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7)
- 2023(9889)
- 2022(8163)
- 2021(7887)
- 2020(6725)
- 2019(15234)
- 2018(15140)
- 2017(28813)
- 2016(15681)
- 2015(17982)
- 2014(17918)
- 2013(17300)
- 2012(15804)
- 2011(13928)
- 2010(14543)
- 2009(13618)
- 2008(13761)
- 2007(12306)
- 2006(10804)
- 2005(9872)
- 学科
- 济(60092)
- 经济(59994)
- 管理(56051)
- 业(49534)
- 企(43319)
- 企业(43319)
- 财(30574)
- 方法(28250)
- 数学(24882)
- 数学方法(24313)
- 制(18025)
- 中国(17468)
- 农(15936)
- 务(15352)
- 财务(15304)
- 财务管理(15247)
- 企业财务(14475)
- 财政(14165)
- 业经(13725)
- 体(12478)
- 技术(12236)
- 学(12199)
- 政(11468)
- 理论(11444)
- 银(11391)
- 银行(11371)
- 地方(11176)
- 行(10703)
- 体制(10522)
- 融(10430)
- 机构
- 大学(223840)
- 学院(222934)
- 济(89147)
- 经济(87203)
- 管理(86102)
- 理学(74349)
- 理学院(73534)
- 研究(72724)
- 管理学(71904)
- 管理学院(71510)
- 中国(56537)
- 财(53148)
- 京(46851)
- 科学(44357)
- 财经(37680)
- 所(36813)
- 江(34762)
- 经(34031)
- 农(33525)
- 中心(32918)
- 研究所(32753)
- 业大(30983)
- 北京(29403)
- 财经大学(27761)
- 范(27694)
- 经济学(27613)
- 师范(27420)
- 州(26972)
- 院(26338)
- 农业(25956)
- 基金
- 项目(146517)
- 科学(116430)
- 研究(107528)
- 基金(107018)
- 家(92723)
- 国家(92019)
- 科学基金(79821)
- 社会(68476)
- 社会科(64936)
- 社会科学(64917)
- 省(57692)
- 基金项目(55765)
- 自然(51573)
- 教育(50880)
- 自然科(50455)
- 自然科学(50438)
- 自然科学基金(49522)
- 划(48211)
- 资助(44517)
- 编号(42841)
- 成果(36331)
- 重点(33400)
- 部(32896)
- 创(31848)
- 制(31766)
- 课题(30658)
- 发(30008)
- 创新(29884)
- 教育部(28604)
- 国家社会(28385)
共检索到341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晋众 庞正华
财政科技投入是弥补市场失灵、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政策手段,是全社会R&D经费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模式和特点,探讨了其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机制,并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财政 科技投入 作用机制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昊 蔡高根
一、广西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缺乏健全的财政科技投入监管评价体系。目前,广西区内在财政科技投入资源配置上缺乏协调统筹机制,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除科技主管部门外,发展改革、经贸、信息部门都分管一部分科技项目,在同一厅局内,科技经费的分配和项目审批权有时还分散在不同的处室。同时,主管科技与主管财政经济的部门之间缺乏总体协调,沟通不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曲昭仲 孙泽生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源于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这种定位要求财政科技投入能最大效率地供给地方公共物品和促进地方发展,这就要求对财政科技投入模式进行区分和界定,从而制定最优的投入模式来矫正科技作为公共物品以及由于市场不完善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仁开
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市区联动机制,促进区县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真正发挥区县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既是上海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文章总结了上海财政科技投入市区联动机制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瓶颈制约,并就进一步优化上海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市区联动机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财政 科技投入 市区联动机制 创新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逄雯婷 王振宇 陈奕诺
本文以2009年-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为基础,以双固定面板模型为基准回归,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政府引导基金、地方财政差异和区域创新水平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上政府引导基金有效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地方财政差异在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随着地方财政自给能力或政府创新偏好的增强,政府引导基金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力度也会增强;(2)该正向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财政自给能力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不显著,在西部显著,政府创新偏好在东部显著,在中西部不显著;(3)该正向调节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各自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二者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同时,还发现位于引导基金高创新效用区间的省份大都集中在东部,少数在中部,政府引导基金没有改善区域创新极化发展现状。对此,本文提出要因地制宜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完善财政科技支出转移支付及加强财政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立秋 朱晨曦 谢禹
十三五规划以来,"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式,摒弃了经济规模与增长最大化的思想,更加倾向于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速逐渐放缓。相对而言,国家财政支出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呈持续高速运行态势,导致财政收入低增长与财政支出高增长的矛盾凸显,财政资金缺口加大,仅靠财政单向作用难以改善融资难题、缓解供需矛盾。因此,财政引导资本融合模式兴起,成为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对财政引导资本融合理念的探讨,以黑龙江省为切入点,分别从财政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两个角度研究地方财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 金融资本 融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福兴 李惠娟
本文对我国1990-200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科技创新指标的度量上,按照专利的构成赋予其不同的权值,通过对比不同的回归结果,最终建立了二者滞后一年的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回归分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全民
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经费的投入,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地方政府必须作为责任主体而提供财政性教育经费,才能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地方政府应积极制定政策,构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拓宽渠道,形成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合理的分担机制;加强引导,制定并完善生均经费及学生资助制度体系。
关键词:
地方财政 中等职业教育 投入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岑树田 葛扬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要求发生了改变,从产出激励转变为创新激励。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和政策要求而产生的创新激励,通过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直接嵌入到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循环中,从而对地区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在稳态经济中,地方政府的创新激励实际上进一步增强了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面板回归也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研究结论揭示,党中央、国务院的科技战略任务,因创新激励的存在,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正值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期,地方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能力和能级,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地区力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小瑾 梁劲锐
文章通过全局超效率EBM模型、Malquist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分解和空间分异分析,采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其收敛性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总体水平偏低,纯技术进步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增长的贡献度较高;区域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空间分异是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区域层面均具有收敛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振东 彭建强
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筹集、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考察政府教育投入的合理规模,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以一国公共教育支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根据1994~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Armey曲线"二次方程模型,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最优规模进行估算。结果发现,如果以农业GDP作为农业经济的代理变量,则当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为39.8%时,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峰值,而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实规模远远小于估算的最优规模。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强化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祥来 谢雨轩
以中国26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研究发现:实施PPP模式显著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PPP模式主要通过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提高地区基础设施水平两个路径降低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的效果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效果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显著。建议通过完善PPP法规体系,合理配置PPP资源,分层设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控PPP模式财政风险等措施,提高PPP模式的经济和财政治理效能。
关键词:
PPP模式 地方财政压力 公共服务供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陆媛 李娟
重点学科建设水平与高校可持续发展进程息息相关。近年来,各级政府特别是省级财政向高校投入了大量的重点学科建设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笔者从专项资金管理角度出发,以北京市、广东省、辽宁省等情况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重点学科建设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体制、资源配置与学科建设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顺管理体制、将资源配置与学科规划相结合等建议,以期对提高重点学科建设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的资源配置水平和管理效率有所裨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鹏
公益事业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事业,在中国,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载体。目前中国尽管有各类事业单位112万余家,从业人员总数达2250万人左右,占我国财政供养公职人员总数的70%以上,但是,仍然没能解决公益事业科技产品供给问题。本文在考察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益事业承担主体分工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行事业单位体制特点,认为对公益性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必须与公益类研究机构的分类改革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下各类公益事业的特征和事业单位的职责特点、业务范围等对现有的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形成一种分工明晰的公益事业财政科技投入模式。
关键词:
公益事业 科技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