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7)
2023(17449)
2022(15144)
2021(14347)
2020(12245)
2019(28194)
2018(27957)
2017(55085)
2016(30168)
2015(33963)
2014(34028)
2013(33605)
2012(31479)
2011(28249)
2010(28599)
2009(27040)
2008(26150)
2007(23460)
2006(20518)
2005(18284)
作者
(86709)
(72045)
(71578)
(68681)
(45899)
(34484)
(32920)
(28278)
(27385)
(26032)
(24513)
(24276)
(22901)
(22726)
(22528)
(22509)
(21901)
(21351)
(20740)
(20736)
(17851)
(17762)
(17689)
(16497)
(16358)
(16058)
(16047)
(16014)
(14513)
(14338)
学科
(117502)
经济(117370)
管理(86286)
(84356)
(69043)
企业(69043)
方法(55748)
数学(48053)
数学方法(47515)
中国(36583)
(35621)
(32724)
(30450)
银行(30394)
(30350)
金融(30347)
(29151)
业经(26389)
(26369)
地方(25982)
(25519)
(22596)
贸易(22582)
(21996)
(21943)
财务(21917)
财务管理(21866)
农业(21746)
企业财务(20747)
理论(20565)
机构
大学(422593)
学院(421856)
(169544)
管理(166155)
经济(165653)
理学(142625)
研究(141409)
理学院(141066)
管理学(138662)
管理学院(137896)
中国(114460)
(89401)
科学(87302)
(83795)
(71997)
(70058)
中心(67058)
财经(65596)
研究所(65291)
(63380)
业大(62402)
(59493)
北京(56913)
农业(55010)
(54456)
师范(53964)
(51582)
(51064)
经济学(51010)
财经大学(48685)
基金
项目(281527)
科学(220048)
研究(206206)
基金(203251)
(176205)
国家(174720)
科学基金(149390)
社会(127882)
社会科(121067)
社会科学(121035)
(110027)
基金项目(108065)
自然(97688)
自然科(95312)
自然科学(95287)
教育(94426)
自然科学基金(93555)
(92666)
编号(85468)
资助(84820)
成果(70413)
重点(63078)
(62317)
(59957)
课题(58511)
(57822)
科研(54279)
创新(54013)
教育部(53178)
大学(52648)
期刊
(184295)
经济(184295)
研究(128169)
中国(80995)
学报(65342)
(64702)
(62774)
科学(59832)
管理(57674)
(54147)
金融(54147)
大学(48936)
学学(46182)
教育(43582)
农业(42105)
技术(34734)
财经(31541)
业经(29730)
经济研究(29297)
(26704)
问题(23868)
理论(21753)
(21738)
图书(20769)
技术经济(20331)
实践(19944)
(19944)
(19061)
现代(18852)
科技(18834)
共检索到629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蒋振成  
地方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显性和隐性风险依然存在。文章着力于探讨和研究与地方财政体制相关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通过对地方金融风险的特征分析,指出在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中的地方政府(财政)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海波  
本文从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联系出发,分析了二者同步放大的原因,在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的必要前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融资平台贷款实行差异化处理、拓宽地方财政获取资源的渠道、持续改进区域金融生态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稳步化解风险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封北麟  
2015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预计3.8万亿元,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一度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甚至被疑为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政策。结合市场的关注点,本文从市场流动性、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社会融资成本、道德风险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研究认为,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发行暂时不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从规范政府融资的角度看,长期有利于我国财政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如果置换债券作为地方政府解决债务偿还问题的一种常设机制,可能形成的货币信贷扩张、道德风险以及不合理的中长期利率水平,将会对我国金融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向真  陈振凤  
金融审计是政府审计中的一部分。作为维护金融稳定发展、应对金融风险的重要主体,如何应对金融风险、如何发挥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规范研究方法对政府审计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政府金融审计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政府审计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龚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这些风险的爆发,使得发展中国家好不容易通过逐步克服资金、设备、技术、管理上的困难,辛苦积聚的建设成就,在一夜间被摧毁;导致币值异常波动,大量企业破产,金融机构瘫痪,整个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破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玉瑾  李世刚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须在稳定金融体系和控制道德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坚持中央不兜底、严明财经纪律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方现实关切和约束,鼓励地方政府、债务主体与金融机构三方协商协力,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探索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方式方法,多方参与、多策并举,推动隐性债务“主动偿还一批、分类置换一批、转移转化一批、违约出清一批”。要有效阻断债务风险向财政、金融、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外溢: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最后救援和紧急处置机制、风险隔离制度、信息沟通机制等多方面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防范主要风险点,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城投债券违约风险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涛  
中国经济属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必须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政府投资行为角度,对政府财政行为对金融风险影响的进行了分析及定位,认为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和计划,应通过构建法律体系明确和界定政府职能,约束政府权力,实现民主和透明的政府决策程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冯涛  崔光庆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属于政府主导的速度型经济,在经济快速增长中,政府的投资行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冲突,地方政府效用函数的最优解与中央政府效用函数的最优解并不一致,因此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会导致国家整体的经济稳定性降低,使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而经济增长的起落必然形成大量的银行坏账。同时,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必然表现为对金融资源和对金融资源控制权的竞争,而地方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来争夺货币资源,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突破预定的目标,引发通货膨胀。改革开放后,我国几次金融风险的产生充分证明了其与政府投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尚希  
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私人)风险,其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中国的宏观金融风险仍处于发散状态,呈现出行业特性(风险业)与金融转轨风险“叠加”的特征。当前的金融改革既是防范宏观金融风险的战略举措,其改革本身也是宏观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政府防范宏观金融风险需要改变“一事一议”的个案方式,迫切需要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并把宏观金融风险纳入国家财政风险管理框架,以避免政府财政责任变为仅仅是事后买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江源  盛雯雯  宋立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连,因此在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或者操之过急,很可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并与其他金融风险结合,造成新的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隐性债务风险与处置风险的风险,这两种风险都是源于地方政府的信用不足,且都将造成较大的金融体系震荡,但隐性债务风险时滞长、分布散、冲击弱,而衍生风险则更加迅速、传播快且冲击性强。总体来看,隐性债务风险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但隐性债务带来的风险是长期隐蔽、侵蚀性的,将对经济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科  孟源祎  尹李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凤娟  万令  
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状态,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次让亟待复苏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同时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近期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状态仍不见明显好转,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结束,全球经济仍有可能再次衰退。2009年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下我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松威  
文章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状况,并对其与金融风险的关联、制度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不一定引致风险,债务结构不合理才是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而这是一系列制度变迁的结果,为此,我国必须"顶层设计"、协调推进行政管理、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并坚持金融集权化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松威  
文章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状况,并对其与金融风险的关联、制度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不一定引致风险,债务结构不合理才是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而这是一系列制度变迁的结果,为此,我国必须"顶层设计"、协调推进行政管理、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并坚持金融集权化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松威  
文章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状况,并对其与金融风险的关联、制度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不一定引致风险,债务结构不合理才是金融风险的重要诱因,而这是一系列制度变迁的结果,为此,我国必须"顶层设计"、协调推进行政管理、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并坚持金融集权化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