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0)
- 2023(14161)
- 2022(12208)
- 2021(11585)
- 2020(9453)
- 2019(21764)
- 2018(21459)
- 2017(41305)
- 2016(22537)
- 2015(25492)
- 2014(25326)
- 2013(25169)
- 2012(22956)
- 2011(20350)
- 2010(20413)
- 2009(18525)
- 2008(18137)
- 2007(15966)
- 2006(13965)
- 2005(12014)
- 学科
- 济(90970)
- 经济(90872)
- 业(71934)
- 管理(65664)
- 农(50954)
- 企(50274)
- 企业(50274)
- 方法(39350)
- 数学(34408)
- 数学方法(34062)
- 农业(33862)
- 财(33649)
- 中国(25227)
- 业经(25197)
- 地方(21081)
- 制(18983)
- 学(17736)
- 务(17579)
- 财务(17512)
- 财务管理(17457)
- 企业财务(16684)
- 技术(14643)
- 贸(14447)
- 贸易(14442)
- 财政(14306)
- 策(14155)
- 理论(14089)
- 易(14054)
- 体(13822)
- 发(13664)
- 机构
- 学院(315188)
- 大学(312098)
- 管理(128529)
- 济(126663)
- 经济(124013)
- 理学(112713)
- 理学院(111603)
- 管理学(109831)
- 管理学院(109284)
- 研究(101512)
- 中国(76765)
- 农(66726)
- 京(64671)
- 科学(63116)
- 财(62797)
- 业大(52537)
- 农业(50802)
- 所(50223)
- 中心(47375)
- 财经(47265)
- 江(45651)
- 研究所(45477)
- 经(43214)
- 范(40574)
- 师范(40256)
- 北京(40088)
- 经济学(36915)
- 州(36518)
- 院(36057)
- 经济管理(35549)
- 基金
- 项目(220068)
- 科学(173485)
- 研究(164169)
- 基金(159825)
- 家(138031)
- 国家(136782)
- 科学基金(118473)
- 社会(104153)
- 社会科(98383)
- 社会科学(98358)
- 省(86837)
- 基金项目(86106)
- 自然(75718)
- 自然科(73962)
- 自然科学(73949)
- 教育(73812)
- 自然科学基金(72600)
- 划(71227)
- 编号(68503)
- 资助(64238)
- 成果(54941)
- 部(48842)
- 重点(48062)
- 发(46934)
- 创(45697)
- 课题(45429)
- 国家社会(42723)
- 创新(42513)
- 教育部(41824)
- 科研(41592)
- 期刊
- 济(140876)
- 经济(140876)
- 研究(91355)
- 农(69183)
- 中国(63353)
- 学报(50177)
- 财(50091)
- 农业(47299)
- 科学(46111)
- 管理(41562)
- 大学(39298)
- 学学(37415)
- 教育(32416)
- 业经(28467)
- 融(27131)
- 金融(27131)
- 技术(25814)
- 财经(22523)
- 业(21311)
- 经济研究(20294)
- 问题(19555)
- 经(19067)
- 版(17363)
- 科技(15571)
- 农业经济(15113)
- 技术经济(15109)
- 理论(14917)
- 图书(14895)
- 农村(14620)
- 村(14620)
共检索到456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配置能力及其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199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非农产业占比的"双门槛效应",二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减趋势。而随着非农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增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配置能力及其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199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非农产业占比的"双门槛效应",二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减趋势。而随着非农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德昭
理论机制分析发现,在中国这样具有明显大国转型特征的经济体中,FDI通过支付工资溢价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渠道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文借鉴以门槛回归技术为代表的非线性计量经济学理论,采用中国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应"面板模型,对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和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双门槛效应",FDI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而且,随着门槛值的不断增加,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农村剩余劳动力 门槛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宏伟
本文运用总量生产函数,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以湖北省为例,估算了湖北省1990~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具有明显的时间和产业异质性特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再配置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东宁 王晨阳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矛盾 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勇刚 周经
城乡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和住房价格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倒U型的动态影响效应,而房价则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且房价部分中介了土地财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财政和房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阶段异质性,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2004年以后,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土地财政对...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住房价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