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5)
2023(10979)
2022(9344)
2021(8909)
2020(7578)
2019(17241)
2018(16617)
2017(33090)
2016(17576)
2015(19385)
2014(19010)
2013(18734)
2012(17000)
2011(14324)
2010(14215)
2009(12536)
2008(12136)
2007(9875)
2006(8260)
2005(6886)
作者
(43342)
(35864)
(35833)
(34678)
(22893)
(17080)
(16466)
(14054)
(13698)
(12750)
(12229)
(12069)
(11268)
(11260)
(11138)
(11079)
(10833)
(10506)
(10222)
(10045)
(8679)
(8551)
(8451)
(8410)
(8211)
(8139)
(7688)
(7531)
(7088)
(7086)
学科
(68209)
经济(68135)
管理(55843)
(49802)
(41095)
企业(41095)
(38645)
方法(34736)
数学(31762)
数学方法(31362)
(22227)
税收(20782)
(20602)
(18181)
中国(18023)
(17723)
财务(17681)
财务管理(17624)
财政(17030)
企业财务(16792)
地方(14840)
(14352)
(13678)
业经(13046)
收入(12266)
农业(12189)
(10954)
贸易(10949)
(10661)
(10206)
机构
学院(225205)
大学(224670)
(98690)
经济(97003)
管理(91608)
理学(80530)
理学院(79784)
管理学(78504)
管理学院(78063)
研究(68427)
(60175)
中国(52396)
(44244)
财经(43138)
(39414)
科学(37869)
中心(32723)
(32336)
经济学(32256)
财经大学(32210)
(31300)
经济学院(29570)
业大(28936)
(28142)
研究所(27487)
北京(26762)
(25839)
师范(25625)
(25301)
(24750)
基金
项目(156843)
科学(126089)
基金(118075)
研究(117028)
(100886)
国家(100115)
科学基金(88766)
社会(78252)
社会科(74513)
社会科学(74494)
基金项目(62540)
(59427)
自然(55859)
自然科(54696)
自然科学(54683)
教育(53919)
自然科学基金(53700)
(49822)
资助(47922)
编号(46246)
成果(37140)
(36162)
重点(34639)
国家社会(33818)
(33282)
(32543)
教育部(32312)
人文(31816)
(31242)
创新(31187)
期刊
(98605)
经济(98605)
研究(72756)
(52306)
中国(39168)
管理(32254)
学报(29036)
科学(27042)
大学(23551)
(23462)
学学(22527)
财经(20995)
技术(19035)
经济研究(18194)
(17955)
(17704)
教育(17693)
(17375)
金融(17375)
农业(15961)
(15812)
业经(14248)
税务(14026)
财会(14004)
问题(13286)
会计(12716)
统计(11067)
技术经济(10495)
(10186)
财政(10186)
共检索到327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建民  梁合昌  吴金光  
2016年我国推行全面营改增并出台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过渡方案,改革后地方政府财力是否得到有效弥补,地方政府收入行为是否有所变化,值得我们关注。通过测算比较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前后地方财政压力的变化,发现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未能有效弥补省级政府因营改增带来的财政压力。由于各省的收入划分方案在改革之后并没有变化,甚至有的省提高了省本级税收分享比例,导致市级政府财政压力加剧,并倾向于选择非税手段作为应对财政压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地级市财政压力对政府非税收入的影响,揭示了营改增后导致地方政府非税行为变化的机制,最后从优化调整央地税收划分、规范省以下财税分配关系、健全地方税体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明  熊蓓珍  
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划分实行国发[2016]26号和国发[2016]71号过渡方案,基本目标是“保持财力格局不变并兼顾好东中西部利益关系”。但模拟测算结果表明:纵向分配上,可能并不足以维持央地财力格局不变,并且损害了对原营业税依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省份的税收利益;横向分配上,极大地加剧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有可能引发地区间增值税收入的逆向分配,并未能兼顾好东中西部利益关系。从综合体制层面考察,过渡方案无法应对由全面“营改增”及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方案调整带来的分税制向分成制退化的风险及弊端。现行增值税收入划分方案过渡期为2~3年,构建正式的增值税收入共享制度和体制相当紧迫。将来的增值税收入划分正式体制的优化,纵向分配上应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横向分配上应考虑以居民数量与属地原则等综合因素加权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综合体制改革层面,亟需相关制度甚至倒逼相关制度的联动改革,进一步推动分税制财税体制的完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明  熊蓓珍  
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划分实行国发[2016]26号和国发[2016]71号过渡方案,基本目标是"保持财力格局不变并兼顾好东中西部利益关系"。但模拟测算结果表明:纵向分配上,可能并不足以维持央地财力格局不变,并且损害了对原营业税依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省份的税收利益;横向分配上,极大地加剧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有可能引发地区间增值税收入的逆向分配,并未能兼顾好东中西部利益关系。从综合体制层面考察,过渡方案无法应对由全面"营改增"及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方案调整带来的分税制向分成制退化的风险及弊端。现行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明  熊蓓珍  
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划分实行国发[2016]26号和国发[2016]71号过渡方案,基本目标是“保持财力格局不变并兼顾好东中西部利益关系”。但模拟测算结果表明:纵向分配上,可能并不足以维持央地财力格局不变,并且损害了对原营业税依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省份的税收利益;横向分配上,极大地加剧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有可能引发地区间增值税收入的逆向分配,并未能兼顾好东中西部利益关系。从综合体制层面考察,过渡方案无法应对由全面“营改增”及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分享方案调整带来的分税制向分成制退化的风险及弊端。现行增值税收入划分方案过渡期为2~3年,构建正式的增值税收入共享制度和体制相当紧迫。将来的增值税收入划分正式体制的优化,纵向分配上应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横向分配上应考虑以居民数量与属地原则等综合因素加权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综合体制改革层面,亟需相关制度甚至倒逼相关制度的联动改革,进一步推动分税制财税体制的完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震  刘丽敏  
本文通过对2000~2002年数十个省、市增值税转型经济影响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增值税转型带来的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局部危机将长期存在,中央财政应当适时设立短期财政周转专项基金提供有效资助;为配合增值税转型而实行的配套政策,事关地方政府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应慎重考虑。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剑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增值税共享为例,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共享税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共享对地方财政努力发挥出“替代效应”。随着增值税共享给地方政府数额的增加,地税局征收的税收随之下降。通过Acemoglu等给出的渠道识别方法发现,由于税收征管采取“任务目标管理”模式,增值税共享通过降低地方税收征管努力和效率这一渠道,对地方税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国地税合并后,在新的税收征管体制下,应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和法制化,摒弃税收征管任务目标管理体制,才能发挥新的税收征管体制的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碧琴  李涛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开展终于使增值税改革在政策实践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文以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必然性为基础,分析了增值税扩围改革在各行业及对地方财政收入所产生经济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刘晓函  吴金光  
税收分成作为调节政府间财力分配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行为,不同制度安排会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对保障和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以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使用财政反应函数测量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指标,实证检验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主要通过激励地方政府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和开展税收竞争,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化水平更高、资源禀赋更好、财政自给率更高或市场壁垒更低的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增值税分成改革总体上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未能很好地发挥横向财力平衡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黎明   安淑真   潘小雨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DM模型考察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压力的增加显著削弱了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竞争的程度。地方政府在应对财政压力时针对不同类别的非税收入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提高非税收入负担率以应对财政压力的策略性行为不仅扰乱了地区间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而且增加了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负担。提升财政透明度有助于抑制这一现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炜  雷根强  
在生产地原则下,增值税税收存在由消费地向征收地转移的现象。本文采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从人口负担、社会性支出负担和财政自给率三个角度对财政压力与增值税税收转移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在现有征收模式下,我国增值税税收由财政压力大的地区向财政压力相对较小的地区转移,形成了税收收入的"马太效应"。其中,社会性支出负担对税收转入存在负向强化,财政自给率对税收转入存在正向强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口为分成基数的方案不仅更符合流转税在流通中征收的性质、更符合税收"中性"的要求,也更有利于地区间财政压力的分担和区域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志刚  龚六堂  
本文就中国的财政分权问题和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两者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是:第一,收入分权程度提升会减少地方非税收入比例,而预算内支出分权程度提高则会降低非税收入比例,但后者没有前者那么显著;但是就预算内外总支出分权而言,它会提高非税收入比例;第二,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分权程度比较显著地减少了非税收入比例;第三,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自有度,减少纵向财政不平衡会减少非税收入比例;第四,非税收入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近似的倒U型关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佳杰  童锦治  李星  
继"税收超经济增长"之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超常增长已成为新的财税研究热点。本文以此为分析对象,在中国式分权模式下构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决策模型,探讨地方税收竞争、公共支出压力与非税收入增加之间的内在关系,继而利用2000—2011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验证相关推论。结论表明,政府间税收竞争强度、以及地方财政支出压力的增加,均会导致非税收入规模的扩大;而通过提高财政收入分权水平,提升地方收入自给率,则能够抑制地方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最后,本文就合理管控地方非税收入规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志光  侯雅虹  
增值税转型会影响增值税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深远影响。针对增值税转型对税收收入波动产生双边作用的问题,根据增值税及以增值税为税基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建立增值税转型影响地方税收收入模型,以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对增值税非试点省份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仅仅相对实行生产型增值税而减少了,在预期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会明显增加。增值税转型对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波动影响较大的省份是河北、江苏、山东、宁夏、新疆,其余省份影响较小,增值税转型不会导致各省份财政收入的剧烈动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月梅  欧阳洁  
本文从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的非税收入增长,为近年来非税收入规模的快速膨胀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根据2011-2015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是导致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2)财政透明度与预算软约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非税收入规模,财政透明度越低,预算软约束越强,非税收入规模越大;(3)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财政信息不透明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为地方政府间非税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