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6)
2023(7225)
2022(5950)
2021(5303)
2020(4267)
2019(9362)
2018(8779)
2017(16581)
2016(8919)
2015(10021)
2014(10016)
2013(10054)
2012(9663)
2011(8640)
2010(8915)
2009(8210)
2008(8031)
2007(7067)
2006(6449)
2005(5985)
作者
(24644)
(20642)
(20626)
(19945)
(13268)
(9734)
(9438)
(7931)
(7693)
(7356)
(7266)
(6807)
(6726)
(6659)
(6597)
(6366)
(6158)
(5831)
(5798)
(5560)
(5297)
(4959)
(4883)
(4811)
(4763)
(4589)
(4355)
(4153)
(4100)
(4091)
学科
(63751)
经济(63718)
管理(28509)
(22930)
地方(20769)
(20143)
方法(18598)
数学(16985)
数学方法(16923)
(16125)
企业(16125)
中国(14310)
地方经济(13724)
财政(13082)
(12329)
贸易(12326)
(12319)
(12000)
(10662)
(10139)
(9950)
业经(9820)
(9296)
(8874)
财务(8870)
财务管理(8819)
环境(8426)
企业财务(8378)
(7933)
出口(7932)
机构
学院(131129)
大学(130298)
(71122)
经济(70028)
研究(49426)
管理(45981)
理学(39043)
(38842)
理学院(38579)
管理学(38138)
中国(37997)
管理学院(37886)
财经(26888)
科学(26536)
(26186)
经济学(25139)
(24712)
(24286)
经济学院(22523)
研究所(21700)
中心(21241)
(20387)
财经大学(19467)
(17695)
北京(16541)
(16087)
师范(16010)
(15425)
科学院(14941)
(14744)
基金
项目(81539)
科学(65039)
研究(62234)
基金(60245)
(51024)
国家(50661)
社会(43856)
科学基金(43721)
社会科(41859)
社会科学(41848)
(31244)
基金项目(31132)
教育(27021)
(25050)
资助(24482)
自然(24221)
自然科(23627)
自然科学(23621)
编号(23430)
自然科学基金(23160)
(19806)
国家社会(19496)
成果(19426)
重点(18704)
(18578)
发展(17181)
(16974)
(16884)
经济(16748)
课题(16731)
期刊
(86363)
经济(86363)
研究(48675)
(34271)
中国(26576)
管理(17593)
经济研究(16546)
学报(15810)
财经(15012)
科学(14811)
(13106)
(12943)
(12833)
金融(12833)
大学(12687)
学学(12230)
问题(11345)
(11046)
技术(10896)
业经(10097)
国际(8879)
农业(8752)
技术经济(8446)
教育(8254)
(8098)
财政(8098)
世界(8002)
统计(7848)
会计(6776)
(6760)
共检索到216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明喜  
经济增长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并且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地方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收敛,地方行政管理费用则应该压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国  张娟  陈国绪  
一、引言区域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涉及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有效的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逐步转向相对平衡,确保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区域经济差距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阳平  
我国区域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差距拉大是正常现象,但差距过大会影响协调发展。应当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系,以求合理缩小差距适度均衡化。当前应重在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激励机制,加强和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超  甘梦群  徐蕾  
文章基于1978-2015年全国31个省区的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等相关数据,对全国四大区域及各省区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面板协整检验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全国各区域内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基本呈现挤入效应,且各区域乃至各省区的挤入效应存在差异性,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结构和城市辐射效应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财政支出因地制宜、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出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明喜  
地方财政支出是政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近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敛散性以及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地方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提升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而地方行政管理费用的扩张则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悦  詹添丞  
通过面板数据,从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角度对1990-2010年我国地级城市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总体而言,地方财政支出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科学事业支出;按照城市所在东、中和西部区域分类估计得出,财政支出对东部城市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最大、中部居中、西部最小,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教育事业支出对东部城市的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最大、中部居中、西部最小,科学事业支出对东部城市的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最大。这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王德祥  
本文在经典的中位选民需求函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地方财政支出决定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的地方财政支出效应是多维和复杂的,经济开放引起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外商投资扩大使地方支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贸易开放使地方文化和公检法司支出增加,支持了经济开放的补偿假说;同时,投资开放引起行政管理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减少,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促进了地方财政基础设施、科教等支出的增加,并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又支持效率假说。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矫正和强化效应并存,我国应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积极创造使经济开放的积极效应最大化、消极效应最小化的制度条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华  郭凯  
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入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8-2006年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过度攫取与干预都可能导致经济扭曲,损害本地区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经济增长。总的来看,基建支出比例的增加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增长,但行政管理费支出比例过高会损害地区经济效率;经济越发达,科技支出对经济促进的效果越明显,而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尔俊  马立平  闫博  
文章采用经济学分析、LASSO方法选元,基于官方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结论:(1)财政支出项目中,经济建设费支出和其他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社会文教费、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这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项目基本一致;(2)经济建设费对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对于全国数据而言,其他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向的;(3)建立了基于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且模型拟合效果、预测效果表现良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宏利  
一、绪论(一)地区性财政支出研究背景。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生活起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我国财政收入大幅提高,财政支出可用之源扩大,财政支出状况却引来了多方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并高效的运用财政资金以满足政府资金支出的需要和实现政府政策目标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宝剑  
为了探讨最优财政支出构成比例,本文将不同产出弹性的生产性财政支出项目内生于生产函数中,构建了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按照功能将预算内全部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汇总后,利用1997-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财政投入的现状,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建设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公共服务类支出次之,社会性支出最小,最后提出了财政支出项目未来调整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加强  刘璐  郭犇  
通过构建一个最大经济增长率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东部、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应该削减竞争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中部地区要合理配置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产出弹性,而西部地区支农支出远未达到最优支出规模,因此,更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东、中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小;东、中、西部的行政管理支出均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这表明,三个地区行政管理支出有很强的产出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干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雷明  虞晓雯  
本文基于动态Malmquist-Luenberger-DEA方法,测算出1998-2011年各省域经济的碳循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发现将造林绿化作为碳汇纳入评估体系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增长。然后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环境规制对我国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支出和工商交事业费支出能显著促进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农业支出和文教科卫支出与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负相关;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和排污费征收额表示的环境规制与低碳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负相关。另外,外资利用率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会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而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则会阻碍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鞠方  林辉叶  周建军  
利用2002~2011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房价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时滞效应;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对房价的作用效果并无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就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仍以地方财政支出影响为主,而中部地区的情况却出现了逆转,土地出让收入对房价的刺激作用要显著大于财政支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宛晨  夏喜军  刘雅利  
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收敛模型,通过检验1994~2008年财政支出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收敛模型发现,财政支出总额促进了经济的收敛,教育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的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