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5)
2023(15281)
2022(13196)
2021(12272)
2020(10239)
2019(23218)
2018(23366)
2017(44237)
2016(24524)
2015(27902)
2014(28208)
2013(27308)
2012(25151)
2011(22904)
2010(23082)
2009(21175)
2008(20408)
2007(18199)
2006(16160)
2005(14047)
作者
(70555)
(58555)
(58268)
(55557)
(37423)
(27913)
(26622)
(23091)
(22432)
(21063)
(19974)
(19916)
(18876)
(18507)
(17995)
(17985)
(17412)
(17400)
(16825)
(16730)
(14678)
(14513)
(14155)
(13477)
(13155)
(13031)
(12964)
(12910)
(11910)
(11648)
学科
(109253)
经济(109071)
管理(68341)
(59326)
(48048)
企业(48048)
方法(42876)
数学(35837)
数学方法(35470)
中国(28055)
地方(26951)
(25070)
(24734)
业经(23245)
(22823)
理论(18754)
(18751)
(17915)
农业(16590)
环境(15878)
地方经济(15869)
(15391)
贸易(15381)
教育(15060)
(14783)
(14449)
金融(14440)
(14440)
银行(14393)
(13856)
机构
大学(347623)
学院(343579)
(137956)
经济(134719)
管理(132506)
研究(119292)
理学(113987)
理学院(112648)
管理学(110624)
管理学院(110000)
中国(86731)
(74531)
科学(74357)
(62929)
(60255)
研究所(54850)
(53655)
中心(53079)
(51571)
业大(50240)
财经(49679)
(48334)
师范(47898)
北京(47167)
(44981)
(43669)
(41928)
农业(41779)
经济学(41519)
师范大学(38350)
基金
项目(234031)
科学(182846)
研究(174208)
基金(166717)
(144738)
国家(143506)
科学基金(122443)
社会(109413)
社会科(102912)
社会科学(102875)
(92582)
基金项目(88374)
教育(80345)
自然(77701)
(77396)
自然科(75829)
自然科学(75811)
自然科学基金(74423)
编号(72249)
资助(68053)
成果(60641)
重点(52448)
(50789)
(50740)
课题(50632)
(47890)
项目编号(44794)
创新(44575)
国家社会(44111)
科研(44083)
期刊
(158931)
经济(158931)
研究(105191)
中国(71081)
学报(55604)
科学(49604)
管理(49079)
(48218)
(47215)
教育(46166)
大学(41881)
学学(38495)
农业(33286)
技术(30275)
(27245)
金融(27245)
经济研究(25759)
财经(24584)
图书(24411)
业经(24198)
(21147)
问题(19860)
书馆(16895)
图书馆(16895)
技术经济(16866)
理论(16509)
(16395)
科技(16216)
(15582)
(14930)
共检索到517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成钢  
地方高校作为思想源和创新基地,可以为所在区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为地方高校特有的学术环境、科研氛围的形成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文章首次提出了"基于协同式学习的地方高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体系"的综合概念,对其内涵实质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和实证分析,并就此提出地方高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忠俊  姜翔程  刘蕾  
文章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层,在准则层中设立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个指数,选定51个基本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实现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在德尔斐法的基础上对各具体指标权重赋值进行了演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蒋正举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拥贤  
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区域化、集约化、专业化、本土化、特色化的新态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虽然可以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科研、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来服务区域,但仍存在主动对接产业重视不够、智力支撑作用有待凸显等制约因素。因此,要加快布局和启动地方各级新型智库建设,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构建高校与合作各方"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邹满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机构优化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这一改革发展机遇,进一步亲地方、融社会,牢固树立植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鞠维强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作出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努力把海西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教育先行先试,通过组织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丰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二者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区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高校要认真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努力探索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区域与高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颖  潘伯祥  
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是评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监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工具。本文认为,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性、绩效、群众公认、可操作性和动态适应性等原则,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袁强  
地方大学在抓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更加凸显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业型大学是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教育部西南片区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会3月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陈希在会上指出,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提高这批学校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炯天  
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时代背景下,要准确把握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和特征,深刻体认高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代要求,全方位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和担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宁  
服务于地方经济,帮助所在地区解决问题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必须研究当地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把好脉方能更贴切地为地方服务。作为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仅有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校,多年来,陕西理工学院从"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出发,逐年增加经费投入,鼓励和激励科技人员瞄准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积极融入到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合作研究、共建共享科研平台当中去,为地方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爱军  
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内涵、机制及构建的论述,指出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足点和关键所在,一是要塑造合格的信用主体;二是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用制度;三是整合社会信用体系;四是积极推进信用文化建设;五是大力改善和优化信用环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平  涂东阳  
本文首先建立区域保险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模型,发现我国大部分区域协调性较差;进而从区域内保险市场竞争及发展状况、区域保险业功能发挥、保险监管制度安排、产业政策等方面剖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区域保险业自身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改进保险监管、加强财税及产业政策协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