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7)
2023(7603)
2022(6118)
2021(5730)
2020(4830)
2019(10695)
2018(10142)
2017(20181)
2016(10525)
2015(11304)
2014(11173)
2013(10895)
2012(9984)
2011(8927)
2010(9163)
2009(9024)
2008(7957)
2007(7200)
2006(6178)
2005(5917)
作者
(28597)
(23552)
(23189)
(22414)
(15119)
(11425)
(10873)
(9161)
(8968)
(8551)
(8080)
(7989)
(7541)
(7470)
(7458)
(7454)
(7042)
(6902)
(6672)
(6616)
(5831)
(5659)
(5537)
(5454)
(5353)
(5318)
(5192)
(4996)
(4769)
(4668)
学科
(36827)
经济(36782)
(34705)
管理(29735)
(27839)
企业(27839)
(26997)
金融(26997)
(25293)
银行(25287)
(24453)
中国(19858)
方法(17166)
(16135)
数学(15269)
数学方法(15132)
(14463)
中国金融(11353)
(11277)
财务(11258)
财务管理(11234)
(11039)
保险(10947)
企业财务(10864)
地方(9731)
业经(9372)
(9359)
(8173)
(7740)
贸易(7730)
机构
大学(138502)
学院(138478)
(58892)
经济(57590)
管理(52610)
中国(45666)
理学(44296)
研究(44156)
理学院(43837)
管理学(43153)
管理学院(42882)
(34486)
(27559)
财经(26727)
科学(24486)
(24423)
中心(24097)
(22642)
金融(22242)
(21656)
(21453)
(21125)
银行(20579)
(20566)
财经大学(20487)
经济学(20085)
研究所(19362)
(19299)
经济学院(18329)
(17831)
基金
项目(91247)
科学(72211)
基金(68270)
研究(66142)
(58799)
国家(58310)
科学基金(50943)
社会(43774)
社会科(41684)
社会科学(41674)
基金项目(35501)
(35162)
自然(32594)
自然科(31958)
自然科学(31948)
自然科学基金(31436)
教育(29807)
(29155)
资助(28902)
编号(25317)
成果(21141)
(20501)
重点(20420)
(19727)
(19659)
(18735)
国家社会(18684)
创新(18416)
教育部(18161)
科研(17877)
期刊
(59742)
经济(59742)
研究(45842)
(38283)
金融(38283)
中国(28707)
(27571)
学报(20675)
管理(19499)
(19111)
科学(18223)
大学(16016)
学学(15518)
财经(13823)
(11578)
农业(11520)
经济研究(10286)
教育(10239)
技术(9909)
业经(8349)
理论(8220)
实践(7432)
(7432)
财会(7172)
问题(7166)
中国金融(6425)
(6352)
国际(6147)
统计(6132)
(6067)
共检索到218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万睿   范文诚   魏志华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野蛮”式发展,大量举债导致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随之增长,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力量,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成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基于综合信用风险和无限期离散递归模型,以及2017—2021年地方融资平台数据的研究表明,地方融资平台整合重组能够借助隐性担保预期进而降低违约风险。在隐性担保预期的调节作用下,地方融资平台整合重组主要通过信用效应、运营效应和利率效应降低违约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该影响在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和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中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整合为集团企业既可以降低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又可以随着集团市场化的发展一步步削弱对隐性担保预期的依赖,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上述结论意味着,融资平台整合重组有助于降低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进一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郁芸君  张一林  陈卓  蒲明  
近年来,城投债的融资目的从基建投资转变为借新还旧,债务风险呈现出新的特征。地方融资平台到期债务压力巨大,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流动性约束下,只能依靠举借新债来偿付旧债,这一问题根植于地方融资平台的非市场化属性。本文指出,借新还旧只能暂缓偿债压力,要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城投债的风险,关键在于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实现自我造血,否则一旦借新还旧无以为继,地方融资平台将面临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的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金球  
融资租赁债务是当前中国地方城投平台“非标”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传统债务,融资租赁债具有信息透明度低、违约传递链条长等特征,因而潜在违约风险高、传染性强。为此,研究了地方城投平台融资租赁债违约及风险外溢问题。研究发现,地方城投平台融资租赁债违约会导致属地其他城投平台债务融资规模急剧下降,使得同区域的地方国有企业再融资发债利率显著上升,并且债务期限缩短。上述风险传染效应在属地政府财力较弱、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失衡地区以及区域企业资信水平评级较低等情形下,表现更为明显。研究为地方城投平台融资租赁债违约风险的形成与传导机制提供了微观证据,为防范和应对地方债系统性风险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柳永明   殷越  
“唤醒效应”指危机事件可能会形成一种外部刺激,“唤醒”投资者获取之前忽视的信息,并对相似的风险因子重新评估,导致个别事件引发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本文利用超预期的AAA高评级国企债券永煤违约事件,验证了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风险能够通过“唤醒效应”这一渠道进行传染,研究了“唤醒效应”传染引发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下降的程度、表现形式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此次违约事件“唤醒”并显著降低了AAA主体评级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除了传统信用分析维度,在ESG维度上,“唤醒效应”也显著降低了同为非ESG类型的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唤醒效应”对国企债券隐性担保预期的降低作用与地方财政和地方信用状况紧密联系,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基于国企债券隐性担保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债券违约的“唤醒效应”传染理论,不仅扩展了“唤醒效应”的研究应用范围,而且充实了隐性担保文献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研究对加深理解“唤醒效应”传染,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占雷  李瑞  徐勇强  
互助担保融资中借款方违约导致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问题制约着企业间融资渠道的顺畅。为分析借款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互助担保融资的借款方为研究对象,基于傅立叶定律非稳态传染模型,引入借款方的营运能力、信用风险强度、偿债能力、信息披露程度等变量进行仿真验证。研究发现,借款方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信息披露程度与其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成反比,借款方信用风险强度与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强度成正比。文章丰富了企业间互助担保融资关联信用风险传染研究方法,为企业间互助担保融资风险传染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企业风险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姚瑶  
地方投融资平台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管理机制及监管机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短时间内的快速扩张,使得地方投融资平台面临着巨大的违约风险。本文着重对违约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东升  丁岚  徐素萍  
文章选取了800多家融资平台2005—2013年的季度数据,基于CPV信用风险模型,将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财政收支缺口、利率水平等因素作为宏观冲击变量,运用历史情景分析法测试宏观环境变化对融资平台违约率的影响。压力测试的结果表明:GDP增长率下降和利率水平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和财政收支缺口扩大,都将增大融资平台违约风险,尤其是在重度压力指标下,融资平台违约率会大幅上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常丽娟  梁凤  
在回顾相关担保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以融资担保机构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银行和中小企业)为研究视角,通过建模分析了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比例担保,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以及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调查监控力度的强弱对其担保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反担保品并且该反担保品价值大于担保责任余额时,加大对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增加担保机构的承保比例,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当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品价值不足以抵偿贷款金额本息和时,加大对受保企业的调查力度以及提高承保比例只会加剧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叙果  沈红波  钟霖佳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鹏飞  胡奕明  
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都受政府隐性担保,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因两者之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政府隐性担保降低了国有企业债券的风险,却增加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我们还发现,信用评级越低,政府隐性担保越能降低国有企业债券的风险,相反,信用评级越高,政府隐性担保越能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不同于国有企业,政府帮助地方融资平台取得债务资金,隐性担保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伍兴龙  
诉讼管辖回避制度是维护程序正义、保障程序公正的重要诉讼机制,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尚未建立该项制度。随着近几年地方融资平台的兴起,地方政府建设性债务快速增长,融资平台以其巨大的负债额和负债率、较低的营利能力和较弱的还款来源等因素,出现债务违约被起诉的风险正在上升。由于融资平台涉贷案件债务人一方有地方政府背景的特殊身份因素,在法院审理过程中,代表债权人的一方当事人有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可能,在地方融资平台违约诉讼中规定专门的管辖回避制度显得尤为必要,以使与特殊地位当事人具有特殊关系的法院可以回避管辖,从而在程序上保证融资平台违约诉讼得到公平、公正地审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君怡  于明哲  陈经伟  白羽娇  
第三方担保作为债务融资广泛运用的增信工具,是建立市场化债务风险处置机制、稳妥有序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与以往仅关注担保整体效应不同,利用2014—2020年城投债发行与交易数据,首次区分“地方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公司”两类担保人。地方融资平台实为“关联担保”,不仅无法缓释风险,还会加大平台关联与风险累积,产生“担保正溢价”现象;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经营信用风险的持牌金融机构,通过担保信号提供“贷前”增量信息、增加第二还款来源降低“贷后”违约损失两个渠道,带动风险溢价下降0.089%~0.46%。专业担保还能“雪中送炭”,对行政等级低、债务负担重等更需增信支持的弱资质平台,以及突发极端市场环境表现出更强缓释效果。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隐性担保与显性第三方担保关系,更好地发挥专业担保在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中的积极作用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韬  唐永建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担保公司审计的经验,谈一谈担保公司审计的主要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以期能使审计师快速而又准确地发现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降低担保公司审计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