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0)
2023(6591)
2022(5377)
2021(5323)
2020(4488)
2019(10651)
2018(10933)
2017(19499)
2016(11680)
2015(13615)
2014(13887)
2013(12655)
2012(11202)
2011(10055)
2010(10551)
2009(9342)
2008(9240)
2007(8563)
2006(7460)
2005(6538)
作者
(31075)
(25680)
(25455)
(24492)
(16453)
(12277)
(11744)
(10036)
(9744)
(9660)
(8895)
(8688)
(8475)
(8100)
(7946)
(7892)
(7845)
(7627)
(7574)
(7394)
(6518)
(6487)
(6320)
(6118)
(6001)
(5897)
(5741)
(5738)
(5374)
(5148)
学科
(36517)
经济(36485)
管理(30262)
(24571)
(21149)
企业(21149)
方法(18935)
数学(16715)
数学方法(16157)
中国(11446)
理论(11365)
教学(10203)
教育(9902)
(9832)
(9228)
业经(7982)
地方(7564)
(7486)
(6722)
学法(6635)
教学法(6635)
农业(6231)
(6197)
技术(6187)
工作(5955)
(5780)
贸易(5772)
(5595)
学理(5476)
学理论(5476)
机构
学院(150420)
大学(149740)
管理(53825)
(48835)
经济(47302)
理学(45606)
理学院(45089)
研究(44799)
管理学(43548)
管理学院(43290)
中国(33162)
(32104)
科学(29173)
(25335)
(24900)
(23001)
(22791)
师范(22765)
(22708)
业大(22511)
技术(21388)
中心(21277)
(20970)
北京(20401)
研究所(20315)
财经(18764)
职业(17729)
农业(17690)
师范大学(17176)
(16851)
基金
项目(96305)
研究(74525)
科学(73651)
基金(63471)
(54289)
国家(53779)
科学基金(46098)
(42053)
社会(41512)
教育(39701)
社会科(39080)
社会科学(39064)
(34273)
编号(33956)
基金项目(32641)
自然(30033)
自然科(29401)
自然科学(29397)
成果(29355)
自然科学基金(28797)
资助(27941)
课题(25487)
重点(22149)
(21675)
项目编号(20766)
(20678)
(20075)
(19998)
大学(19591)
创新(18991)
期刊
(56139)
经济(56139)
研究(44286)
中国(39049)
教育(36424)
学报(23491)
管理(21542)
(21199)
(20654)
科学(19221)
大学(18514)
技术(18254)
学学(15929)
农业(14236)
图书(13475)
职业(11464)
(10819)
金融(10819)
业经(9987)
书馆(9856)
图书馆(9856)
财经(8917)
统计(8522)
经济研究(8497)
(8240)
(8064)
论坛(8064)
(7793)
(7674)
(7578)
共检索到23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云助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周红  
积极开启合作交流对话机制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高校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以多校联盟机制为基础创建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长效培养机制有助于实现高校合作的多样化,形成系统化的管理特色。以互换交流为平台,创设学科交叉渗透和素质融合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证明,依托高校地域优势,实现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全面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因素,形成互惠多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娟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文章阐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含义和培养途径,探讨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并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武媚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自力  沈亚平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首个经济管理和法学人才培养试点班就是为适应上述需要而建立的。本着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试点班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任务、培养思路和建设目标、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陈瑶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三层次嵌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共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共生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机制,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倪志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文章论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与措施,并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梅春才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是当今共同关注的课题。高师外语专业作为培养外语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人才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从本专业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才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肃  王含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经管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文章列举了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指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对其含义进行分析,接着以长春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为例,对学院基本情况及推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得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长春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推行的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劲松  梁红英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融合在学术研究层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法律现象的分析有助于研究不同规则下人们面临的激励,进而有助于法律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同时具备经济学和法学知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廖嗣德  赵风雨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复合型教育人才方面 ,正处在积极探索阶段。本文对复合型教育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模式及培养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敏蓉  余劲松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未来就业者的知识结构、胜任多种职业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许多社会、经济、科技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传统的专业化人才单一型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剑桥  
目前,我国需要法学复合型人才。“经济学+法学”复合型人才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经济学+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对促进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葵阳  
ESP课程是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其内容涉及各类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不同专业文献的语言特点。针对经济全球化这一高等教育面临的大背景和社会需求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一大环境,分析了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实施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学校实际实践ESP课程教学,探索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