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4)
- 2023(12033)
- 2022(10178)
- 2021(9530)
- 2020(8075)
- 2019(18119)
- 2018(17279)
- 2017(33399)
- 2016(17386)
- 2015(19701)
- 2014(19369)
- 2013(18730)
- 2012(16923)
- 2011(14646)
- 2010(14615)
- 2009(13148)
- 2008(12407)
- 2007(10254)
- 2006(8679)
- 2005(7340)
- 学科
- 济(89879)
- 经济(89811)
- 管理(57428)
- 业(50028)
- 企(43666)
- 企业(43666)
- 方法(36984)
- 数学(33077)
- 数学方法(32708)
- 财(30842)
- 地方(21356)
- 中国(19497)
- 农(17196)
- 业经(16720)
- 学(15894)
- 务(15780)
- 财务(15742)
- 财务管理(15689)
- 企业财务(14967)
- 制(14195)
- 财政(13432)
- 地方经济(13179)
- 理论(11753)
- 技术(11606)
- 体(11536)
- 环境(11524)
- 农业(11422)
- 和(11264)
- 策(11116)
- 政(10994)
- 机构
- 学院(238064)
- 大学(237523)
- 济(109741)
- 经济(107935)
- 管理(97507)
- 理学(85424)
- 理学院(84647)
- 管理学(83411)
- 管理学院(82946)
- 研究(73771)
- 财(56061)
- 中国(55310)
- 京(45837)
- 财经(41755)
- 科学(41031)
- 经(38038)
- 经济学(35414)
- 中心(34914)
- 所(33807)
- 江(33451)
- 经济学院(31789)
- 财经大学(30980)
- 研究所(30310)
- 业大(29789)
- 范(29096)
- 师范(28833)
- 农(28294)
- 北京(27655)
- 商学(26716)
- 院(26640)
- 基金
- 项目(164374)
- 科学(132612)
- 研究(123414)
- 基金(122606)
- 家(104186)
- 国家(103360)
- 科学基金(92044)
- 社会(83275)
- 社会科(79189)
- 社会科学(79170)
- 基金项目(65120)
- 省(64004)
- 教育(57900)
- 自然(57208)
- 自然科(55984)
- 自然科学(55972)
- 自然科学基金(54975)
- 划(52272)
- 资助(48776)
- 编号(48420)
- 成果(38302)
- 部(37653)
- 重点(36572)
- 创(35495)
- 国家社会(35408)
- 发(35205)
- 教育部(33920)
- 人文(33430)
- 创新(33129)
- 课题(32555)
- 期刊
- 济(118582)
- 经济(118582)
- 研究(72459)
- 财(49073)
- 中国(41893)
- 管理(36504)
- 学报(29819)
- 科学(28872)
- 大学(24459)
- 农(23868)
- 学学(23323)
- 技术(22513)
- 财经(21937)
- 教育(21428)
- 经济研究(21333)
- 经(18942)
- 融(18338)
- 金融(18338)
- 业经(16958)
- 农业(16404)
- 问题(14823)
- 技术经济(13383)
- 财会(12402)
- 统计(12354)
- 策(11575)
- 会计(10901)
- 商业(10704)
- 贸(10664)
- 理论(10306)
- 世界(10028)
共检索到344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洪曙 魏福成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决定了地区公共品供给水平和人们获得经济活动成果的比例,这会影响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绩效和产出。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分别使得总产出、净产出、个体效用以及政府目标等最大化所要求的最优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分析发现政府目标最大化所要求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水平,高于使得总产出和净产出所要求的最优财政能力水平。进一步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增强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但对于人们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则是先正向促进而后反向阻碍,因此地方政府财政能力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经济绩效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关键词:
政府财政能力 公共品 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胜洲
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并兴盛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相互关联、互动发展的产物,不仅体现了经济学研究范围和领域从经济福利扩展到经济权利,还体现了经济学研究主题从资源配置到权利配置的转变,这反映在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三大问题之上:得到什么、得到多少、如何得到。西方政治经济学兴盛的趋势也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以人为本”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新政治经济学 权利配置 以人为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靳卫萍
新政治经济学以使用经济学现代方法对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核心,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新发展。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作为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政治对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对当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则表现在研究形式和研究方法所做的创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光彬
笔者通过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制和税制变化所形成的财局与政局之间的互动演化,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最重要内因;财政困境的突破和矫正分利失衡是政府推进财政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力;财政改革经历了从控税源到改税制的发展演进。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历史演进的逻辑对中国财政改革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财政逻辑和发展逻辑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改革进行了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保障中央政府的财政经济权威是改革不可动摇的政治逻辑,适应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是财政改革的经济逻辑,经济决定财政是财政改革的自身依存逻辑,财政经济矛盾的展开和克服的无限循环过程是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尹振东 桂林
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信访高峰,研究信访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把信访中的上访看作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一种问责机制,上访后中央通过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可以约束地方官员行为,激励地方官员更努力地为当地居民服务。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应当适度,太严厉的问责反而可能强化地方截访,结果会降低地方官员的努力水平。上访给中央带来的成本越大,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越严厉。根据模型推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将逐渐加强。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中央打击地方截访等方面的含义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访 上访 截访 地方官员 问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建勤
本文从微观角度阐述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按选民、政党和议会三个层次展开分析。本文在选民部分讨论了选民投票的动机,包括关键投票人模型和高尚投票人模型,介绍了选民投票的方式,包括诚实投票和策略投票;在政党部分重点介绍模型化政党行为的不同方法,并指出现有理论的不足;在议会部分主要着眼于议会制下政府组建的问题,分析不同类型政府存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
新政治经济学 选举 政党 议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文靖
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在分析中国转轨经济的重要制度特征——政府干预的基础上,结合这一届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区分不同的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我国现有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并提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家凤 易发云
异质性是是新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假定。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在利益差别上均有异质性,使财政转移支付在政治利益驱动下的出现地区性偏差。这种偏差反映了政治决策机制与经济决策机制之间的不完全相容,仅靠传统的经济学分析也许会失之偏颇。因此,有必要利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偏离进行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财政 转移支付 公平 效率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菊子 宋小宁
传统的财政转移支付理论认为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旨在经济效率和财政均等化,这忽视了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因素。文章构建了中央政府以政治稳定为目标,通过向各省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社会稳定的理论模型,利用199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发现,国家政治稳定因素在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效应显著,其中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因素起了主要作用。因此,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缩小纵向和横向财政失衡上面,必须同时从经济效率和政治稳定的角度来探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中央政府 政治稳定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贾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土地财政"问题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视角,运用地租理论可以解释当下我国"土地财政"的性质以及其历史作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地租性"收入区别于"公共财政",兼具"广义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性质。"土地财政"的历史作用体现为通过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199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证实,"土地财政"的变化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发展因素对"土地财政"也有明显正向提升作用,两者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
土地财政 马克思主义 地租理论 土地改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魏福成 邹薇 马文涛
本文在无限期界、内生化政治竞争中考察了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使利益集团面临权衡的思想:既提高利益集团掌握政治权力时的收益,也可能降低其掌权概率;刻画了利益集团阻止经济发展条件改善的条件。分析表明:(1)无论经济发展条件是否得到改善,利益集团都会增大对政治权力投资,导致经济绩效下降;(2)经济增长与利益集团面临的政治挑战同向变化;(3)社会不稳定和劳动密集型经济会强化利益集团阻止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的动力。最后是相关改革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发展的障碍 利益集团 政治竞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鲲鹏
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监管"风暴"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银行的意义远高于银行本身,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金融助推器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体制下,银行的意义都远远高于银行本身。银行的经营目标,亦非如一般公司企业那样,仅仅是单纯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纠葛的社会目标和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鲲鹏
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监管"风暴"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银行的意义远高于银行本身,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金融助推器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体制下,银行的意义都远远高于银行本身。银行的经营目标,亦非如一般公司企业那样,仅仅是单纯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纠葛的社会目标和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富良 吴佐文
产业规制政策执行的失灵已成为我国政府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等理论为研究这个症结提供了新方向。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执行主体与执行客体在我国特殊的政策执行体制下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产业政策规制的效应不高,并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我国政府产业规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产业规制 政策执行 新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东作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