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5)
2023(11641)
2022(9912)
2021(9341)
2020(7794)
2019(17989)
2018(17599)
2017(34184)
2016(17820)
2015(19580)
2014(19174)
2013(18570)
2012(16805)
2011(14756)
2010(14525)
2009(12965)
2008(12187)
2007(10264)
2006(8517)
2005(6923)
作者
(45045)
(37518)
(37255)
(35488)
(24246)
(17859)
(16961)
(14597)
(14469)
(12952)
(12843)
(12507)
(11857)
(11581)
(11505)
(11175)
(11138)
(10826)
(10758)
(10664)
(8969)
(8838)
(8786)
(8731)
(8515)
(8323)
(8075)
(7871)
(7373)
(7297)
学科
(75369)
经济(75295)
管理(57670)
(55292)
(47294)
企业(47294)
方法(40231)
数学(36555)
数学方法(36184)
中国(21403)
(20532)
技术(17791)
(16970)
地方(15591)
业经(15068)
技术管理(12791)
(12636)
财务(12604)
财务管理(12572)
(12483)
企业财务(12056)
(11769)
贸易(11759)
农业(11656)
(11396)
理论(11066)
环境(10634)
(10613)
(10534)
银行(10530)
机构
大学(237498)
学院(236851)
管理(102633)
(102451)
经济(100572)
理学(90782)
理学院(89923)
管理学(88644)
管理学院(88166)
研究(69118)
中国(53508)
(46913)
(46858)
科学(38706)
财经(38309)
(35265)
中心(34750)
(33132)
经济学(32679)
业大(30935)
经济学院(29769)
(29692)
财经大学(29092)
(28744)
师范(28504)
北京(28155)
(27947)
商学(27759)
商学院(27509)
研究所(26952)
基金
项目(172229)
科学(140848)
基金(130002)
研究(127460)
(111048)
国家(110155)
科学基金(99290)
社会(85927)
社会科(81810)
社会科学(81791)
基金项目(69716)
(66495)
自然(63862)
自然科(62584)
自然科学(62572)
自然科学基金(61520)
教育(59936)
(55847)
资助(51702)
编号(49232)
(41313)
(39274)
成果(38038)
重点(37907)
创新(37761)
国家社会(36569)
(35879)
教育部(35272)
人文(34632)
大学(33362)
期刊
(98041)
经济(98041)
研究(66623)
中国(41650)
管理(38924)
(36580)
科学(29778)
学报(28070)
大学(23815)
教育(23398)
(23185)
技术(22607)
学学(22498)
(21032)
金融(21032)
财经(18961)
经济研究(16305)
(16194)
农业(15858)
业经(15661)
问题(14623)
技术经济(12495)
(12447)
科技(12299)
统计(12150)
商业(10873)
理论(10774)
现代(10568)
(10376)
决策(10096)
共检索到328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春辉  张银丹  田伟健  
通过全国303个城市创新指数匹配当地市长和市委书记数据,考察了地方领导人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长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呈倒"U"型特征,当市长任期为4. 4年时,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达到最大,但市委书记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籍贯地、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特征分组中,市长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晋升年龄限制假说下,对于晋升受年龄限制的市长组,其任期与城市创新力间关系的拐点值以及拐点右侧负向影响的程度皆高于晋升不受年龄限制的市长组;对于创新水平居中的大多数城市而言,市长任期与城市创新力的倒"U"关系显著成立,但对于创新能力过高或过低的城市,市长任期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文峰  陆军  
利用2009—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蔓延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中小规模城市、人口收缩型城市,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第二产业比重越高的城市,城市蔓延对城市创新质量的负向影响越明显。推进紧凑化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和秉承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理念是未来提升城市创新质量的努力方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家庭  张邓斓  孙哲  
城市居民依赖于私家车的出行方式是城市蔓延的典型特征之一,对汽车消费是否加剧了城市蔓延进行实证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私人汽车消费影响城市蔓延的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了我国2010-2012年247个地级市私人汽车消费对城市蔓延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私人汽车消费显著地加剧了城市蔓延;(2)城市蔓延的交通影响因素在不同等级城市间有不同体现;(3)私人汽车消费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启示:(1)根据城市的增长边界,控制特大城市的私人汽车消费数量;(2)未采取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应谨慎推行,杜绝突袭式限购;(3)适度提高私人汽车的出行成本,大力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熹微  邹克  郑云丹  
基于2003-2016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分布滞后、交互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投资、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果不同,投资驱动效果是短期的,长期呈现明显负效应;创新驱动长期效应表现为正负交替特征;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依赖投资结构与技术积累的路径;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存在差异化的门槛效应,当创新水平超过阈值时才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过度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鉴于此,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民春  乔刚  
基于2011—2017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就业总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已呈现出"机器换人"现象;同时工业机器人使用减少制造业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昌蔚   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琬君  冼国明  杨芸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以城市间、产业间和企业间三种资源配置形态为影响机制,分析外资进入作用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城市内产业间和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从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后者表现为持续生产企业间和企业进入退出间生产资源再配置。外资进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来自非港澳台地区和以独资方式的外资进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外资进入对内陆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岑聪  
本文阐释了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选取2006—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分布呈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在分区域分析与创新主体异质性分析中依然成立,但影响效果具有异质性特征。中国区际经济制度发育情况的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增长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造成区域创新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缩小区际创新效率差距、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凯  黄容霞  
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业保护程度指标,可以构建适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弹性体系。利用2003—2016年相关数据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弹性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劳动力市场弹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弹性均会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用大小依次为中、东、西部;从时间效应来看,短期作用大于长期。此外,劳动力市场弹性通过工资效应和社会保障效应对中国创新型人才产生影响作用,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以及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都有利于吸引创新型人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玉松   董直庆  
碳排放绩效提升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出发,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可能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有助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优化配置是工业智能化提升碳排放绩效的有效路径;城市规模与资源依赖属性成为工业智能化作用存在差异的重要成因,适度的城市规模与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工业智能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外部环境是影响工业智能化作用效果的关键,其中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增强了中国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而市场化环境却表现出显著负向作用,暗示了环境规制在降低污染排放中的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斌  李秋静  李川川  
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型项目,在新冠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发挥了国际运输新动脉的作用。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利用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跨境铁路运输是否加快了中国向西开放。研究发现:首先,跨境铁路运输显著促进了中国对欧洲、中亚等国的出口贸易,加快了中国向西开放的步伐。其次,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了固定贸易成本,通过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减少了可变贸易成本。再次,拓展分析表明,从班列类型看,相对于中亚班列,中欧班列对价值链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强;从出口二元边际看,中欧班列对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更强,而中亚班列对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更强。总之,进一步发挥跨境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对中国“稳外贸”至关重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惠春  袁俊丽  高仁杰  杨军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创业活跃度,鼓励大众创业对促增收保民生以及扩大内需意义重大。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6年三期的数据,采用Tobit和加入工具变量的IV-Tobit模型分析了社区非正规借贷对社区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并利用家庭微观数据,检验了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非正规借贷显著地提高了社区创业活跃度。考虑内生性问题、换用解释变量度量方式、改变模型设定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均不改变本文的主要结论。(2)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区非正规借贷通过两条路径提升了社区创业活跃度:一是提升社区家庭非正规渠道创业资金可得性;二是增强社区家庭社会网络。(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区非正规借贷对正规借贷发生率较低的社区、经济发达的城镇社区、东部地区以及社会网络欠发达社区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小菲  岳中刚  周勤  
数字金融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新型金融产品影响城市创新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进一步对数字金融降维发现,相对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而言,覆盖广度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促进资本集聚和高素质劳动力集聚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此外,数字金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发展、城市创新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虹   秦喜亮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区相对较弱。纵向来看,2015年以来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持续收敛,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未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