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2)
2023(6996)
2022(5076)
2021(4677)
2020(3651)
2019(8110)
2018(8123)
2017(15304)
2016(8822)
2015(10272)
2014(10237)
2013(9389)
2012(8141)
2011(7221)
2010(7232)
2009(6601)
2008(6512)
2007(6388)
2006(5696)
2005(5452)
作者
(23595)
(19711)
(19580)
(18800)
(12593)
(9295)
(8989)
(7739)
(7565)
(7170)
(6701)
(6662)
(6314)
(6297)
(6196)
(6122)
(5850)
(5742)
(5723)
(5722)
(4824)
(4790)
(4738)
(4585)
(4532)
(4487)
(4446)
(4291)
(4019)
(3854)
学科
(33773)
经济(33741)
管理(23589)
(21697)
(15963)
企业(15963)
中国(12882)
方法(12265)
(11939)
(11522)
数学(10621)
数学方法(10574)
业经(8587)
农业(7890)
收入(7877)
地方(7435)
(7434)
(6512)
金融(6512)
(6110)
贸易(6103)
(5979)
(5913)
(5866)
银行(5859)
教育(5726)
理论(5666)
(5653)
(5529)
(5328)
机构
大学(123513)
学院(119814)
(51057)
经济(50013)
管理(43347)
研究(39875)
理学(36849)
理学院(36461)
管理学(35702)
管理学院(35486)
中国(31334)
(26458)
(25583)
科学(21775)
财经(20111)
(19452)
(18995)
(18363)
中心(18172)
(17984)
(17151)
研究所(17144)
师范(17014)
经济学(16917)
北京(16169)
业大(15817)
经济学院(15271)
(15219)
财经大学(14929)
(14160)
基金
项目(76072)
科学(60506)
研究(59257)
基金(54912)
(46505)
国家(46109)
科学基金(40405)
社会(38380)
社会科(36345)
社会科学(36330)
(29629)
教育(28819)
基金项目(28373)
编号(24472)
(24270)
自然(24248)
自然科(23792)
自然科学(23786)
自然科学基金(23388)
资助(21945)
成果(21662)
课题(17664)
(16997)
重点(16953)
(16396)
国家社会(16058)
(15971)
(15599)
大学(15558)
项目编号(15317)
期刊
(59941)
经济(59941)
研究(41638)
中国(29162)
(21135)
教育(20336)
管理(18141)
学报(17132)
(17097)
科学(15557)
(14657)
金融(14657)
大学(14287)
学学(12501)
农业(11433)
财经(11183)
经济研究(10517)
技术(9916)
业经(9669)
(9669)
图书(8645)
问题(8126)
(7022)
书馆(6534)
图书馆(6534)
国际(6399)
(6323)
商业(5993)
世界(5785)
理论(5744)
共检索到193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白正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上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东部一些地区已经跨入中等偏上国家水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了该区域的当务之急。如何跨越这一"陷阱",许多学者己给出了解决方案。本文试图从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要求以及地方高校目前的运作方式为切入点,谈谈地方高校市场化运作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益平  
对"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现在碰到的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经济当中通胀的问题、增长的问题,最终还是归到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的问题。有的人把它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过去做得好,现在可能有一些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短期的争论似乎是这次的经济增长减速是周期性的减速还是结构性的减速。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过去做得好的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史怡好  
201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 259美元,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通过总结韩国和巴西的经验教训,本文从国企改革、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腐败治理和收入差距调节等角度,分析政府转型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云  龚梦琪  
本文选取21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与10个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了双向FDI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陷入组外商直接投资(IFDI)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对外直接投资(O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主要依赖OFDI拉动经济增长,IFDI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跨越组和陷入组双向FDI的交互项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IFDI和OFD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经济体应着力促进双向FDI协调发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促进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永慧  李月  
文章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体实现TFP增长的路径差异。首先,借助面板有序Logit模型,证实了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TFP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次,构建技术边界收敛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处于不同收入阶段的经济体提升TFP的路径选择。实证研究发现: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经济体主要通过效率提升带来的赶超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提升TFP,而高收入经济体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TFP增长;技术进步效应的差异将对中等收入经济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杜育红  周铃钞  曹浩文  
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已经成为多领域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典人力资本理论未能在教育与经济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探讨二者的关系。然后,借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理论,分别从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的关系、技能需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技能供给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等视角分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并指出了我国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转型过程中教育与技能供需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永慧  李月  
文章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经济体实现TFP增长的路径差异。首先,借助面板有序Logit模型,证实了在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TFP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次,构建技术边界收敛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处于不同收入阶段的经济体提升TFP的路径选择。实证研究发现:在低收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经济体主要通过效率提升带来的赶超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提升TFP,而高收入经济体主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TFP增长;技术进步效应的差异将对中等收入经济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挥关键作用;中等收入阶段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的转型阶段,亟需实现由外界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的转型,方能保证经济体真正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健  
2012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处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国际经验,在跨入高等收入国家的过程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通过国别比较和目前国情,在未来的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中,应该科学规划城镇体系、慎重土地流转、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避免重蹈拉美国家覆辙。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琳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决之道。需要根据中国的特殊性,明确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传统产业转型、适应要素结构升级的比较优势产业转型、适应国内市场容量的特色产业转型三大方向,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政策、经贸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朴馥永  黄阳华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全毅  
中等收入阶段是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所有在跨越低收入陷阱管用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基本上都不再管用,如果重复使用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也不同程度地依赖以出口为导向的低成本优势战略,但是在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这些国家和地区放弃了这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开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城乡与地区的均衡发展,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以及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转变,实现了社会结构和政治民主化转型,保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成功地避开了"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对"中等收入陷阱"概念进行一般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采取的几个重要战略性对策:(1)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2)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合理增长;(3)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推进体制改革;(4)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5)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月  周密  
现有文献以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机制为核心形成两种基本视角:一是,以制度经济学为代表从突破制度约束刚性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需要形成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高品质制度体系;二是,以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从摆脱增长机制锁定的视角,寻找增长与跨越的内在驱动。此外,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经验分析亦占有很大比重,指出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口红利与城市化、制度机制调整是成功跨越陷阱的关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产业升级断档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技术推动"因素,而现有一些研究过于偏重其中某一个因素或割裂两者关联性。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给出存在多重均衡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型,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分析"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增长陷阱形成的机理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此时该国经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则其产业升级便会出现断档,以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通过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之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需求推动和技术拉动所起到的作用迥然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需求拉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低,"技术推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断档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