(13859)
北京(13755)
(13284)
中心(12777)
研究所(12764)
(12104)
(11393)
教育学(11274)
职业技术(9990)
业大(9548)
基金
项目(51608)
研究(50045)
科学(40890)
教育(32572)
基金(30492)
社会(27611)
社会科(25739)
社会科学(25730)
成果(25334)
编号(25086)
(24422)
国家(24007)
(23197)
课题(21370)
(20952)
科学基金(19614)
(19428)
项目编号(15628)
规划(15245)
基金项目(14891)
研究成果(14262)
(14150)
(14054)
重点(13147)
(12916)
(12812)
(12631)
(12437)
(12385)
阶段(12364)
期刊
教育(54558)
研究(37457)
中国(30854)
(24136)
经济(24136)
职业(13308)
图书(11034)
技术(10968)
学报(10875)
(10836)
大学(10195)
书馆(8788)
图书馆(8788)
(8727)
科学(8018)
技术教育(8006)
职业技术(8006)
职业技术教育(8006)
高等(7866)
(7130)
论坛(7130)
管理(7059)
成人(6921)
成人教育(6921)
学学(6854)
高等教育(6712)
农业(6220)
(5770)
发展(4936)
(4936)
共检索到141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南麒  
艺术素养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能力的提升、文化的熏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更将影响学生对待人生和生活的态度。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健全"两化"艺术教育体制、建立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构建"三结合"艺术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美"的力量,培养大学生"美"的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辉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目前,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堪忧,表现为实用主义盛行,人文知识匮乏,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问题普遍化,审美能力不足;片面追求个性发展,理想信念模糊。为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于更新艺术教育理念,建立人文科学课程体系,使德艺双馨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尊重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映  
本文以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为视角,从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和对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等教育实现途径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庞海芍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教育对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公共艺术课程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创新思维、陶冶情操等任务,艺术课程体系构建以及课程讲授都应围绕着上述目的进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邹琳琳  
针对当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艺术类专业、增设艺术类人文选修课程、组织艺术团体开展艺术展演活动进行艺术教育惠校、惠民活动等多元方式,分析其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揭示艺术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大学自身的文化传承创新、有利于高雅艺术普及与提升、有利于提升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审美文化,旨在改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司春燕  孟剑飞  
文章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实况,从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必要性、主要实施途径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艺术教育体系创建、管理机制构建以及艺术活动展演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敏丹  
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体系,创业教育在创建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等院校在我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重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创业教育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育和搭建创业实践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满足社会对创业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衡祁  
在进入9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的MBA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商学院院长五年前曾指出:“席卷全球的新的经济现实正在改变着工商企业的面貌,也改变着商学院的面貌。在70年代和80年代,商学院向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苗富强  张峰  
当前盛行的享乐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吃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吃苦精神出现缺失。而吃苦精神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需要,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大学生中有必要进行吃苦精神教育。通过加强国情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其意志,充分理解吃苦精神精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等途径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鉴君  
内审转型要求内审工作必须从理论、理念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更新,同时也需要对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按照现代审计理念,做好内审转型工作,是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内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内审转型的有效途径。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深化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瑞莉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定价远比一般产品的定价要复杂。表面上看,影响艺术品拍卖价的直接因素是买家的购买力、卖家的保留价和艺术品的供求状况等因素。但事实上,决定艺术品价格的深层次因素却是艺术品的炫耀性、吸引力和中介的作用等因素。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艺术品的特征,并探讨了艺术品市场价格实现的几种途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祖群  
<正>我国许多地方通过引入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机构等资源与本土化的非遗相互融合,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艺术乡建实践模式,推动乡村的艺术化转型。当前非遗融入艺术乡建主要面临困难如下:一是在地问题。艺术乡建需要遵循本土生长逻辑,而非遗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代表也是地方发展逻辑的一部分,两者的融合需要艺术家彻底理解乡建规律并付诸实践,理论规律的落地实施往往较为困难。二是艺术乡建者的“身份压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怀如  袁怡圃  曾丽莉  
论文在分析高校环境教育中公众参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市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案例,提出了拓展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渠道和深化环保考察实践研究活动是促进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灵泉  
通过对高校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分析,结合目前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趋势的特点,探索通过网络教育解决高校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是解决高校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开展老年网络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些实际问题,探索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爱娟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为前提和基础,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尽管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正逐步由知识本位的教学培养模式,向素质本位的现代法律素质培养模式转变,并取得一定成效和社会影响,但当前法律素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需求与现行法律教育单一化之间仍然存在矛盾,而渗透式法律素质教育方式将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成高校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