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9)
- 2023(16005)
- 2022(13076)
- 2021(12259)
- 2020(10487)
- 2019(23898)
- 2018(23853)
- 2017(44734)
- 2016(23547)
- 2015(25963)
- 2014(25677)
- 2013(24781)
- 2012(22327)
- 2011(19520)
- 2010(19707)
- 2009(18566)
- 2008(17407)
- 2007(15191)
- 2006(13195)
- 2005(11848)
- 学科
- 济(93875)
- 经济(93750)
- 业(92038)
- 企(83376)
- 企业(83376)
- 管理(81557)
- 方法(42047)
- 财(34370)
- 数学(33591)
- 数学方法(33173)
- 业经(31531)
- 农(30435)
- 中国(29317)
- 融(28448)
- 金融(28441)
- 银(26823)
- 银行(26807)
- 制(26348)
- 行(25919)
- 务(23982)
- 财务(23919)
- 财务管理(23873)
- 企业财务(22675)
- 农业(21853)
- 体(20369)
- 理论(19281)
- 技术(19016)
- 地方(18506)
- 体制(16703)
- 策(16658)
- 机构
- 学院(316258)
- 大学(310188)
- 济(133363)
- 经济(130767)
- 管理(128865)
- 理学(110051)
- 理学院(109060)
- 管理学(107328)
- 管理学院(106727)
- 研究(97492)
- 中国(84892)
- 财(68164)
- 京(63630)
- 科学(55053)
- 财经(52604)
- 农(49622)
- 中心(48823)
- 江(48687)
- 经(47921)
- 所(46301)
- 业大(43314)
- 研究所(41288)
- 经济学(40791)
- 北京(39381)
- 财经大学(39042)
- 农业(38537)
- 州(38296)
- 经济学院(36958)
- 范(36902)
- 师范(36431)
- 基金
- 项目(210640)
- 科学(168374)
- 研究(158778)
- 基金(154300)
- 家(132125)
- 国家(130912)
- 科学基金(115744)
- 社会(102478)
- 社会科(97293)
- 社会科学(97272)
- 省(83607)
- 基金项目(81441)
- 教育(73884)
- 自然(73522)
- 自然科(71791)
- 自然科学(71768)
- 自然科学基金(70538)
- 划(68426)
- 编号(63872)
- 资助(62151)
- 成果(50832)
- 创(47283)
- 部(47063)
- 重点(47002)
- 发(45155)
- 课题(44075)
- 创新(43488)
- 国家社会(42855)
- 制(42200)
- 业(42150)
- 期刊
- 济(147712)
- 经济(147712)
- 研究(93970)
- 中国(65413)
- 财(58364)
- 管理(54591)
- 农(46013)
- 融(43842)
- 金融(43842)
- 学报(41329)
- 科学(40319)
- 大学(33777)
- 教育(33527)
- 技术(32784)
- 学学(32122)
- 农业(30682)
- 财经(26840)
- 业经(26184)
- 经(23113)
- 经济研究(23076)
- 问题(18686)
- 业(18272)
- 财会(17193)
- 技术经济(16737)
- 现代(15132)
- 理论(15060)
- 会计(15014)
- 统计(14511)
- 商业(14350)
- 版(14106)
共检索到483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蕾 陈靖 何婧
中央金融强监管政策效果受到高度关注,但补齐地方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性却鲜有提及。文章基于2018年省级地方金融办集中升格为地方金融监管局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地方金融监管改革能否促使实体企业“脱虚向实”而回归本源。研究发现,地方金融“办升局”所引起的金融监管强化会显著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去金融化,且主要挤出了其出于逐利性动机而参与的金融活动,这是通过阻隔影子银行逐利渠道和民间金融投资渠道实现的。进一步地,地方金融监管改革能够显著推动实体企业“脱虚”后“向实”,促进主业投资,提升主业业绩。此外,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较差、财政分权程度较高、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和银行业竞争度较低的地区。文章初步厘清了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效应传导至金融化实体企业的机理路径及经济结果,为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江红
本文以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管新规实施后,前期金融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增加越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经营风险和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市场地位削弱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而较多的银行信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却能增强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主要促进了一年以内和对下游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促进商业信用供给助力企业实现主业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实施资管新规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现祥 马振邦
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完善的产权制度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长期性的经营计划与安排。本文基于2007年《物权法》颁布的外生冲击,选取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民营企业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并检验了物权制度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因果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权法》颁布后,固定资产占比更低的企业金融化程度显著下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物权法》颁布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强企业实业投资水平,有效弱化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弱化效应呈现一定差异:《物权法》颁布对企业金融化的弱化效应在法律执行效率较高地区、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更为显著,在中小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产权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重要因素,为产权激励效应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新证据。同时,对我国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持续优化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助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震田 何力军
过去两三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衰落,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以新的形式刷新我们的阅历和认知。2016年初,我们经历了两天四度熔断的"奇观"和千股跌停的痛苦。这些起起落落的资产价格背后隐含着的是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与产生逻辑转变。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必然是互为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震田 何力军
过去两三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太多的繁华与衰落,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不断以新的形式刷新我们的阅历和认知。2016年初,我们经历了两天四度熔断的"奇观"和千股跌停的痛苦。这些起起落落的资产价格背后隐含着的是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与产生逻辑转变。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必然是互为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韦秀长
客观认识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和挑战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金融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地方交易场所等领域风险不断暴露。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了以中央为主体、地方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单强
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地方政府和各金融监管部门在职责分工、议事规则、信息沟通和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协作机制。在新形势下,如何设计既符合中央金融体制改革总方向,又有效应对地方金融风险的监管协调机制,亟须通过理论探索以指导实践。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状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按照
[期刊] 征信
[作者]
董宁
分析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特征,指出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地方金融监管局为主体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新型金融组织和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场所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实现"规制统一"、厘清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做到"权责明晰"、理顺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实现"安全高效"、加强协作和中央对地方的业务指导,实现"运转协调"。
关键词:
金融监管体制 改革 路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新时代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它既明确了金融发展的目标,又明确了金融发展的路径。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一直是党的金融工作重心。2017年4月25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金融安全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金融已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
关键词:
实体产业 服务实体 实体企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自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跌宕起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体系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全球进入了完全的信用货币时代。1969年之前,从全球的贸易形势来看,基本上顺差和逆差并不是很大,但是从1979年开始,贸易的顺差和逆差逐渐扩大,原因就在于1969年之前美元和黄金挂钩,黄金的拥有量制约了贸易的顺差和逆差。但是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货币的创造失去了黄金的制约,因而国际贸易的顺差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雷 刘婧 胡若兰 胡汉辉
本文将我国于2020年落地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作为研究区块链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收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四个试点地区2334家小微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第一,区块链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满足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区块链试点使得企业的融资满足率平均增加了17.02个百分点,融资成本平均下降了1.77百分点,融资等待时间平均减少了1.1天。第二,区块链的赋能效果在不同试点城市和项目中存在异质性,苏州和上海试点的赋能效果强于北京和杭州,在提高融资满足率方面的赋能效果强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稳步推进和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加大区块链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打造“区块链+”数字征信新体系,推动区块链、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区块链赋能小微企业融资守正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琪 姚舜达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整顿行动中,相关监管政策和整顿行动的落实,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针对金融监管而言,当前所处的阶段是中央顶层设计调整和地方底层创新并行。中央层面的监管体系,整体呈现出全面性、制度特征明显、制度间联动性强的特点。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开展金融监管;地方通过中央监管部门的委托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地方政府通过创新开展不同形式的金融监管。具体说来,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存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震
地方金融机构的成立与管理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重大的法理问题——权力与责任的分配新时代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在报告中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增强金融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岚 方升栋
如何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发挥监管协调机制作用,仍然是当前地方金融监管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推进互联网金融整治、深化机构改革、强化金融风险防范"等新形势、新背景下必须重新思考的关键事项。地方金融风险监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
地方金融监管 网格化管理 金融监管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震宇
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国际国内金融业态的不断丰富,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产业的结合,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思考,特别是当前金融服务扁平化、民间金融蓬勃发展,都需要重新认识或者划分国家和地方之间金融监管的职责边界,厘清各部门之间监管权利和责任。2014年3月1日,全国首部地方金融监管条例《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温州坚持"法制先行、引导与监管并重"的原则,在推进民间融资实现"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