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7)
- 2023(14753)
- 2022(12462)
- 2021(12017)
- 2020(10431)
- 2019(23951)
- 2018(23717)
- 2017(44738)
- 2016(25336)
- 2015(28983)
- 2014(29440)
- 2013(28515)
- 2012(26593)
- 2011(23652)
- 2010(23903)
- 2009(21769)
- 2008(22024)
- 2007(19738)
- 2006(16642)
- 2005(14744)
- 学科
- 济(97609)
- 经济(97493)
- 管理(73499)
- 业(69013)
- 企(58021)
- 企业(58021)
- 方法(52062)
- 数学(46501)
- 数学方法(45870)
- 财(38725)
- 中国(29450)
- 农(24755)
- 学(22026)
- 务(21761)
- 财务(21708)
- 财务管理(21643)
- 教育(21544)
- 企业财务(20642)
- 制(19702)
- 地方(19606)
- 理论(18902)
- 业经(18740)
- 贸(17501)
- 贸易(17497)
- 易(17007)
- 农业(15989)
- 技术(15896)
- 银(14968)
- 银行(14933)
- 融(14737)
- 机构
- 大学(359004)
- 学院(352871)
- 济(137594)
- 经济(134595)
- 管理(132598)
- 研究(115624)
- 理学(115365)
- 理学院(114070)
- 管理学(111777)
- 管理学院(111101)
- 中国(83003)
- 京(74941)
- 财(72923)
- 科学(70847)
- 所(58133)
- 农(56449)
- 财经(55192)
- 中心(54027)
- 江(53413)
- 研究所(52489)
- 范(52457)
- 师范(51943)
- 业大(51531)
- 经(50111)
- 北京(47125)
- 农业(44588)
- 经济学(43166)
- 州(42231)
- 师范大学(42094)
- 院(41280)
- 基金
- 项目(234789)
- 科学(185967)
- 研究(172668)
- 基金(170093)
- 家(147567)
- 国家(146276)
- 科学基金(125753)
- 社会(107876)
- 社会科(102167)
- 社会科学(102141)
- 省(92140)
- 基金项目(89282)
- 教育(87621)
- 自然(82087)
- 自然科(80268)
- 自然科学(80245)
- 划(79246)
- 自然科学基金(78814)
- 资助(71456)
- 编号(70737)
- 成果(59934)
- 部(54448)
- 重点(53951)
- 课题(50823)
- 发(49503)
- 创(48625)
- 教育部(47491)
- 科研(45895)
- 大学(45673)
- 创新(45304)
- 期刊
- 济(141109)
- 经济(141109)
- 研究(108561)
- 中国(72698)
- 财(62614)
- 教育(61894)
- 学报(56438)
- 科学(49569)
- 农(48634)
- 管理(46009)
- 大学(43967)
- 学学(40366)
- 技术(33974)
- 农业(32789)
- 融(29307)
- 金融(29307)
- 财经(28240)
- 经(24141)
- 经济研究(23482)
- 业经(21398)
- 问题(19020)
- 统计(18520)
- 业(17771)
- 版(17503)
- 财会(16944)
- 技术经济(16735)
- 策(16545)
- 职业(15796)
- 贸(15734)
- 图书(15568)
共检索到519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昆 韩文婧
根据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教育投入也会产生外部性。我们运用经过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卢卡斯模型,对1996-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教育经费、GDP、人力资本存量、固定资本存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正外部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显著作用,且西部>东部>中部;东部人力资本对东、中、西三部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作用。但中西部人力资本对各自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显然,地方教育投入(主要是基础教育投入)存在着正外部性,在基础教育投入方面,不同区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分担比例应有所区别。
关键词:
教育投入 正外部性 人力资本外部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福兴 李惠娟
本文对我国1990-2005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科技创新指标的度量上,按照专利的构成赋予其不同的权值,通过对比不同的回归结果,最终建立了二者滞后一年的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回归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沿源
提供教育性公共服务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而转移支付的目标之一则是为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财力保障。文章在对二者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具有促进作用,人均转移支付每增长1%,人(生)均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约1.013%。分区域的分析表明,中部地带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为负,东部地带转移支付对生均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正向影响大于西部,西部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地区GDP比重的正向影响大于东部。最后,文章对可能原因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沿源
提供教育性公共服务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而转移支付的目标之一则是为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财力保障。文章在对二者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具有促进作用,人均转移支付每增长1%,人(生)均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约1.013%。分区域的分析表明,中部地带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为负,东部地带转移支付对生均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正向影响大于西部,西部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地区GDP比重的正向影响大于东部。最后,文章对可能原因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文举 张曾莲
在正式制度所不能及的改革盲区内,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否得到非正式制度的配合和支持?利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5年322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超效率DEA模型,实证检验了官员返乡任职后"乡土情结"这一非正式制度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和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官员返乡后"乡土情结"有效扩大了官员家乡财政教育投入的规模,这种扩大作用主要发生在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然而,"乡土情结"并没有改善财政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官员返乡任职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怀停留在教育经费数量的表面而缺乏对教育经费使用质量的关注。研究结论为教育改革如何获取非正式制度的支持提供了"乡土情结"的思路,并据此对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宝剑 颜彦
基于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模型的理论推导表明,各项财政支出的所占份额要和自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成正比例。中国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滞后一期预算内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建设类支出能快速地、显著地拉动辖区经济增长,科教文卫类支出和行政管理类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强,社保类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小,且各类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内生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金贵 余可
财政科技投入虽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超越了地理区域向邻近地区扩散,因此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未纳入空间相关因素的经济模型通常是有偏的,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融入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黎翠梅
本文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力度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5-2006年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322、0.271、0.323。因此,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经济塌陷且财政支农弱化的中部地区尤为重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函
本文基于对经济收敛理论及文献的总结梳理,采用适用于流通效率的收敛检验方法,针对我国区域流通效率进行收敛性实证检验,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流通效率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收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张志超
文章运用SVAR模型对财政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就与地方财政收入及经济增长存在一种十分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财政科技投入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就地方财政收入而言,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投入对其的影响在短期内带有某种程度的滞后性,有时候甚至会存在和长期关系相悖的情况,可以通过改善科技投入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地方债务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霍克 丁伟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财经报》2005年4月5日关于转移支付专题的编者按中,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的薄弱与不规范是导致地区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为对此观点寻求较为严密的实证依据作以支撑,经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马栓友、于红霞所撰写的发表于《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的《转移支付与地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晓兰 金博涵 李铮
财政可持续性要求硬化地方预算约束、保持财政收支之间互动性,本文采用面板VAR模型基于2007-2015年省级层面的财政收支数据,分析省级政府的财政收支互动关系,从而寻求加强收支互动关系来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一,总体来看,地方财政自有收入同公共财政支出之间并不存在互动关系,反而转移支付的增加会显著增加政府开支;第二,税收收入的增加会促进地方政府的支出膨胀倾向而其减少未必会降低政府的开支;第三,非税收入的变动不影响公共财政支出,但政府却会通过寻求非税收入的扩张来减轻支出增加的压力;第四,分样本的实证表明,财政自给度是决定收支互动关系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给出的政策启示是通过完善财政分权制度和财政管理规则去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增强我国地方财政自给度和财政收支互动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永君
本文主要研究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省以下地方财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某地级市2007—2011年财政收支的实证调查,发现长期存在的事权划分不清晰和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与此同时财力向上集中趋势越来越严重,税收返还不能发挥均衡地区间财力的作用,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过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较低,法定支出和上级要求配套资金的压力不断增加,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地方债务超过了地区可支配财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突出。为解决我国省以下地方财政问题,新的改革措施势在必行,如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衔接政府级次和分税制级次,建立规范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俊培 艾莹莹 龚旻
地方政府间竞争无效率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多从经济增长角度进行研究,对竞争效率状况的判断未必可靠。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具有全面作用,不仅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经济稳定以及社会福利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经济发展指数为标杆,反映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然后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竞争和经济发展指数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影响为正的为有效率、影响为负的为无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间的公共支出竞争效率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趋势,适度的竞争能够产生效率,而过度的竞争会造成效率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