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94)
- 2023(17674)
- 2022(15163)
- 2021(14265)
- 2020(11746)
- 2019(26743)
- 2018(26627)
- 2017(51079)
- 2016(28201)
- 2015(31682)
- 2014(31941)
- 2013(31059)
- 2012(28875)
- 2011(26241)
- 2010(26739)
- 2009(24648)
- 2008(24217)
- 2007(21790)
- 2006(19539)
- 2005(17813)
- 学科
- 济(112642)
- 经济(112498)
- 管理(83909)
- 业(76322)
- 企(62607)
- 企业(62607)
- 方法(43206)
- 数学(36721)
- 数学方法(36258)
- 中国(34285)
- 农(31760)
- 财(30579)
- 地方(29511)
- 业经(26557)
- 制(25627)
- 学(23274)
- 农业(21086)
- 银(20096)
- 贸(20064)
- 银行(20051)
- 贸易(20048)
- 易(19390)
- 行(19271)
- 融(19215)
- 金融(19210)
- 环境(18812)
- 理论(18616)
- 和(18084)
- 技术(17686)
- 务(17527)
- 机构
- 大学(398309)
- 学院(396295)
- 济(158456)
- 经济(154700)
- 管理(152845)
- 研究(137840)
- 理学(130290)
- 理学院(128772)
- 管理学(126632)
- 管理学院(125897)
- 中国(104445)
- 京(86351)
- 科学(83229)
- 财(78144)
- 所(69387)
- 研究所(62377)
- 中心(62070)
- 农(61945)
- 江(61637)
- 财经(59855)
- 业大(55885)
- 范(55739)
- 北京(55365)
- 师范(55280)
- 经(54177)
- 院(50321)
- 州(49871)
- 农业(47839)
- 经济学(46973)
- 师范大学(44241)
- 基金
- 项目(260918)
- 科学(205322)
- 研究(196935)
- 基金(186398)
- 家(160674)
- 国家(159251)
- 科学基金(136772)
- 社会(122813)
- 社会科(116288)
- 社会科学(116263)
- 省(102752)
- 基金项目(98157)
- 教育(91160)
- 自然(86654)
- 划(86051)
- 自然科(84561)
- 自然科学(84544)
- 自然科学基金(82975)
- 编号(82046)
- 资助(76673)
- 成果(69303)
- 发(58685)
- 重点(58603)
- 课题(57868)
- 部(57613)
- 创(54051)
- 项目编号(50403)
- 创新(50351)
- 制(50255)
- 国家社会(49581)
- 期刊
- 济(185897)
- 经济(185897)
- 研究(126006)
- 中国(86387)
- 财(59477)
- 管理(58825)
- 学报(58608)
- 农(57456)
- 科学(54718)
- 教育(54625)
- 大学(45285)
- 学学(41617)
- 融(40512)
- 金融(40512)
- 农业(39419)
- 技术(34593)
- 业经(30913)
- 财经(29366)
- 经济研究(28603)
- 经(25092)
- 问题(23732)
- 图书(23631)
- 业(19723)
- 理论(19334)
- 科技(18795)
- 技术经济(18471)
- 现代(18199)
- 贸(18134)
- 坛(17583)
- 论坛(17583)
共检索到61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苏守波
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的互动,是区域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提高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机制构建中需明确相关的概念、互动主体之间的作用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互动机制的影响。在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互动机制的构建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高校的推进作用、企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市场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发展 互动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熙彦 贺灿飞
建立对外联系、利用外部资源有助于弥补区域发展新经济活动所面临的资源与技术缺口,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避免陷入路径锁定导致发展停滞甚至衰退。对外联系的建立势必与本地已有联系相互作用,表现为"全球-地方"之间多类型行为主体在特定空间支持与约束下的互动,涉及4个基本问题:发生条件、区域差异、互动内容与行为主体。梳理现有研究发现:①本地与非本地要素的相似性或互补性决定了互动发生的可能性,本地能力则进一步决定互动发生的程度;②互动对于优势地区和后进地区2类极端类型地区更为有效;③互动内容以知识、贸易、资本等要素为主,日益强调非本地劳动力和非本地制度的影响;④互动主体以企业为中心。近年来研究一方面强调企业家等个体作用,另一方面关注非经济主体的作用。整体而言,既有研究在区域发展中"全球-地方"互动的尺度结构、动态变化和行为主体等方面仍面临挑战。结合中国当前区域经济转型与主动全球化并行的发展现状,论文提出理解中国区域发展"全球-地方"互动的关键问题与潜在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洪,边俊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与政策、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与政策和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是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速度、格局和路径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本文探讨了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中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当前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应重点服务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构建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并基于长远和全局视角,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宏观区域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秋丽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可以对当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规模效应是环境污染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又会制约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应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因素分解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成欢 林义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重要指导原则,推进养老保险多层次协同发展是深化社会保障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基本养老保险实际费率和替代率的测算发现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存在较大空间;通过分解个人账户基金现值及权益,尝试在多层次体系下建立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换衔接通道。本文研究发现,允许个人账户基金纵向转续是弱化多层次挤出效应的重要方式,能够在保证第一层次覆盖率的前提下促进二三层次扩面。
关键词:
多层次 养老保险 协同发展 配套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文曜
自2009年始,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开展了"中英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政策研究"合作项目。项目研究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形成高效发展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关研究也是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重点。中英双方专家组对两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访问研究,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观念。本次会议的议题进一步深化,主要包括区域现代化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联盟建设,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并向国际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菁
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地区特点,金融系统作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不同区域的金融发展必然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从部门和整体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并由此对区域金融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发展虽稳定增长但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金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的总量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也具有区域复杂性。从金融与经济的区域协调角度,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区域金融 区域差异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畅 刘石敏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区域开放条件下,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上关联互动和正向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且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判断标准是区域经济联系趋于紧密、各个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差异趋于缩小。1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西部比较落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从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平 孙华 吴有华 刘斌 崔海蓉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构建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互动框架,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区域性层面,基于系统性视角,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E-C-F互动框架,包括了区域金融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三个部分。基于区域金融子系统具有内外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也构成了两个层次,即外层的模式互动,内层的结构依赖和协调机制。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互动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志科 吴江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从小城镇建设对三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对2018年某省302个镇进行抽样分析,随机选取其中50个镇,对其经济发展数据和城镇建设的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和实证分析,揭示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综合本文研究来看,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动的,小城镇建设将促进产业集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可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继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提升小城镇建设进度,促进小城镇各产业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 城市化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鑫
实现高职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高职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服务互动机制、良性激励互动机制以及良性监督互动机制,才能真正促进高职办学与地方经济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
高职 经济 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江淮 戴一鑫
随着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区域创新对省际地区间合作与分工的需求愈发提高。研究发现,在创新资源有限性和地理异质性的约束下,地方竞争容易诱发地方政府对省级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并导致创新资源的地方性保护及省内非模仿性竞争,进而抑制省内的技术联系和创新分工,强化区域创新省际策略性互动动机。从“技术邻近”视角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自回归互动模型,实证揭示了省内和省际创新互动“此消彼长”的时间动态特征,验证了省内“标尺竞争”与空间技术分异双向强化作用下区域创新省际互动效应的增强机制。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省际互动效应在研发密集型行业和创新优势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为增强跨省区域创新互动,应顺应区域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促进研发密集型行业的区际分工和技术互补;突破省际区域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基于市场化导向探索跨越省级行政区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创新高地,发挥创新优势地区在资源“省内集聚”与“省际扩散”中的引领作用,优化以省际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靖晖 周智生 富筠
进年来,西部地区为了消除弱势,缩小差距纷纷制定了各种赶超战略,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实践证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和浪费。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西南民族地区必须走一条能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得以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特色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在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就特色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如何良性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