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4)
2023(16351)
2022(13675)
2021(12703)
2020(10719)
2019(24161)
2018(23594)
2017(45566)
2016(24063)
2015(26835)
2014(26106)
2013(25354)
2012(23047)
2011(20364)
2010(20514)
2009(19241)
2008(18036)
2007(15492)
2006(13500)
2005(12163)
作者
(65392)
(54719)
(54078)
(51470)
(34579)
(26050)
(24725)
(21178)
(21030)
(19234)
(18713)
(18667)
(17413)
(17076)
(17059)
(17024)
(16095)
(15804)
(15711)
(15699)
(13535)
(13164)
(13131)
(12695)
(12263)
(12238)
(12040)
(11628)
(10861)
(10669)
学科
(92222)
经济(92094)
管理(74997)
(69238)
(59309)
企业(59309)
方法(41802)
数学(36602)
数学方法(36081)
(31139)
中国(29877)
(29481)
金融(29477)
(28243)
银行(28215)
(27166)
(26946)
(24799)
业经(22029)
地方(20012)
(19829)
财务(19767)
财务管理(19716)
企业财务(18868)
(18620)
(18357)
农业(16360)
(16218)
贸易(16201)
(15788)
机构
大学(328824)
学院(327293)
(135161)
经济(132410)
管理(128739)
理学(111363)
理学院(110157)
管理学(108191)
管理学院(107568)
研究(106980)
中国(89027)
(68091)
(67562)
科学(62961)
财经(53760)
中心(52697)
(51268)
(49648)
(48952)
(48526)
研究所(46500)
业大(46281)
经济学(43294)
北京(41585)
(41182)
师范(40706)
财经大学(40469)
(39830)
经济学院(39171)
农业(38676)
基金
项目(228339)
科学(182731)
基金(169970)
研究(167225)
(147930)
国家(146765)
科学基金(127778)
社会(109445)
社会科(103953)
社会科学(103925)
基金项目(90002)
(87825)
自然(82129)
自然科(80274)
自然科学(80252)
自然科学基金(78850)
教育(77387)
(74512)
资助(68100)
编号(65778)
成果(53320)
重点(52242)
(51603)
(48597)
(48470)
(46950)
国家社会(46522)
创新(45649)
课题(45545)
教育部(45118)
期刊
(141982)
经济(141982)
研究(95368)
中国(64970)
(54790)
学报(49274)
管理(47831)
科学(47188)
(45011)
金融(45011)
(44492)
大学(39213)
学学(37274)
教育(30977)
农业(29204)
技术(27976)
财经(27136)
(23219)
经济研究(23006)
业经(22528)
问题(18586)
(15979)
理论(15931)
(14873)
财会(14689)
技术经济(14598)
科技(14529)
统计(14373)
实践(14285)
(14285)
共检索到484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江六   崔皓   吴非   李华民  
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金融强国战略为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重构奠定了基本原则。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所引致的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权的需求,以及中央政府对于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所关联的系统性风险状态的认知,共同决定了地方金融制度和结构的变迁。只要地方政府事权存在,即便现存的地方金融机构被更高阶的金融制度所吸纳,也将会有新的地方金融制度填补空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央地双层协调治理的因果逻辑所决定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重构理应立足于地方金融系统的续存实施顶层设计:央地双层协调治理机制是地方金融系统监管安排的较优选择;从中央监管层面讲,更多关注隔离地方金融风险对于国有金融制度的传染;从风险释解技术而言,建议构建相应的ABS点释机制,以确保地方金融系统在风险释放过程中的运行安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汤凌霄  
2000年6月14日,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获下议院通过。该法确认金融服务监管局(FSA)为英国唯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赋予其监管金融机构和融市场所需的全部法律权限。2001年12月1日,金管局正式行使其职能。至此,英国金融监管制度完成了从传统自律型的分业监管制度向现代法制型的统一监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广延  
制度变迁受制于其主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权力结构。文章根据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现象,发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和滞后性特征,并因路径依赖陷入非效率的锁定状态,文章最后对实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路径替代进行探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帅  马凌霄  
金融监管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特定的发展路径,十八世纪末至今美国金融体系所经历的冲击和变革,以及因此带动的金融监管体制演变,是研究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背景与素材。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看似完善的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了空前挑战,也促使新的一轮监管改革全面启动。此轮改革不但重塑了美国国内金融业发展模式和监管体制,还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向产生持续影响。我国应当从美国金融监管的历次变革中汲取经验教训,适时推动我国监管体制改革以适应金融业发展需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祁红  司海建  
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云南省)(以下简称"云南协调机制")自2020年4月建立以来,把准职责定位,积极大胆探索,推动形成了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新格局。当好政策"传达人"、监管"协调人"、落实"监督人"第一时间学习传达是落实好金融政策的重要前提。云南协调机制注重强化自身建设,强调"先学一步",召集人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重大金融决策部署;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凌  
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以"一行三会"为主体,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为补充的双层金融监管体制。近年来,小微金融快速发展,现行监管体制日益面临挑战。小微金融监管中存在着准入条件单一、监管标准重安全轻效率的监管价值取向以及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权责不对称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小微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树立效率与安全并重的监管价值理念,重新分配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权等措施,逐步完善小微金融的双层监管体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天虎  
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民间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能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民间金融具有天然的明显的风险特征,致使国家对其监管采取了严格审慎的政策。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间金融监管的相关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民间金融当前应赋予的制度环境,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规范民间金融,使民间金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中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天虎  
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民间金融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能有效缓解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民间金融具有天然的明显的风险特征,致使国家对其监管采取了严格审慎的政策。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间金融监管的相关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民间金融当前应赋予的制度环境,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规范民间金融,使民间金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中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婧  雷梦娇  
金融监管的央地分工变迁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同步,拥有大量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始终是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改革开放后金融监管央地分工变迁的梳理发现,金融监管存在垂直系统内地方金融监管权增强、横向监管体系从多头并举向单头集中转变,以及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双层监管模式中地方监管职能增强的特点。这将引发农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普惠深化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配置优化,但对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既可能出现监管真空又可能出现过度监管。优化农村金融监管,应动态调整金融监管央地分工、确保金融监管主体的权责对等、构建金融监管激励相容机制,以服务农村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发展实质就是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的完善过程。本文以界定研究的基本概念、内涵及特征,揭示其实现机理,明确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为核心切入点,考察我国生态环境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探求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变迁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揭示出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系结构在模式上的不适应、时间上的不一致和结构上的失衡。基于此,提出当前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的发展对策:建构"可持续"制度格局。通过打造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目标、实现平台、实现手段的综合范式,促进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供应链和生态经济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新视角。
[期刊] 征信  [作者] 史强  
金融监管与刑事立法共同参与构建了一种制度结构,并在结构中分别处于前段与末端,共同受制于秩序价值的引导,相关刑事立法的沿革恰恰是对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回应。在微观层面,我国不同的金融监管阶段在刑事立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未来综合金融监管模式会使相关刑事立法价值更加侧重于对私权的保护。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有助于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地发挥其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风险管控作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钟高  叶家珠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信息不对称/动机选择—投资机会"的传导路径出发,考察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环境下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企业投资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从总体上看,内部控制监管缩小了企业披露缺陷与真实缺陷的差距,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机会,但是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机会关系的传导路径会因诱致性和强制性的不同监管阶段而存在差异,2012年之前的诱致性变迁阶段动机选择路径起主导作用,2012年之后的强制性变迁阶段信息不对称路径起主导作用。进一步从缺陷修复的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宁子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监管经历了探索阶段、中央集权监管阶段、央地双层监管体制的初步形成及确立阶段。2017年7月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双层金融监管模式。未来应在坚持中央对地方金融监管主导的前提下,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权,实现地方金融监管的制度化,并将中央监管与地方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