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3)
2023(11872)
2022(10317)
2021(9871)
2020(8196)
2019(19062)
2018(18783)
2017(37023)
2016(19756)
2015(22222)
2014(22014)
2013(21665)
2012(19724)
2011(17561)
2010(17685)
2009(16682)
2008(14977)
2007(13042)
2006(11376)
2005(10163)
作者
(55077)
(45309)
(44880)
(42813)
(28830)
(21671)
(20655)
(17786)
(17465)
(16191)
(15703)
(15118)
(14310)
(14292)
(14098)
(13859)
(13467)
(13458)
(13013)
(12956)
(11098)
(11069)
(10947)
(10272)
(10255)
(10026)
(10018)
(10005)
(9094)
(8865)
学科
(73181)
经济(73098)
管理(55833)
(53823)
(46183)
企业(46183)
方法(34693)
数学(30013)
数学方法(29684)
(27239)
金融(27237)
中国(25425)
(25137)
银行(25104)
(24203)
(21598)
(18723)
地方(18032)
业经(17615)
(16415)
(15813)
(14110)
财务(14046)
财务管理(14019)
理论(13915)
企业财务(13394)
(13376)
贸易(13364)
(13020)
农业(13002)
机构
大学(270081)
学院(267938)
管理(109733)
(104528)
经济(102096)
理学(95316)
理学院(94308)
管理学(92728)
管理学院(92264)
研究(85639)
中国(71650)
(56943)
科学(52723)
(50176)
中心(42121)
(41558)
(40640)
财经(40471)
业大(38981)
研究所(38033)
(37850)
(36840)
北京(36097)
(34736)
师范(34430)
(32327)
农业(31694)
经济学(31470)
(31087)
财经大学(30533)
基金
项目(187227)
科学(147447)
研究(138743)
基金(136218)
(117318)
国家(116343)
科学基金(101019)
社会(86563)
社会科(82090)
社会科学(82066)
(73107)
基金项目(73045)
自然(65882)
自然科(64366)
自然科学(64356)
自然科学基金(63180)
教育(63139)
(61152)
编号(57431)
资助(56189)
成果(46519)
重点(41225)
(41010)
(39497)
(39447)
课题(38540)
创新(36724)
项目编号(36287)
科研(35813)
教育部(35637)
期刊
(108483)
经济(108483)
研究(80938)
中国(49213)
(41561)
金融(41561)
学报(40842)
管理(38357)
科学(37257)
(36918)
(36540)
大学(30980)
教育(29716)
学学(28967)
农业(24409)
技术(21866)
财经(19258)
业经(17536)
经济研究(17128)
图书(16555)
(16137)
理论(15805)
实践(14799)
(14799)
问题(13668)
科技(12872)
技术经济(12193)
现代(12056)
(11916)
情报(11816)
共检索到391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莉娜  周丹  
网络借贷是否会摆脱地方金融要素的地域限制?处于金融科技时代的网络金融借贷交易是否会不受地方性金融发展的显著性影响?论文利用平稳期网络借贷的微观交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金融发展是否仍然会显著地影响信用借款交易的达成、借贷金额大小以及借款利率的高低。论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发展会显著影响网络借贷的成功率和借款金额大小;因借款人信用信息的质量不同,地方金融发展的微观作用机制具有非对称的特性;而地方金融、信用环境只有在借款人信用信息充足时,才会显著降低借款订单的借贷成本。在考虑了空间相关性后,论文的研究结论也依然保持稳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和平  毛毅翀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有着良好的数字技术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数字金融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与证券、保险、基金等深入融合,中国支付电子化程度明显提升,让更多社会公众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快捷、便利和高效,从而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利用数字技术已渐渐成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网络借贷行业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网络借贷行业乱象丛生,针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问题,构建一个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的博弈模型进行探讨,得出当前网络借贷平台利率水平虚高、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法规导致资金需求者违约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建议,进而为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金焱  李建文  张博  
农民和低收入人群作为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在P2P网络借贷市场中的违约风险和能否以合理的成本与平等的机会享受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值得深入研究。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网络借贷活动的农民提供的可认证信息不足,进而信用评分较低,获得借款后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较高,而低收入人群的潜在违约风险和实际违约风险均低于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农民并未享受到优惠的借款利率,低收入人群反而面临融资贵的问题;农民和低收入人群需要机会均等的金融支持,但在P2P网络借贷市场却面临融资难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史和新  王少杰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模式,网络借贷平台出现后,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摆在现实中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同时也满足了较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文章主要对国内外存在的P2P网络借贷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博  张晓玫  卢露  
传统金融机构对长尾群体的信贷需求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和难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使得长尾群体的信贷需求往往被边缘化。网络借贷重塑了金融组织的形态,作为信息中介,网络借贷通过信用认证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发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聚集机制和监督功能。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本文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在纯信息中介前提下,借贷平台对长尾群体软硬信息的生产、传递、监督等过程能否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费用?(2)长尾群体通常缺乏充足的硬信息,网络借贷能否提供某种机制,使得长尾群体能够缓解自身的融资约束?基于"人人贷"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软硬信息的披露均有助于抑制信息扭曲,提高借贷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充足的可验证硬信息会主导投资者的投标决策;对于硬信息不足的长尾群体,可通过累积自身的软信息来缓解信贷约束,借款人声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融资难问题上,同时,可验证硬信息与借款人声誉存在替代效应。因此,网络借贷有望成为长尾群体实现普惠金融的一条有效路径。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上,声誉的激励机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是由于"人人贷"借贷利率的设定机制缺乏弹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博  张晓玫  卢露  
传统金融机构对长尾群体的信贷需求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和难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使得长尾群体的信贷需求往往被边缘化。网络借贷重塑了金融组织的形态,作为信息中介,网络借贷通过信用认证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发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聚集机制和监督功能。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本文主要关注两个问题:(1)在纯信息中介前提下,借贷平台对长尾群体软硬信息的生产、传递、监督等过程能否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费用?(2)长尾群体通常缺乏充足的硬信息,网络借贷能否提供某种机制,使得长尾群体能够缓解自身的融资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梁洪  张晓玫  
规范发展的网络借贷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本文研究了货币政策的变化将如何影响网络借贷发展。首先,本文基于理论视角分析了网络借贷通过监管套利路径和资产价格渠道能够有效弥补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的正规金融信贷不足,网络借贷是正规金融的有效替代。其次,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机会成本渠道影响网络借贷市场的融资成本,货币政策的收紧将增加网络借贷市场的融资成本。最后,货币政策基于风险承担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网络借贷市场的违约风险,货币政策的收紧放大了网络借贷市场风险。本文借助"人人贷"网络借贷平台的微观数据和货币政策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本文的研究对于推进普惠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国茂  李猛  
本文基于人人贷统计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网络借贷模式异化对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是复杂的,并非简单促进或抑制。网络借贷原始模式在金融服务覆盖率和交易效率上优势显著。短期内,模式异化能更好地控制信用风险和提高借款成功率;在长期发展中,模式异化与普惠金融理念相悖,网络借贷机构逐渐呈现出客户选择的偏好,是典型的普惠金融机构使命漂移,最终向传统金融模式趋同。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目的,网络借贷机构应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回归纯信息中介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蒋莎莎  
P2P网贷为小额贷款而设,其创立目的与普惠金融的理念高度一致,本应该成为普惠金融的推动剂,然而我国P2P网络贷款高度繁荣的同时出现异化现象,P2P网贷平台成为了另类金融机构,与普惠金融的要求相去甚远。P2P的非理性繁荣和异化表征着我国金融环境和监管制度存在缺陷,导致P2P网贷平台不能发挥原有的功能。传统的民商法律规范面对P2P平台的异化束手无策,需要监管制度及时补位,金融法通过重新定位P2P小额信用贷款、实施平台分类监管、打击非法集资等手段对异化的平台进行矫正,使其重回践行普惠金融之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海洋  
金融互助是指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借贷的一种合作形式。面对收入的波动,个人有平滑消费的需求,需要与他人开展金融互助;随着经济的发展,亦需要不断扩大互助范围并拓展新的互助方式。从民间金融范畴的私人借贷、合会,发展到正规金融范畴的信用合作,代表了传统金融互助模式的演进过程。然而,这些模式所依赖的亲缘关系和社区关系因人口流动频繁而日趋衰弱,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信息和搜寻成本,网络借贷这种金融互助模式因而产生。网络借贷通过社区的虚拟化突破了传统社区的地理限制,极大地拓展了金融互助的边界,但难以利用传统的社区监督来约束成员的行为。为防范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互助行为的风险,可以从实名认证、征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并强调其金融互助属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海洋  
金融互助是指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借贷的一种合作形式。面对收入的波动,个人有平滑消费的需求,需要与他人开展金融互助;随着经济的发展,亦需要不断扩大互助范围并拓展新的互助方式。从民间金融范畴的私人借贷、合会,发展到正规金融范畴的信用合作,代表了传统金融互助模式的演进过程。然而,这些模式所依赖的亲缘关系和社区关系因人口流动频繁而日趋衰弱,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信息和搜寻成本,网络借贷这种金融互助模式因而产生。网络借贷通过社区的虚拟化突破了传统社区的地理限制,极大地拓展了金融互助的边界,但难以利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洋  宋玉颖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普惠金融。P2P借贷的发展使得以往不在传统金融服务范围内的人群获得了现代金融服务。论文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现代P2P发展的推动因素,研究了P2P借贷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贡献以及对P2P平台的监管实践,最后提出,中国需依托P2P平台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彭标  余国新  
拓展区域农户金融需求的获得渠道对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疆不同地区的调查发现,农村借贷存在利率季节性波动、信用体系不完善、期限较长等问题,纯粹基于互联网的P2P小额信贷模式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农村地区。P2P助农平台应与当地农村信用社、农村村委会、资金互助社、征信机构等合作,从而使农户、出借者、小额贷款机构以及P2P平台实现多赢均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阎沭杉  
近年来,在我国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以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P2P网络借贷以其门槛低、收益高、方便快捷等特征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同时,由于P2P网络借贷自身的定位与普惠金融的诸多特征相契合,使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行业自律不足、监管缺位等问题的存在,P2P网络借贷在初期呈现野蛮生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如业务违规甚至涉及非法集资等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阶段,P2P网络借贷能否摆正位置、找准定位,切实发挥服务普惠金融的作用,关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分别对P2P网络借贷和普惠金融各自的特征进行梳理,从而发现P2P网络借贷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分析当下该行业所面临的发展障碍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P2P网络借贷更好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服务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灿  高建中  李善美  徐绍杰  巫福斌  
基于201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库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库统计的数据,选用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以及不同林业收入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户林业收入,关键性影响作用在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为农户带来的移动化、实惠化、信用化和便利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低收入水平农户的林业增收效应不显著,而对中等收入水平农户和高收入水平农户的林业增收效应显著;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家庭借贷约束,提高资金的可获得性,促进农户林业投入,从而提高农户的林业收入。因此,为使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应该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普及、完善体系制度以及制定差异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