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7)
2023(17654)
2022(15078)
2021(14107)
2020(11831)
2019(26961)
2018(26802)
2017(50653)
2016(27967)
2015(30970)
2014(31005)
2013(30600)
2012(27949)
2011(25115)
2010(25342)
2009(23448)
2008(23208)
2007(20285)
2006(17942)
2005(15533)
作者
(80851)
(67461)
(66998)
(63702)
(42536)
(32311)
(30230)
(26224)
(25573)
(24066)
(22807)
(22667)
(21469)
(21210)
(20982)
(20538)
(20363)
(19951)
(19227)
(18961)
(16982)
(16566)
(16360)
(15402)
(15219)
(15001)
(14947)
(14842)
(13624)
(13239)
学科
(108135)
经济(107983)
管理(82538)
(79917)
(65059)
企业(65059)
方法(45449)
数学(39203)
(39020)
数学方法(38784)
(38226)
中国(30217)
业经(28385)
(27646)
农业(24878)
地方(24414)
(23139)
(20780)
财务(20709)
财务管理(20646)
企业财务(19604)
(19250)
(18306)
贸易(18299)
(18096)
银行(18030)
(17765)
技术(17146)
理论(17091)
(17084)
机构
大学(390623)
学院(390397)
(155152)
经济(151803)
管理(151602)
研究(133369)
理学(131323)
理学院(129861)
管理学(127668)
管理学院(126966)
中国(98789)
科学(83365)
(82702)
(79385)
(71971)
(67477)
业大(62185)
研究所(61107)
中心(60002)
财经(59538)
(58294)
农业(55605)
(53997)
北京(51935)
(50695)
师范(50128)
(47962)
经济学(46700)
(46238)
财经大学(43971)
基金
项目(267957)
科学(209251)
研究(194037)
基金(193298)
(169980)
国家(168531)
科学基金(143519)
社会(122973)
社会科(116426)
社会科学(116398)
(105751)
基金项目(103150)
自然(92889)
自然科(90634)
自然科学(90608)
自然科学基金(88979)
(88417)
教育(88014)
编号(78343)
资助(78207)
成果(64219)
重点(60259)
(58394)
(57494)
(55916)
课题(54484)
创新(52201)
科研(50999)
(50977)
国家社会(50749)
期刊
(175439)
经济(175439)
研究(117244)
中国(80151)
(69388)
学报(67735)
(64445)
科学(59711)
管理(54519)
大学(51359)
学学(48741)
农业(46173)
教育(42162)
(35110)
金融(35110)
技术(31017)
业经(30795)
财经(29554)
经济研究(27352)
(25254)
问题(22980)
(21704)
(20960)
科技(19832)
业大(18209)
理论(18072)
技术经济(17676)
图书(17234)
现代(17038)
商业(16818)
共检索到579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王明溦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高水平的财政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未尽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失均衡,支出预算管理也仍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力度和效率。只有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制度水平,才能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目标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我国正处于城乡中国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持续变迁,农业和乡村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以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乡村内部出发,寻找撬动实现乡村振兴的支点。要围绕"实权"与"流动"两个维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制度保障。"实权"是要将农地产权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要明确农地各项产权权能的内含、外延,要把农地产权落实到具体的权利主体身上。"流动"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的管控下,实现土地资源的自由市场流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坤秋  龙花楼  马历  张英男  
乡村发展现实困境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论文总结了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发展的演进态势与时代特征,基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功能体系,剖析了二者的互动机制,探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与典型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展望。结论如下: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乡村发展困境、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本质是新时期为适应城乡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再调整,二者均具迫切性、交融性与攻坚性的时代特征。1949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与乡村发展总体耦合联动、互促互馈。②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多功能价值,通过补短板促进乡村重构与乡村多功能发展,发挥制度联动、城乡融合与经济转型的乘数效应,助推乡村振兴,并带动城乡地域系统功能优化。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沿整合要素、重组结构、优化功能的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地域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④未来需发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联动作用,同时重视改革的政策性摩擦,深化乡村振兴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反馈,并权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举措与乡村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振伟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建立"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范围,建立科学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三是完善宅基地管理使用制度问题;四是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管理制度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雨晴   张立恒  
农村宅基地是保障农村民众生产生活、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能够有效维护农户合法权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众多农民宅基地被长时间荒废,却依然被“保留”“留存”,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滞后于时代发展,对农村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链完善形成约束。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重点,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宅基地改革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珺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到"三农"的发展,乡村的振兴。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从西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胜  聂其辉  
中国的户籍制度根植于城乡二元结构并促进形成了两套相互隔绝的利益体系,强调"单向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但难以满足市场条件下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要,而且造成了户籍利益在农村一端的固化,最终制约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来看,我国户籍制度需要全面调整户籍制度背后的城乡利益关系,平行推进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双向改革。其中,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户籍利益界定为属地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户籍全面脱钩,从而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融入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农地(林地)承包、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权益等户籍利益界定为保障性利益,从更好地保护这种利益出发,一方面通过设计农村户籍利益转化为可交易资产的条件构建户籍利益转化机制;另一方面立足于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求探索性改革农村户籍的封闭状态,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2018年5月5日,由《中国土地科学》、《土地科学动态》编辑部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成都市郫都区土改办主办,由成都农交所郫都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协办的"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14所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家领导以及四川大学的
关键词: 研讨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泽琦   陈海江   陈亚东  
运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探究了未完成改革和完成改革两类村民之间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家庭成员外出就业来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改革对中低收入和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可干预性,增强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与提升农村治安类公共品供给,是降低改革与未改革两类村民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泽琦   陈海江   陈亚东  
运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探究了未完成改革和完成改革两类村民之间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家庭成员外出就业来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改革对中低收入和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可干预性,增强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与提升农村治安类公共品供给,是降低改革与未改革两类村民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成智  
深化财税改革振兴地方财政张成智一、地方财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根据振兴国家财政的总体要求,振兴地方财政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税运行机制,以“三财”之道实现地方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包含了收入增长、支出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勇  
财政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库会计原来特有、稳定的职能被边缘化,新职能尚未建立,整体职能弱化,削弱了国库会计在预算执行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尹建军  谢岛  
海南省文昌市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地区之一,于2015年2月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随后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分别于2016年9月和2017年12月启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从单项突进到双向耦合,再到三项统筹,在此过程中,整合"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多项政策、措施与手段,统筹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汤火箭  谭博文  
财权与事权的分配关系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产生变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财政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出现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清晰、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对称、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矛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事权的法律规定不明确、财权的过度集中、中央的权威性思考、晋升激励制度等原因所造成,建议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公开事权和财权划分、转变政府之间交流方式以及转变地方政府责任方向,以期实现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和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均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晓山  
本文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需结构入手,着力分析了各类农产品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解决主要农产品阶段性和局部性过剩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其次,农产品因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无法顺价出售,导致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因此,调结构的关键是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再次,通过配套政策措施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利益不受损或少受损,是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利用价格信号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市场化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要继续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