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08)
2023(17315)
2022(15181)
2021(14457)
2020(12130)
2019(27775)
2018(27489)
2017(52869)
2016(29125)
2015(32660)
2014(32663)
2013(32158)
2012(30017)
2011(26721)
2010(27407)
2009(25482)
2008(25303)
2007(22572)
2006(20403)
2005(18646)
作者
(81875)
(67672)
(67211)
(64467)
(43498)
(32436)
(30546)
(26156)
(25784)
(24817)
(23185)
(22937)
(21760)
(21636)
(21271)
(20800)
(20151)
(19964)
(19561)
(19463)
(17047)
(16740)
(16244)
(15671)
(15334)
(15253)
(15197)
(15048)
(13694)
(13424)
学科
(107874)
经济(107711)
管理(95843)
(87845)
(74812)
企业(74812)
方法(44517)
(41254)
数学(37536)
数学方法(36953)
中国(32994)
(32446)
(28972)
业经(26441)
地方(25481)
(23303)
(22868)
财务(22782)
财务管理(22715)
技术(22048)
企业财务(21556)
农业(21075)
(20751)
银行(20714)
理论(19891)
(19650)
(19281)
贸易(19263)
(18817)
(18692)
机构
大学(402594)
学院(401849)
(160005)
管理(159485)
经济(156132)
理学(135793)
理学院(134304)
研究(134012)
管理学(132087)
管理学院(131326)
中国(105393)
(86301)
(85896)
科学(80171)
(67206)
(64998)
财经(63420)
中心(62579)
(61169)
研究所(59560)
(57252)
业大(55804)
北京(55171)
(54122)
师范(53710)
(51620)
(48836)
农业(46890)
经济学(46823)
财经大学(46446)
基金
项目(261433)
科学(206224)
研究(197810)
基金(187749)
(161049)
国家(159593)
科学基金(138184)
社会(123721)
社会科(117098)
社会科学(117068)
(104053)
基金项目(99215)
教育(91555)
自然(88154)
自然科(86037)
自然科学(86018)
(85695)
自然科学基金(84464)
编号(82074)
资助(76966)
成果(69318)
重点(58166)
(57931)
课题(57485)
(56792)
(55334)
创新(52419)
(51412)
项目编号(50700)
教育部(50169)
期刊
(188139)
经济(188139)
研究(129807)
中国(90468)
(70639)
管理(62153)
学报(58215)
(56401)
科学(54135)
教育(52970)
大学(45332)
(43208)
金融(43208)
学学(41764)
农业(37638)
技术(35916)
财经(31644)
业经(30525)
经济研究(27958)
(26962)
问题(23971)
图书(23777)
理论(20650)
技术经济(19766)
科技(19734)
(19079)
实践(18751)
(18751)
会计(18587)
(18429)
共检索到634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郝传萍  
一、财政的职能定位 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转轨时期,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因此,首先应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公共支出(既财政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建国  
一、地方财政制度创新问题 研究的历史轨迹 制度是一种稀缺资源,制度的提供和使用能够带来收益。制度创新是由于制度供给不足而引入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以适应制度对象的新情况、新特征,并推动制度对象的发展。当今的国际竞争,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实质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制度系统的竞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一国要获得较强的国家竞争力,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昊  
文章阐述了财政职能的内涵,论述了划分为不同层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县级财政应具有的职能进行了探讨。依据职能决定制度的原理探讨了县级财政制度创新的思路:明确划分县级财政的事权;确定县级财政的主体税种;规范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县级债务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强化县级财政的预算自主权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廖志佐  
当前地方财政工作的几个问题廖志佐一、关于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问题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未带来财政收入的预期增长,原因何在?注意如下三个因素可能有助于问题的分析,一是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二是经济发展的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丛树海  
财政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组成,财政问题也向来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方面的问题。在公共财政理论框架下,地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共性和特性是什么,地方公共财政制度的架构如何,以及就财政框架内部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及其特性和差异的研究,业已成为财政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重大环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振鹏  焦建国  
在今后一段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要继续实施下去。未来的政策操作要进一步强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政策目标要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经济发展,核心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政策作用方向短期是需求管理,长期是供给管理;政策的着力点是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消除广大低收入阶层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目前,财政风险不是来自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来自于财政政策的制度方面,因此,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是我们的紧迫任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王明溦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高水平的财政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未尽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失均衡,支出预算管理也仍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力度和效率。只有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制度水平,才能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目标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楼继伟  
2019年10月末,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以制度为主线,完善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需要接续递进的重大部署。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赫东旭  胡筱  王善认  
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真实的财政收入能给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而虚假的财政收入则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对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地方虚假财政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在分析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偏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志权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用财有效"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原则,遵循"预则立"的工作准则,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体系更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力  成军  
加强能力建设,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而提升财政制度创新与政策设计能力则是加强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能力建设中,应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提升财政制度创新与政策设计能力,力求做到以下五个结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旭人  
立足全球经济形势,审视改革发展全局,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进一步加强财政科研工作,紧紧抓住当前财政工作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些问题,突出及时性与深度,为我国财政科研事业进步和财政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炳贤  陈义才  
新体制下的地方财政工作探讨张炳贤,陈义才从今年起,我国全面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同时改革税制,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两个比重;有利于地方政府关注企业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骆详译  李天石  
清人吴广成言及西夏官制"多与宋同",但传世文献并未详载,关于地方财政制度的内容更是鲜有反映。随着《天盛律令》的出土和翻译整理,其中大量反映西夏转运司与地方财政制度的记载应引起重视。本文以水利管理方面的律文为重点,探讨西夏地方财政的运作模式,即转运司不仅垂直管理地方郡县财政,还握有地方财政的审核权。另外,宋夏转运司的地方财权性质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即西夏转运司职权较宋代呈现更加细化的趋势。这些情况共同反映出11至13世纪中国西北政权与汉族政权在财政制度上的传承与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