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6)
- 2023(12725)
- 2022(10583)
- 2021(10202)
- 2020(8149)
- 2019(18366)
- 2018(18332)
- 2017(33861)
- 2016(18795)
- 2015(20664)
- 2014(20072)
- 2013(19117)
- 2012(17432)
- 2011(15674)
- 2010(16221)
- 2009(15027)
- 2008(15085)
- 2007(13745)
- 2006(12491)
- 2005(11253)
- 学科
- 济(66606)
- 经济(66537)
- 管理(58897)
- 业(57174)
- 企(49684)
- 企业(49684)
- 方法(23905)
- 中国(22328)
- 财(21887)
- 农(20374)
- 数学(19950)
- 数学方法(19636)
- 制(19384)
- 技术(18030)
- 业经(17851)
- 地方(15677)
- 策(14544)
- 银(14255)
- 银行(14239)
- 行(13743)
- 体(13469)
- 农业(13127)
- 学(13027)
- 融(12908)
- 金融(12907)
- 理论(12753)
- 技术管理(12622)
- 贸(12076)
- 贸易(12067)
- 务(11910)
- 机构
- 学院(253467)
- 大学(252941)
- 济(105018)
- 经济(102726)
- 管理(96697)
- 研究(87759)
- 理学(82295)
- 理学院(81412)
- 管理学(80112)
- 管理学院(79568)
- 中国(66596)
- 财(54475)
- 京(52368)
- 科学(50350)
- 所(43162)
- 江(41201)
- 财经(40816)
- 中心(39176)
- 研究所(38629)
- 农(37260)
- 经(37010)
- 范(35022)
- 师范(34700)
- 北京(33376)
- 业大(33140)
- 州(32488)
- 院(32406)
- 经济学(31748)
- 财经大学(30120)
- 农业(28388)
- 基金
- 项目(162637)
- 科学(129766)
- 研究(125895)
- 基金(115773)
- 家(99427)
- 国家(98493)
- 科学基金(85500)
- 社会(79712)
- 社会科(75610)
- 社会科学(75589)
- 省(65782)
- 教育(59958)
- 基金项目(59903)
- 划(54391)
- 自然(52868)
- 自然科(51685)
- 自然科学(51674)
- 编号(51054)
- 自然科学基金(50819)
- 资助(46527)
- 成果(44325)
- 创(39265)
- 课题(38197)
- 重点(36936)
- 发(36105)
- 部(36091)
- 创新(35732)
- 性(34082)
- 国家社会(32322)
- 制(31966)
- 期刊
- 济(123404)
- 经济(123404)
- 研究(84480)
- 中国(59176)
- 财(42886)
- 管理(41212)
- 教育(41036)
- 农(34590)
- 学报(34504)
- 科学(33747)
- 融(28954)
- 金融(28954)
- 大学(27726)
- 学学(25057)
- 技术(23084)
- 农业(22714)
- 财经(20853)
- 业经(20525)
- 经济研究(20184)
- 经(18049)
- 问题(15217)
- 科技(13454)
- 图书(13183)
- 贸(13009)
- 技术经济(12867)
- 坛(12666)
- 论坛(12666)
- 业(12092)
- 现代(11844)
- 职业(11584)
共检索到401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彭寿清
通过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学科专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科学调配办学资源,去除无效供给。通过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化的"三转"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地方高校要实现科学转型,必须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学科专业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任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消除潜在的系统性经济风险,平稳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审时度势、精准研判,创造性地设计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顶层安排的提出与实践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而且为成功实现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了实践支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芳 权飞过
该文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提出以"金融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改革路径。利用实际数据验证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借鉴银行博弈均衡模型,说明了不同类型的银行金融创新对改革成败的最终影响。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监管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提升银行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成功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伟
分析我国航空物流供应链的供需现状,从供给侧角度指出其供应链整体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系统薄弱、供应链管理分散、整条链的运作成本高和缺少灵活性等问题。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航空物流供应链的特点,提出从生产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面改革我国航空物流供应链和航空物流供应链纵向一体化整合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冰冰
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性因素。面对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劳动人口减少、资本回报率递减及资源能源约束趋紧,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长期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逻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内生性的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多元主体全方位、深层次引领创新发展,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海燕 单捷飞
从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出发,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外实践的主要特征以及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适用性与借鉴意义,揭示了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框架,并提出相应策略选择。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研究生教育 综合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停
需求管理主要调节经济主体的购买力,使经济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属短期调节手段;供给管理主要调节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供给结构,改变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可用于短期或长期调节。当前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既有周期性特征,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带来的趋势性问题,凯恩斯的短期刺激政策很难奏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认识上的理论升华,也是当前经济形势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需要在劳动力、资本、创新和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涛 李浩民
伴随着我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积累的风险日益凸显。为了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增强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必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涵包括:防范和化解两个风险、优化调整四个体系、强化三个监管基础、推动三个维度改革开放、处理好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重点任务是防风险、调结构、强监管、促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增加资本市场制度供给、补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创新金融产品体系、重构政策传导的金融微观基础等方面着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明 蔡之兵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需求侧改革成效不显、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供需体系失衡是供给侧改革出台的四大背景,在详细解读此四大背景的具体含义后,对现有学者关于供给侧改革内涵的定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并没有在如何界定供给侧改革内涵上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内在的理论与现实逻辑,最后根据此内涵定义指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难点以及具体思路。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理论逻辑 路径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为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土地制度和政策支持。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制度需求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土地制度中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并从创新土地供应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收储制度以及土地税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土地制度 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宏 何艳桃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罗勇 汪志雄
流域是一个自然水文过程,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复合空间系统。传统的流域空间治理常常从水污染问题的需求侧角度出发,陷入"就水论水"思维,水污染治理投入大、收效小、易反复,流域空间品质难以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流域空间治理的新视角,以练江流域治理研究为例,提出流域空间供给要实现从中低品质向高品质转型的目标,要从单一的依靠环境处理设施投入的需求侧方式,向依靠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四轮驱动"的供给侧综合施策转变,通过一体化土地综合利用、资本投入新旧动能转换、低碳智慧治理技术以及流域居民共同缔造等措施实现流域空间治理的路径创新。
关键词:
流域 空间治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练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志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总体文化战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而新常态背景下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供给不均等、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影响机理分析,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科学供给、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公共文化服务 供给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