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0)
- 2023(9178)
- 2022(7536)
- 2021(7208)
- 2020(5926)
- 2019(13845)
- 2018(14029)
- 2017(25223)
- 2016(14136)
- 2015(16040)
- 2014(16179)
- 2013(14840)
- 2012(13200)
- 2011(11820)
- 2010(12215)
- 2009(10973)
- 2008(10733)
- 2007(10076)
- 2006(8658)
- 2005(7661)
- 学科
- 济(48074)
- 经济(48037)
- 管理(45209)
- 业(40193)
- 企(35822)
- 企业(35822)
- 方法(22536)
- 数学(19521)
- 数学方法(18960)
- 技术(16638)
- 中国(15173)
- 理论(12876)
- 农(12285)
- 技术管理(11942)
- 财(11931)
- 业经(11763)
- 地方(10975)
- 教育(10837)
- 教学(10623)
- 制(9254)
- 学(8257)
- 农业(8059)
- 银(7969)
- 银行(7957)
- 和(7734)
- 贸(7722)
- 划(7719)
- 贸易(7712)
- 行(7582)
- 易(7466)
- 机构
- 学院(185247)
- 大学(183908)
- 管理(72682)
- 济(66597)
- 经济(64815)
- 理学(62105)
- 理学院(61487)
- 管理学(59974)
- 管理学院(59629)
- 研究(53517)
- 中国(40735)
- 京(38308)
- 财(32654)
- 科学(32615)
- 江(30395)
- 范(26733)
- 师范(26503)
- 中心(25656)
- 所(25455)
- 州(25071)
- 财经(24917)
- 业大(24843)
- 北京(24205)
- 技术(24132)
- 农(23292)
- 研究所(22671)
- 经(22439)
- 师范大学(20210)
- 职业(20076)
- 院(19968)
- 基金
- 项目(121099)
- 科学(95745)
- 研究(94999)
- 基金(82932)
- 家(70008)
- 国家(69371)
- 科学基金(61519)
- 社会(57120)
- 社会科(54101)
- 社会科学(54088)
- 省(52462)
- 教育(48143)
- 基金项目(43291)
- 划(42280)
- 编号(41097)
- 自然(38736)
- 自然科(37982)
- 自然科学(37977)
- 自然科学基金(37281)
- 成果(34501)
- 资助(34056)
- 创(31021)
- 课题(30461)
- 创新(27883)
- 重点(27303)
- 发(25887)
- 项目编号(25751)
- 年(25492)
- 部(25355)
- 规划(24198)
共检索到285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熊建新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冰
结合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多年来学界对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下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明确了产学研模式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培养出更多社会和企业所需求的合格优秀人才。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模式 校企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古广灵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新灿 孙湧 徐人凤 李斌
基于协同创新的办学理念,创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着眼于"岗位、应用、工程",以"产业主流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搭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平台",引进国际水准的计算机产业技术和知识。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曾勇 汪腊梅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实现产学研合作,探索该机制下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信息行业特色型高校,结合时代需求和自身特色,探索出了高校协同创新视角下的本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科融合,开办复合培养实验班;寓教于研,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合作,组队参与创业计划竞赛"方式,推动了本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云助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莹莹 张利华 魏波 喻飞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以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宗旨,在"3+1""2+1+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内外"双螺旋"耦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双螺旋"递进、专业创业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关键词:
创新双螺旋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天石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结合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有关产学研研究、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光礼
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成了我国高教界关注的重点。尽管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的改革设想,但是高校真正整体动起来的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当前高校的评价指挥棒太功利,重科研、轻教学;教书育人本来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但慢慢被边缘化了。教学和科研的协调问题呼唤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一、树立科教融合的新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春勇 杨杰
以协同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四化四导"构建团队"浸润"培养模式。该模式利用科研项目为创新驱动源,采取团队多层次自我管理和协同学习方法,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探索意识浸润和思维浸润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团队"浸润"模式可有效提升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婷
以协同创新为背景,"寓教于研"培养模式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应树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实施"寓教于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局面;提升高校教师面向实践的能力,使高校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加强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寓教于研"的实践基地;完善协同创新相关的配套机制,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良性运转。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关键词:
工科 实用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梁红艳
高校的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团队的科研服务能力不强,师资力量和结构亟需加强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明确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建立以教学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既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判断和反馈,又可以验证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建洋 胡荣林 丁卫红 黄明亮 于振洋 高尚兵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以建设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契机,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卓越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尝试,探索并实践拓展内涵融合创业的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不断优化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满足IT产业卓越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