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6)
- 2023(9882)
- 2022(8315)
- 2021(7708)
- 2020(6669)
- 2019(15552)
- 2018(15314)
- 2017(29442)
- 2016(16651)
- 2015(19006)
- 2014(19258)
- 2013(18770)
- 2012(17528)
- 2011(15942)
- 2010(16028)
- 2009(15087)
- 2008(15147)
- 2007(13994)
- 2006(12109)
- 2005(10985)
- 学科
- 济(65132)
- 经济(65035)
- 管理(50593)
- 业(44838)
- 企(37414)
- 企业(37414)
- 方法(29564)
- 数学(25990)
- 数学方法(25725)
- 财(21217)
- 中国(17834)
- 制(17712)
- 农(17457)
- 业经(14534)
- 学(13782)
- 地方(12724)
- 务(12218)
- 财务(12186)
- 贸(12185)
- 贸易(12183)
- 财务管理(12145)
- 易(11844)
- 体(11773)
- 企业财务(11486)
- 银(11308)
- 银行(11281)
- 农业(11088)
- 行(10690)
- 理论(10650)
- 融(10502)
- 机构
- 学院(238142)
- 大学(237305)
- 济(97530)
- 经济(95416)
- 管理(87745)
- 研究(79510)
- 理学(74977)
- 理学院(74108)
- 管理学(72863)
- 管理学院(72396)
- 中国(60169)
- 京(49627)
- 财(49302)
- 科学(47730)
- 所(40544)
- 农(39726)
- 财经(38037)
- 江(37594)
- 中心(36751)
- 研究所(36385)
- 业大(34469)
- 经(34296)
- 农业(31235)
- 经济学(31089)
- 北京(31082)
- 范(31028)
- 师范(30718)
- 州(29360)
- 院(28415)
- 经济学院(28058)
- 基金
- 项目(153376)
- 科学(120250)
- 研究(114874)
- 基金(109647)
- 家(94657)
- 国家(93841)
- 科学基金(79807)
- 社会(72224)
- 社会科(68247)
- 社会科学(68223)
- 省(61148)
- 基金项目(58064)
- 教育(55003)
- 划(51195)
- 自然(50053)
- 自然科(48846)
- 自然科学(48829)
- 编号(48091)
- 自然科学基金(47978)
- 资助(44499)
- 成果(40466)
- 重点(35228)
- 部(34847)
- 课题(34099)
- 制(32851)
- 发(32849)
- 创(32167)
- 创新(30118)
- 教育部(30108)
- 性(30030)
- 期刊
- 济(109179)
- 经济(109179)
- 研究(71577)
- 中国(49826)
- 财(41138)
- 学报(36879)
- 农(35872)
- 科学(32915)
- 管理(31431)
- 教育(30456)
- 大学(28109)
- 学学(26278)
- 农业(23422)
- 融(22337)
- 金融(22337)
- 技术(21778)
- 财经(19823)
- 经济研究(17516)
- 业经(17009)
- 经(16953)
- 问题(14676)
- 业(12616)
- 贸(11826)
- 版(11711)
- 理论(11592)
- 技术经济(11534)
- 图书(10517)
- 职业(10505)
- 统计(10452)
- 财会(10441)
共检索到357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顾拓宇
运用新制度理论解释地方院校转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多从单一学科视角展开,无法全方位揭示地方院校转型存在的复杂问题。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视角出发分析地方院校转型的制度主义逻辑:基于外在环境需要,往往会选择与制度环境同形的合法性策略;基于现实因素,又不得不选择以降低转型费用为原则的效率机制;考虑到历史脉络的束缚,往往又选择渐近性转型的适当性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蕊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对"制度"的理解出发,基于跨学科学术组织的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进行探讨。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学科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学科文化信念和价值观方面,如学者价值观的异质、学科文化认同度迥异、学科话语权的争夺等。其形成与学科规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积淀、学术部落所构成的行动情境、以及学者思维和地位产生影响的行动选择有关。要消弭学科文化冲突需要重构行动者的学科文化信念、行动情境、规整学者行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莫甲凤
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性利益"是组织起源与转型的驱动力。研究组织变迁要在一种宏大的权力关系网络中进行,既要承认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对组织变革行为的制约,也要关注组织行动者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从大学科技园在中国的零星探索到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扩散的情况来看,其制度化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的渐进式革新过程,其中有三个权力中心对大学组织变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合作体就是在这种制度性利益的建构中推动大学科技园实现了制度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荣
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伴随着地方高校的"升格"、大学合并运动以及独立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的转型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都对高等教育结构重组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科高校转型议题开始进入公共政策议程。当务之急,需要促进本科高校转型从国家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走向制度性利益驱动下的高校自主变革,推动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合法性建构。中国本科高校转型制度化的实现,归根到底需要通过规范性、规制性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的整体性重构,以破除高等教育场域中各权力中心对"应用逻辑"的"系统性偏见",实现社会制度逻辑与...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殷玉新
本文以上海市4所学校的12位教师为深入访谈的对象,采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从管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文化制度三个维度,探讨了学习机会公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国家政策制度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公平的规范,社会价值观念和学校文化氛围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公平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影响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互动过程中各种机会的实际公平。据此,建议发挥国家政策制度因素的规范价值,重视社会价值观念和学校文化氛围因素的现实导引价值,强调教师个人内在因素的直接作用,以实现学习机会公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焦德宇 郑东辉
观察发现,学生提问陷入困境,主要表现为"不知问""不想问""不敢问"和"不会问"。新制度主义的行为分析框架可以对此做出解释,规制性制度要素建立的"不准问"束缚、规范性制度要素塑造的"乖学生"期待、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影响下的关于"顺从"的共同理解是造成学生课堂提问困境的原因。为此,建议消解关涉学生课堂表现的规制、重塑对学生角色的期待、厘正对于学生质疑的共同理解。
关键词:
学生 课堂提问 新制度主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向飞 高春婷
中国制度转型时期,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长期并存,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详细阐释了转型经济下政府干预的合法性来源与效率基础,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数理模型,以着重考察政府干预的效率变动趋势。模型结论表明:政府干预的效率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动趋势;此外,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加强政府干预与推进市场化进程并不矛盾,甚至会相互促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平思情
跨学科研究是科学在其自身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知识生产的新方式。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正式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后在21世纪之后进入发展提高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主要依靠四种路径:国家政策推动、社会需求、同类组织发展经验、学科自身发展。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一方面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研究型大学为追求合法性,通过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产生的组织趋同行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平思情
跨学科研究是科学在其自身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知识生产的新方式。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正式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后在21世纪之后进入发展提高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主要依靠四种路径:国家政策推动、社会需求、同类组织发展经验、学科自身发展。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一方面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研究型大学为追求合法性,通过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平思情
跨学科研究是科学在其自身发展和分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知识生产的新方式。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正式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后在21世纪之后进入发展提高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发展主要依靠四种路径:国家政策推动、社会需求、同类组织发展经验、学科自身发展。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变迁,一方面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研究型大学为追求合法性,通过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雅静
文章利用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探究高职院校在国家与市场力量下的组织策略建构过程。基于对新星学院的文本资料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为适应制度与技术环境变革,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市场理性的行动策略,具体表现为正式工作的仪式化和仪式工作的制度化。组织策略中的"务虚"和"务实"正是高职院校不断"向上看"的过程:即依靠国家力量进行组织扩张和升级,以追求在教育科层体制中的地位提升和获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经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金圣
从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视角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既可指大学学术权力实践获得规则的保障、规范与认知的认可,并被逐渐视为当然而广泛接受的过程,也可指历经这种历时性过程后学术权力实践及相关互动关系所达到的一种确定状态或稳定秩序;学术权力制度化的意旨与目标在于权力实践的制度化,其实施涉及到结构、规则与活动三个方面;实施主体方面须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家和文化等基本实施者的作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教育家型校长这两种关键"制度企业家"的能动作用;在实施路径方面,有必要统合基于回报递增的制度化、基于承诺递增的制度化和随着日益客观化而增加的制度化这样三种基本的制度化路向,齐头并进,以期获取最佳成效。
关键词:
学术权力 制度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尹弘飚
制度化向来被视为课程变革研究中的一个难解之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化阶段具有的悖论特征。对课程变革制度化的新制度主义分析表明,教育组织的双核结构、制度丛内部的相互牵制和高昂的制度变革成本是导致制度化难以实现的原因,而快动制度与慢动制度之间的角力、制度理想与制度现实之间的摩擦,以及社会结构与行动者具有的能动性之间的互动则为制度变革创造了可能。这些发现让我们对课程变革制度化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
课程变革 制度化 新制度主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家明 廖益
学年学分制是中国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制度模式。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该模式是过渡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理性选择和制度创新,或者说是一种制度结构的供给与需求的暂时均衡。现实的中国国情、社会经济、教育模式、办学资源实际决定了制度均衡的状态。从自主选择+有限选择、班导师制+辅导员制、班级授课制+课程班级制、专业注册费制+课程学分费制、学分认定制+学分转换制五个方面,探讨中国学年学分制的正式制度创新,有利于构建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推动高校内部制度改革产生"连锁效应"。
关键词:
学年学分制 论争焦点 现实基础 制度创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罗燕
本研究以新制度主义社会学为分析框架,揭示了我国教育“产业化”制度变迁的起源(国家、教育组织,以及资本的参与和推动)及其主要的构建形式,并对其所面临的制度危机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教育产业化 新制度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