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5)
2023(15965)
2022(13935)
2021(13049)
2020(10796)
2019(25084)
2018(25075)
2017(47085)
2016(26295)
2015(29547)
2014(29549)
2013(28433)
2012(26198)
2011(23424)
2010(23488)
2009(21502)
2008(21009)
2007(18511)
2006(16306)
2005(14305)
作者
(72295)
(60126)
(59877)
(57031)
(38558)
(29148)
(27215)
(23350)
(23055)
(21808)
(20878)
(20356)
(19434)
(18992)
(18460)
(18458)
(18034)
(17900)
(17373)
(17338)
(15019)
(14844)
(14498)
(13863)
(13623)
(13409)
(13374)
(13354)
(12129)
(11863)
学科
(95756)
经济(95628)
管理(80465)
(72936)
(61908)
企业(61908)
方法(40327)
数学(34359)
数学方法(33959)
中国(26935)
(26935)
(26783)
地方(25168)
业经(23116)
(21838)
技术(20870)
(20368)
理论(18264)
农业(17971)
环境(16158)
(16103)
贸易(16088)
(15962)
财务(15891)
财务管理(15853)
(15808)
(15519)
教育(15479)
(15253)
银行(15209)
机构
大学(357893)
学院(355720)
管理(140221)
(134942)
经济(131721)
理学(121131)
理学院(119680)
管理学(117658)
管理学院(116989)
研究(116658)
中国(86121)
(76774)
科学(72663)
(65455)
(57693)
(57600)
(54352)
中心(53387)
业大(52231)
研究所(52137)
财经(51146)
(50129)
师范(49694)
北京(47807)
(46283)
(44151)
(42936)
农业(42119)
师范大学(39702)
经济学(39662)
基金
项目(245142)
科学(192828)
研究(184461)
基金(174481)
(150571)
国家(149264)
科学基金(129075)
社会(114142)
社会科(107925)
社会科学(107896)
(98646)
基金项目(93957)
教育(86449)
自然(83179)
(81740)
自然科(81194)
自然科学(81178)
自然科学基金(79712)
编号(76743)
资助(70067)
成果(63633)
重点(54972)
课题(54054)
(54045)
(53675)
(52266)
创新(49789)
(47629)
项目编号(47235)
大学(46456)
期刊
(151313)
经济(151313)
研究(106963)
中国(78210)
学报(54238)
管理(53031)
教育(52967)
(51263)
科学(49828)
(48999)
大学(41821)
学学(38240)
农业(33756)
技术(32557)
(29576)
金融(29576)
业经(24777)
财经(24677)
经济研究(22542)
图书(22081)
(21023)
问题(19415)
科技(19003)
(18079)
理论(16736)
技术经济(16585)
资源(16386)
(16173)
现代(15970)
(15791)
共检索到532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歌  
地方高校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资源缺乏、实验室资源落后、专业发展缺乏特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作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可解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问题,还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互惠和高效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发展目标,规模和路径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作的制约因素,制度与平台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持续和有效发展的保障。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伟  邵云飞  刘磊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协同创新活动能够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借鉴发达国家典型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协同创新体的案例,提出在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措施,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支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天石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结合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有关产学研研究、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锋  
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的不完善、院校自我调适机制的不健全、行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应从校政协同、校行协同、校企协同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尝试构建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熊建新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新玲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抱怨找工作越来越难,另一方面,社会上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短缺。如何解决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龙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是全面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立足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辨明目前高校在协同创新中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围绕这四个主要问题,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项目甄选机制、动力与保障机制及"四大主体"协同运行机制组成的高校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桂芹  
中国实现"强国强军梦",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重要而关键的助推器。然而,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的效果与进程,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技术进步、高校科研发展、社会科技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剖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突出困难,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松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与研究型大学共同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机制,其基本架构包括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运行方式与运行手段)、调控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供给机制与组织机制)。保障高校协同创新机制顺利运行,合作双方应提高认知,做好顶层设计与模块构建;确立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对接、事务协商的部门与平台;政府加强引导,协调促成,积极扶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岩松  张正华  
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采用SWOT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行业特色高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据此提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战略模式,具体包括动力促进机制、相互信任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评估机制、监督反馈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创新人才缺乏是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并最终推进协同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服务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为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大幅度地增加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投入;改革高校学科的结构、形态、组织方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改革体制,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宁  陈伟  张园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如何依托协同创新,面向社会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造就一批学术英才和创新高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和课题。这需要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耘  刘亢  王颖凌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日新月异,对人才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地方高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协同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选择恰当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是提高地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冰  
结合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多年来学界对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下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明确了产学研模式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培养出更多社会和企业所需求的合格优秀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