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5)
2023(10161)
2022(8381)
2021(7696)
2020(5915)
2019(13502)
2018(13354)
2017(23612)
2016(13393)
2015(15341)
2014(15693)
2013(14936)
2012(14202)
2011(12966)
2010(13370)
2009(11818)
2008(11920)
2007(11046)
2006(10083)
2005(9380)
作者
(37661)
(30852)
(30786)
(29354)
(19831)
(14829)
(14339)
(12058)
(12020)
(11834)
(10611)
(10540)
(10286)
(9860)
(9853)
(9650)
(9315)
(9128)
(8991)
(8985)
(8096)
(7703)
(7591)
(7509)
(7391)
(7032)
(7022)
(6983)
(6385)
(6366)
学科
(52760)
经济(52705)
管理(33898)
(28702)
中国(21888)
地方(21745)
(21298)
企业(21298)
(17594)
业经(14603)
农业(12008)
(11961)
方法(11776)
(11297)
(11193)
理论(11180)
地方经济(11075)
(10938)
银行(10927)
教育(10891)
(10772)
金融(10771)
(10638)
(9982)
环境(9422)
教学(9225)
技术(8991)
(8963)
(8930)
贸易(8912)
机构
学院(180330)
大学(173305)
(66130)
研究(65628)
经济(64154)
管理(59954)
中国(51643)
理学(47999)
理学院(47296)
管理学(46377)
管理学院(46009)
(39845)
科学(39132)
(34263)
(33401)
(33032)
中心(30886)
(29220)
研究所(29175)
师范(28933)
(28345)
(27394)
技术(26272)
北京(26216)
财经(24332)
(24302)
职业(23796)
(23784)
业大(22813)
师范大学(22520)
基金
项目(106621)
研究(88954)
科学(81733)
基金(68283)
(57513)
国家(56814)
社会(51476)
社会科(48412)
社会科学(48403)
科学基金(47902)
(46691)
教育(43396)
编号(41062)
(37563)
成果(35517)
基金项目(34979)
课题(31408)
(29649)
资助(27472)
(27068)
自然(26597)
自然科(25877)
自然科学(25873)
自然科学基金(25357)
重点(25013)
发展(24400)
项目编号(23970)
(23936)
(22821)
规划(22791)
期刊
(92489)
经济(92489)
研究(62284)
中国(56001)
教育(41743)
(28578)
(27205)
管理(25123)
学报(24000)
科学(21877)
技术(21571)
(21443)
金融(21443)
农业(19619)
大学(18798)
业经(17141)
学学(16287)
图书(15992)
职业(14857)
经济研究(13574)
书馆(12103)
图书馆(12103)
(11702)
论坛(11702)
财经(11665)
问题(11292)
(10307)
(10147)
技术教育(9844)
职业技术(9844)
共检索到316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绍普  任德亮  郭枫  
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一般地方院校学科建设应正确定位,更好地为教学和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服务,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应发挥优势,密切结合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学科建设上实现重点突破,形成鲜明特色,使学科建设始终充满活力与生命力,走出一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侯珺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水平,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实现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无疑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明确目标与规划,树立协同发展理念,优化政策机制,设立专门部门,健全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微观层面,需要加强科研人员交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深化科研合作,定期召开学术论坛;加强技术援助,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加强信息互通,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牛慧恩  陈宏军  
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之间的"三规"协调问题,是和我国规划管理体制有关的颇具中国特色的一个问题,只能从我国的规划实践中探求解决的办法。深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特区管理创新的需要,在规划管理、规划编制、规划协调等方面一直在尝试着一些新的探索,本文以"三规"协调为核心,对深圳的相关规划实践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永祥  鞠春燕  
城市化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国过去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协调城乡发展关系,包括产业协调、空间协调、就业协调与收入协调,最终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传和  蒋发明  向莉  谢强  
县城经济运行决定地方金融的资金运动,地方金融对县城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调节和促进作用。近年来邵东县城经济增速明显减缓,主要原因是信用环境较差、现行法律不完善以及地方金融缺乏明确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善信用环境,银行树立支持社区经济发展的理念、调整信贷支持重点、改善信贷结构,发展租赁行业,拓宽融资渠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以克  
学科特色是民族院校特色的核心要素,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是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院校推进学科特色建设,应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特色学科建设与一般学科建设、特色建设和适度建设、特色建设与基础建设、局部特色与整体特色,以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学科特色与学校整体特色协调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廖世平  陈海春  
华中理工大学围绕学科建设抓产学研协调发展,实现高等学校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功能,促使一些高新技术学科迅速壮大,使专业基础学科摆脱困境,同时也为学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大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为东,郑元恒  
本文是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区域性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实际情况以及部分科研成果实践转化为生产力的调查和深入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对“3000亩炸石扩土工程”,牛蛙养殖等项目从立项到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教训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分析,目的在于推动类似坝湾乡这样的喀斯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文章主要探讨了自然干扰、人类活动对县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在某一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熵权法等,分别构建了县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及县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以哈巴河县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2004—2014年哈巴河县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健康水平呈不断趋好形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不断改善;2008年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拐点(由"中"上升到"良"),这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双重叠加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邢伟  
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且带动作用不强,资源分布不平衡且供求矛盾突出,产业体系不完整且产业链偏短,相关人才欠缺且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产业技术标准不规范且缺乏国际竞争优势。综合而言,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一、实践探索与评价基于对健康服务业的认知和前景展望,北京、深圳、成都等国内很多地区也在积极开展健康服务业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地  赵雅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不能简单地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新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从进一步破解区域发展困境、打破原有板块格局,发挥区域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作用,加强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协同实施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晓英  裴俊良  
信息学正在与健康科学产生更多的关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健康信息学。2021年10月,“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健康信息学的概念定义、内容框架、社会需求、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新冠疫情防控与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学学科建设等主要议题展开讨论。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健康信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与会专家的讨论,阐述中国健康信息学在起步阶段需要厘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健康信息学是什么,由哪些内容构成,发展过程如何,中国的健康信息学要如何发展。研究发现:(1)与大健康时代的健康概念相对应,健康信息学是一个大的学科群,它囊括了将信息学应用于健康、生物、医学领域而产生的一系列新兴学科,可以称之为大健康信息学或者生物医学健康信息学(BMHI);(2)大健康信息学与多个学科有关联,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包括众多的子学科,这些子学科秉承信息学共有的理论概念、方法技巧、技术手段,它们互有区别但又相互关联;(3)健康信息学研究从传统的聚焦解决临床医学中的信息问题,拓展到关注公共卫生中的信息问题,再拓展到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信息问题;(4)在大健康时代,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期,应通过不断学习、创新和提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健康信息学,推动大健康信息学发展成为教育部交叉学科类别中的一级学科。图2。表2。参考文献47。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红涛  王娟  徐志耀  
2011年6月11至12日,由中国市场学会主办,湖南省市场学会、湖南商学院、张家界市现代农业研究会和《经济地理》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11年中国城乡市场协调发展高峰论坛"在张家界市隆重举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