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2)
2023(12377)
2022(10664)
2021(10089)
2020(8637)
2019(19620)
2018(19593)
2017(36870)
2016(20843)
2015(23969)
2014(23900)
2013(22701)
2012(21067)
2011(19118)
2010(19550)
2009(18304)
2008(18490)
2007(17185)
2006(14811)
2005(13397)
作者
(56906)
(47608)
(47596)
(45485)
(30264)
(22676)
(21876)
(18473)
(17755)
(17055)
(16105)
(15932)
(15144)
(14918)
(14755)
(14708)
(14597)
(14056)
(13880)
(13718)
(11931)
(11771)
(11352)
(11174)
(10864)
(10684)
(10641)
(10565)
(9543)
(9506)
学科
(73260)
经济(73147)
管理(64925)
(60521)
(50757)
企业(50757)
方法(32162)
数学(27627)
数学方法(27302)
(23904)
中国(23477)
(21510)
(20011)
技术(18443)
业经(17528)
地方(14593)
(14508)
理论(14444)
农业(14427)
教育(14097)
(14046)
银行(14013)
(13798)
财务(13766)
财务管理(13721)
(13472)
(13441)
贸易(13434)
(13350)
(13300)
机构
大学(292861)
学院(285937)
(115240)
经济(112578)
管理(107815)
研究(94346)
理学(92090)
理学院(91023)
管理学(89377)
管理学院(88804)
中国(71128)
(61192)
(58019)
科学(55347)
(46928)
(45918)
(44665)
财经(44468)
中心(43946)
研究所(42037)
(40735)
师范(40396)
业大(40197)
(40104)
北京(38850)
(36055)
经济学(35706)
农业(34885)
(33812)
财经大学(32608)
基金
项目(183700)
科学(145135)
研究(141222)
基金(130049)
(110833)
国家(109792)
科学基金(94675)
社会(88499)
社会科(83682)
社会科学(83658)
(74360)
基金项目(69066)
教育(68697)
(61854)
编号(58963)
自然(58451)
自然科(57105)
自然科学(57087)
自然科学基金(56117)
资助(51891)
成果(51200)
(43255)
课题(42485)
(41608)
重点(41595)
创新(39530)
(39209)
(38871)
大学(37423)
(36547)
期刊
(129120)
经济(129120)
研究(90608)
中国(68292)
教育(49792)
(48062)
学报(41916)
管理(41699)
(41075)
科学(37997)
大学(33752)
学学(29595)
农业(27380)
(27060)
金融(27060)
技术(26082)
财经(22757)
业经(20286)
经济研究(20205)
(19588)
图书(17518)
问题(16628)
(15772)
科技(15077)
技术经济(14674)
(13648)
(13643)
(13584)
论坛(13584)
理论(13344)
共检索到443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锋  
基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特点和共性问题,从动力源视角,构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动力机制:个人生涯规划、个体创新意识、个体创新能力、个人专业素养构成大学生创新活动动力生成的内部因素,科学前沿技术的知晓度、学校鼓励创新的制度、优质就业岗位竞争、校园创新文化四个部分构成大学生创新活动动力生成的外部因素,内外部因素相互耦合、相互影响。推进大学生创新活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优化校园创新环境,建立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光兴  
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因果关系模型,通过反馈回路分析、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影响大学生就业系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也产生挤出效应;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就业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反馈回路关系,当期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通过反馈回路对未来的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解决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培养能促进技能偏向型技术创新的人才,推动有益于创造新市场、新产品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未来的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政府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激励有益于促进企业进行技能偏向型的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与大学生就业、产业升级互动的良性循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振权  
随着国内外对技术创新研究的深入,对创新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进展,本文分析了整个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发展脉络。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首先是从一元论发展起来的,进而发展到二元和多元论;之后又从外部因素转到内部因素的探讨,继而出现内外部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最后发展到现在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本文通过评述这些动力机制后得出两点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东  张文皎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主、自由、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后天习得的学习,其动力机制包括了学习需要与动机、目标、自信心、情绪情感等要素。诸要素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动力系统。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机制的生成与完善有赖于学习者主体目标意识的觉醒与明晰、学习者成就感的积累和自信心的树立,同时也有赖于教育者,包括教育机构和教师等发挥能动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游家胜  
大学文化创新是促进大学不断发展、使大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动力。然而,大学文化创新自身动机的产生以及创造热情的激发、创新行动的引发和推进,同样需要能量充足的动力驱动。大学应着眼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多种关系以及创新主体的精神领域,全面发掘可资利用的动力源,并通过动力平衡机制的建立和对动力作用关系的能动处理,使大学文化创新拥有稳定、持久的动力支撑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兴琦  陈昱璇  温旭尧  
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内在维度和个体间维度。身份建构来源于个体内在自我否定过程与外化的主观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学生创业者身份识别是多层面的,它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内在独特性理解和对外部环境的不同主观感知的双重过程。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者多重身份的识别整合模型,并从大学生创业者身份识别和塑造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及改进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艳萍  
本文在详细分析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优势,为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相关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嘉雨  王冬冬  
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依据其深刻认知、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生命力并立志传承和发扬光大,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所展现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心理动力机制主要包括需要是自信主体产生自信行为的基本动力;动机是自信主体产生自信行为的直接动力;兴趣是自信主体产生自信行为的间接动力。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通过"以文化人"的内修与外化,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走出文化焦虑篱笆、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夯实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曲学勇  黄堃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才会更加深入和稳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晓曦  孙英隽  
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本国经济社会的最大发展。为了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把经济增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各国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而把技术创新放到一个区域中研究,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也相应成为当今理论界的一个前沿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晓卫  
文章构建了高科技产业园区知识创新循环模型,提出知识创新是高科技产业园区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系统分析了知识学习、技术能力是如何动态促进知识创新的过程,指出知识势差是促进高科技企业知识学习的主要动因,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科技园区企业知识势差促进技术能力增长的机理,最后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经济学动因和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三青  王希鹏  陈斌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大学生校园学术科技文化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本文在对十届赛事解读的基础上,对中国高等教育所遭遇的挑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总结与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