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4)
2023(2386)
2022(2006)
2021(2027)
2020(1743)
2019(3943)
2018(4192)
2017(6943)
2016(4447)
2015(5343)
2014(5275)
2013(4720)
2012(4388)
2011(4176)
2010(3966)
2009(3423)
2008(3308)
2007(3094)
2006(2856)
2005(2584)
作者
(11762)
(9587)
(9527)
(9394)
(6288)
(4642)
(4588)
(3827)
(3795)
(3675)
(3475)
(3317)
(3200)
(3075)
(2966)
(2950)
(2930)
(2924)
(2891)
(2729)
(2544)
(2443)
(2427)
(2301)
(2205)
(2167)
(2139)
(2138)
(2133)
(2060)
学科
图书(10305)
书馆(9777)
图书馆(9777)
管理(9414)
(8117)
经济(8110)
工作(6953)
(5500)
中国(4616)
方法(4262)
(3926)
数学(3876)
数学方法(3825)
读者(3777)
教育(3479)
地方(3401)
(3254)
(3120)
企业(3120)
(2874)
(2577)
网络(2577)
学校(2565)
(2432)
教学(2430)
(2425)
国家(2336)
自动(2282)
自动化(2280)
图书馆学(2271)
机构
大学(57683)
学院(50313)
图书(20620)
书馆(20156)
图书馆(20152)
管理(17125)
研究(16964)
理学(13867)
(13724)
理学院(13596)
经济(13206)
管理学(13119)
管理学院(12988)
科学(12616)
(12539)
中国(12264)
(10551)
师范(10475)
大学图书馆(9068)
(9016)
(8899)
(8544)
研究所(8434)
(8426)
业大(8330)
(8174)
中心(7963)
北京(7910)
师范大学(7802)
农业(6714)
基金
项目(35653)
研究(27444)
科学(26420)
基金(23479)
(20675)
国家(20510)
科学基金(16835)
社会(15015)
社会科(14179)
社会科学(14174)
(13981)
成果(13648)
编号(13441)
教育(13231)
基金项目(12781)
(11967)
自然(10706)
自然科(10455)
自然科学(10452)
自然科学基金(10234)
项目编号(9368)
资助(9320)
(8721)
研究成果(8473)
课题(8453)
高校(8453)
重点(8013)
(7633)
大学(7305)
(7274)
期刊
图书(27731)
书馆(22841)
图书馆(22841)
中国(14024)
研究(13959)
学报(12707)
(12634)
经济(12634)
教育(11844)
大学(8626)
科学(7180)
(6641)
情报(6551)
(6255)
(5820)
论坛(5820)
学学(5464)
图书馆学(4769)
管理(4689)
农业(4514)
建设(4425)
(3737)
(3737)
杂志(3737)
工作(3657)
资源(3433)
情报工作(3317)
高等(3229)
(3101)
财经(2868)
共检索到89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冯济德  周彤彤  
地方高校馆藏图书收藏的覆盖程度影响馆藏整体的实用性、完备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影响到读者对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资源的需求。台州学院图书馆2001-2008年新收藏图书的覆盖情况的调查统计数据,揭示了现有馆藏图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馆藏图书覆盖情况动态变化的原因。造成馆藏图书资源覆盖率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高校规模发展迅速、图书经费增幅有限、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图书出版品种数量猛增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旭谱  张福平  魏永芬  
基于长时间序列SPOT VGT-NDVI影像数据,利用均值法、最大值合成法、最小二乘法、NDVI变化度模型等方法,研究黑河流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呈逐步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65%,其高度改善区域面积为71.79 km2,几乎全部集中在黑河中游地区;但流域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差,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呈荒漠化态势变化;研究发现部分地区植被仍有退化现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仲科  郝星耀  臧淑英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这种变化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该文以大庆市为实例,介绍了以TM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三次方程,来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的动态情况.该文还介绍了方程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并通过对方程进行多次求导,得到新的方程,来描述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速度、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从实例分析的结果来看,所建立的方程可以准确、全面地表达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情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牛慧兰  任鸿瑞  
估算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_(NPV))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丰富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草地为研究区,以MODIS 500 m分辨率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A1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差异耕作指数(NDTI)构建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f_(NPV),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青藏高原草地f_(NPV)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可以有效估算青藏高原草地f_(NPV);青藏高原草地f_(NPV)呈现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升高的分布情况,这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2000-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f_(NPV)以每年0.001 2%的速度增加,且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青藏高原草地f_(NPV)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西南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地区f_(NPV)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东南、南部和西南地区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内f_(NPV)与温度的相关受到降水的微弱影响,f_(NPV)与降水的相关性几乎不受气温的影响,且f_(NPV)受5月-9月均温和1月-12月累积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非光合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非光合植被覆盖度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82—2009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北部和新疆的南部;趋于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共和盆地、江河源地区及川西地区。②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9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降低和增加面积的比率为0.31,草地植被覆盖水平总体趋于升高态势。③以10 a为步长的分析表明:草地盖度呈现持续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草地盖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雅鲁藏布江流域草地盖度呈现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伯华  吕昌河  吕婷婷  杨阿强  刘闯  
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以1981-2006年间的GIMMS/NDVI产品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植被空间分布、植被波动和植被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81-2006年间,雅鲁藏布江河谷区、错那县和墨脱县的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三江源地区的顶端和青海南山北麓等区域地表植被年际波动较大。反映区域植被盖度时间变化趋势的SLOPE值以及植被盖度,具有从南部、东南部向北、西北部"下降—上升—不变"的规律。植被盖度下降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和青海湖南部,其次是三江源中南部地区;植被没有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显著上升的区域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植被指数明显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间盆地区,轻微上升的区域分散在明显改善区的周围。依据SLOPE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将整个高原划分为4个一级区:帕米尔高原植被指数上升区、藏北高原—阿里高原—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稳定区、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植被指数上升区和三江源—横断山区植被指数下降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致蕾  刘峰贵  张镱锂  陈琼  周强  杨登兴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清代以来耕地的扩张导致林草地覆盖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在现代植被图的基础上,选取土壤、地形因素,并依据历史文献数据,重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草地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代耕地变化的重建结果,推算出清代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清代耕地扩张之前,其林、草地分布与现今各类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林地分布范围比现代略大,灌木林地在空间上连续性更强,草地分布区域更广;(2)估算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分别约为0.28×104、0.93×104、2.1618×104km2,由于耕地开垦,至清代末期,河湟谷地草地、灌木林地、林地面积分别累计减少5180.41、1330.35、441.31km2,其中草地被垦殖占用的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湟水谷地中游的乐都盆地、西宁盆地以及黄河谷地的尖扎盆地、化隆盆地等;(3)清代河湟谷地中人类垦殖原始覆盖类型的差异性不仅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样受到社会政策因素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军  沈振西  张镱锂  刘林山  张玮  王兆锋  摆万奇  
在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区域,利用1981年至2001年的8km分辨率PathfinderNOAA/NDVI数据,基于每个象元变化的年植被峰值计算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研究了区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在研究区内,反映植被覆盖的NDVI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②2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变化总体趋于稳定,覆盖程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明显高于增加的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而异;植被覆盖程度增加和显著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作区和高寒草甸区,轻微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寒草原和荒漠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静  吴昌广  周志翔  肖文发  罗翀  
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以1988、2000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库,应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三峡库区植被覆盖信息,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动态度及动态变化趋势状态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了库区近20 a来的植被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20 a来植被覆盖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在减缓。但库区内乔木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且变化量较大,而灌木林面积呈现上升趋势。(2)1988~2000年植被覆盖类型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针叶林主要转入类型为阔叶林和耕地,转出类型为耕地和灌丛;阔叶林主要转入类型为灌丛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秀娟  燕琴  刘正军  郗利华  王苑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时空分布和变化对政府进行区域规划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MODIS植被指数是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取的重要数据源。利用2000年1月到2009年10月的MODIS 250m归一化植被指数16d合成产品(MODIS NDVI)和其他MODIS辅助数据估算三江源区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NDVI参数的确定方法,然后利用重构后的MODIS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与2007年8月的野外采样点数据比较,估算精度是87.72%,相关系数r为0.889 7,表明该模型估算大面积植被覆盖度是可行的。将获得的植被覆盖度分为5个等级,从年最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本昀  喻铮铮  刘良云  张震宇  孙婷婷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In winter time, 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 were covered with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evera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tested regularly. It is concluded that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covered with bamboo leaves are rising with the day.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on the Day 100) the activities o...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慧梅  郝永利  任志远  
【目的】掌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实际状况,提高土地资源科学管理、高效持续利用能力。【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空间转移矩阵、修正动态度及开发程度等模型分析关中地区1990—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结果】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而复杂,耕、林、草之间的双向流转空间上并存,1990—2000年相对剧烈,2000—2007年较为有序稳定,整体向着改善生态的方向发展;17年建设占用耕地共18.33万hm2且以水浇地为主,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关中盆地区、时间上主要在后一阶段。修正的单一和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可定量表达不同时间段土地利用变化差异、对比区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更速度差异;后者结合变化幅度还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顺国  付时丰  汪景宽  王洪禄  于树  
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剖面内0~60 cm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有较大影响。从播种前期(4月20日)至大喇叭口期(6月30日)以及长粒期(8月15日)至作物收获后的结冰期(11月10日),在0~20 cm和20~40 cm这两个层次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高于裸地,而在40~60 cm这个层次整个生长季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上均接近甚至低于裸地,同时长期的地膜覆盖保护了60~100 cm的土壤水分。从整个生长季来看,0~40 cm和40~100 cm这两个层次土壤水储量均是覆膜高于裸地。因此地膜覆盖是干旱地区一种重要的保水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