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2)
- 2023(18104)
- 2022(15492)
- 2021(14700)
- 2020(12313)
- 2019(28445)
- 2018(28031)
- 2017(54443)
- 2016(29090)
- 2015(32568)
- 2014(32356)
- 2013(31539)
- 2012(28706)
- 2011(25465)
- 2010(25715)
- 2009(24001)
- 2008(22782)
- 2007(19860)
- 2006(17163)
- 2005(15079)
- 学科
- 济(110540)
- 经济(110413)
- 管理(87977)
- 业(85811)
- 企(72928)
- 企业(72928)
- 方法(54400)
- 数学(47021)
- 数学方法(46241)
- 财(36035)
- 中国(34823)
- 融(30445)
- 金融(30443)
- 银(29970)
- 银行(29936)
- 行(28586)
- 农(28236)
- 业经(26255)
- 制(25248)
- 务(24901)
- 财务(24814)
- 财务管理(24751)
- 企业财务(23602)
- 地方(23331)
- 学(22591)
- 理论(22157)
- 贸(19499)
- 贸易(19483)
- 农业(19126)
- 易(18905)
- 机构
- 大学(397776)
- 学院(397545)
- 管理(160578)
- 济(157270)
- 经济(153750)
- 理学(139199)
- 理学院(137770)
- 管理学(135044)
- 管理学院(134330)
- 研究(124067)
- 中国(102850)
- 京(82929)
- 财(78382)
- 科学(75043)
- 财经(62123)
- 所(60160)
- 中心(59992)
- 农(57618)
- 江(57188)
- 经(56492)
- 业大(56249)
- 研究所(54558)
- 北京(52093)
- 范(49932)
- 师范(49457)
- 经济学(48316)
- 州(47339)
- 财经大学(46648)
- 院(45418)
- 农业(44899)
- 基金
- 项目(272725)
- 科学(215209)
- 研究(200733)
- 基金(198665)
- 家(171601)
- 国家(170166)
- 科学基金(148217)
- 社会(126313)
- 社会科(119790)
- 社会科学(119758)
- 省(106412)
- 基金项目(104945)
- 自然(96855)
- 自然科(94640)
- 自然科学(94619)
- 教育(93530)
- 自然科学基金(92879)
- 划(88964)
- 资助(82891)
- 编号(82513)
- 成果(66294)
- 重点(60702)
- 部(60244)
- 创(57089)
- 发(56787)
- 课题(56044)
- 创新(53172)
- 教育部(52538)
- 科研(52390)
- 大学(51819)
- 期刊
- 济(164316)
- 经济(164316)
- 研究(117748)
- 中国(74372)
- 财(63216)
- 学报(58680)
- 管理(58113)
- 科学(54032)
- 农(51180)
- 融(50370)
- 金融(50370)
- 大学(45755)
- 教育(43466)
- 学学(43264)
- 技术(35798)
- 农业(34711)
- 财经(30410)
- 经济研究(26691)
- 业经(26541)
- 经(25833)
- 问题(20451)
- 理论(19828)
- 财会(18871)
- 技术经济(18752)
- 图书(18668)
- 统计(18281)
- 版(18162)
- 实践(18160)
- 践(18160)
- 业(17786)
共检索到579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德芝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虽然陆续出台了多项法规和政策予以防控,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纵向博弈一直未曾停息。本文基于声誉博弈理论,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如何围绕与融资平台债务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展开博弈,结果发现,双方基于"声誉"考虑,都会为了长期利益而选择合作,本文最后提出从细化监督问责入手管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融资平台 债务风险 声誉模型 监督问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刘星
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依然不能摆脱基于中央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导向性的"一刀切"的监管模式,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地方政府由于已有债务存量与历史负债方式等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因此现有监管模式显然缺乏合理性与针对性。本文提出基于风险偏好的"分类监管",运用博弈模型对不完全信息下的不同风险偏好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获得三点结论:(1)监管绩效能否达到最优状态,跟投融资平台的类型相关;(2)现实中投融资平台偏离最优状态的方向与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偏好相关;(3)基于"风险偏好"的分类监管虽不能达到最优化的监管绩效,但却明显有助于提高监管绩效。本文最后以风险为基准对我国16个省级政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骅 卢亚娟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而隐藏于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将对国家经济安全形成潜在威胁。本文基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特性的描述,结合融资平台财务指标,构建其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将其归结为融资平台负债、资产和利润三个方面;进而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把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状态分为四类,并借助BP神经网络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阈"预警模型;最后,针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实际情况,总结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组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杨 满燕云
本文通过政府部门和债券市场披露的数据,对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进行了粗略估计,并分析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存在的多重风险。为了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应该着力于增加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高度依赖,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中的土地抵押担保行为,并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债制度,实现地方政府一级财权、一级债权。
关键词:
地方融资平台 债务风险 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亚荣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进行的探讨,多数研究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财政学、金融学角度进行的分析。如巴曙松(2009)认为过度负债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风险是多元化多角度的,因此应当着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改革。谢清河(2010)在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向财政风险转移与扩散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潜在的风险,探讨了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公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扈文秀 张欣星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主要融资渠道之一,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本文以融资平台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引起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当前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较高,从行业、行政层级、经济地带三个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水电热气行业、交通行业;省级、县级、市级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依次减小;西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整体较高,东部、中部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较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清河
随着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非常强烈,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改革地方财政投融资体系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向财政风险转移与扩散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潜在的风险,探讨了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 市政债券 地方债务 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清河
随着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融资需求非常强烈,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已成为改革地方财政投融资体系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向财政风险转移与扩散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潜在的风险,探讨了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樊君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积聚,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隐患。虽然地方政府已经剥离了投融资平台债务以及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但是投融资平台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城投公司债务存量是影响其转型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化转型时期,有效防范和治理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对实现平台公司顺利转型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公开发债的数据深入分析投融资平台转型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的投融资平台风险由中度风险向高风险演变,风险增速呈现递增趋势,平台债务风险的不断积聚值得高度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军 韦彦 唐雪芳 肖利军
一、问题的提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政府成立的、以土地等国有资源为抵押、以地方政府为隐形担保、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建投资、城建开发、投资管理等公司。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应对金融危机,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资金配套任务,地方融资平台成为主要的融资工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崔兵 何彦霖
行政控制和规则控制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模式。基于声誉博弈模型的研究发现:行政控制模式下,中央政府利用声誉机制致使高风险地方政府获得比违规举债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收益,激励高风险地方政府向低风险地方政府转化;规则控制模式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双向声誉激励,在中央政府低声誉、抗风险能力弱的条件下,规则控制非但难以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还会使中央政府在高风险地方政府的诱使下提前暴露低声誉,引致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由此可见,规则控制模式相对行政控制模式并不总是占优的。行政控制模式是低声誉中央政府的合意债务监管模式,而规则控制模式则是高声誉中央政府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理性选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彦民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枳极作用。然而在其髙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平台债务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规范、债务风险激增等问题。2011年,国家收紧银行贷款监管,实行"名单制"管理。然而2012年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规模继续扩大,导致债务风险显著增加。2014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佳嵋 李茜
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成果之一,有效推动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平台发展模式及其运营的特殊性使各商业银行在与其信贷业务往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创新平台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效且合法合规的银政合作之路,成为当前平台发展的核心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娅 干胜道 邓同钰
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最大的债务举借主体,其不断攀升的债务规模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偿债压力,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形成原因,利用多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Z分数模型等工具构建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评价体系,并以成都工业投资集团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债务风险 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