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33)
- 2023(18137)
- 2022(15370)
- 2021(14728)
- 2020(12114)
- 2019(27836)
- 2018(27217)
- 2017(53180)
- 2016(28479)
- 2015(31860)
- 2014(31680)
- 2013(30800)
- 2012(28331)
- 2011(24868)
- 2010(25016)
- 2009(23151)
- 2008(21862)
- 2007(18692)
- 2006(16268)
- 2005(14202)
- 学科
- 济(106016)
- 经济(105905)
- 管理(86631)
- 业(80673)
- 企(67859)
- 企业(67859)
- 方法(49609)
- 数学(43614)
- 数学方法(43017)
- 财(40562)
- 中国(33916)
- 农(29994)
- 融(28928)
- 金融(28926)
- 银(28121)
- 银行(28085)
- 行(26899)
- 地方(25195)
- 业经(24427)
- 制(24210)
- 务(23117)
- 财务(23039)
- 财务管理(22979)
- 企业财务(21883)
- 学(20776)
- 贸(20177)
- 贸易(20164)
- 农业(19944)
- 易(19642)
- 理论(18751)
- 机构
- 学院(383627)
- 大学(381936)
- 济(154852)
- 管理(154767)
- 经济(151480)
- 理学(134345)
- 理学院(132994)
- 管理学(130711)
- 管理学院(130019)
- 研究(123022)
- 中国(100194)
- 财(79681)
- 京(78818)
- 科学(73688)
- 财经(60667)
- 中心(59510)
- 所(59266)
- 农(58093)
- 江(55911)
- 经(55234)
- 业大(54579)
- 研究所(53624)
- 北京(49354)
- 范(48744)
- 师范(48307)
- 经济学(47044)
- 州(45459)
- 院(45416)
- 财经大学(45237)
- 农业(45055)
- 基金
- 项目(265242)
- 科学(209354)
- 研究(197236)
- 基金(192796)
- 家(166049)
- 国家(164643)
- 科学基金(143247)
- 社会(124639)
- 社会科(118302)
- 社会科学(118272)
- 省(103824)
- 基金项目(102062)
- 自然(92353)
- 教育(90980)
- 自然科(90217)
- 自然科学(90196)
- 自然科学基金(88541)
- 划(86520)
- 编号(81084)
- 资助(79557)
- 成果(65500)
- 重点(58869)
- 部(58732)
- 发(56494)
- 创(55711)
- 课题(55151)
- 创新(51942)
- 国家社会(51128)
- 教育部(51075)
- 科研(50788)
- 期刊
- 济(163316)
- 经济(163316)
- 研究(115439)
- 中国(72723)
- 财(64256)
- 学报(56049)
- 管理(54899)
- 农(52126)
- 科学(51438)
- 融(50179)
- 金融(50179)
- 大学(43865)
- 学学(41488)
- 教育(41311)
- 农业(34935)
- 技术(33197)
- 财经(29231)
- 业经(27303)
- 经济研究(26728)
- 经(24881)
- 问题(20853)
- 理论(19280)
- 图书(17990)
- 实践(17742)
- 践(17742)
- 技术经济(17678)
- 科技(17477)
- 财会(17326)
- 版(17260)
- 业(17001)
共检索到564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祥骏 林娴 陈丽芳
财政和金融政策如何相互协调以发挥实质性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财政和金融政策协调视角,以2008—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绿色信贷贴息政策对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环境治理水平。作用机制在于,绿色信贷贴息政策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提高银行的绿色信贷供给规模;激励银行甄别企业“漂绿”风险,防范企业骗贷骗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地方政府的资金落地举措能有效贯彻执行绿色金融发展倡议性政策,推动企业绿色治理。本文研究为政府推动财政和金融相协调的绿色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玮 曹景林
单一的绿色信贷政策或环保财政政策在促进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首先在阐述绿色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二者可能的政策协同渠道。然后,利用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是否存在协同效应,并对有可能增强二者协同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存在显著协同效应,并且绿色信贷与税收政策的协同效果优于其与支出政策的协同效果,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协同。此外,考察了政策协同与单位能耗及单位污染排放的关联性,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秀英
关于财政支农贴息资金政策的探讨赵秀英财政贴息,指的是国家财政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对有关经营单位或企业,利用银行信贷资金或者政策性贷款所给予的利息支出补贴。它是财政补贴的一种重要形式。财政支农贴息资金,指的是国家财政根据党和政府的农业发展政策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云飞 安静 马源禾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高度聚合,本文以此构建指标体系来衡量地方发展质量情况。整体看,共享发展最为显著、创新和协调发展改进较大、开放和绿色发展相对迟缓。分区域看,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发展质量格局未变,但东西差距大为减缓、南北差距逐渐拉大;发达地区各领域发展质量均较高,但绿色发展优势不明显;东北地区发展质量不容乐观,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步拉大;中部地区质量提升程度最高,多数省份进位明显。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运用财政收入、支出和管理等手段,发挥对科技驱动发展的撬动力、对整体统筹平衡的支撑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力、对扩大对外交流的推动力、对改善社会民生的保障力。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绩效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志飞 刘喜和 李欣宇
文章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数字金融可通过信贷配置效应和内部治理效应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数字金融还可以明显促进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管拥有环保经历企业的绿色转型。拓展性研究发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能够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强
宏观经济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行系统,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而调节机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调节机制运转如何,直接关系到目标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稳定。调节有两个方向,一是供给调节,一是需求调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主要是需求调节政策,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又可以成为供给调节政策,从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辛红
“双碳”愿景的实现需要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通过构建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试点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各试点省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提升的状态,碳交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在耦合度方面,重庆处于低耦合协调阶段,广东和湖北处于高耦合协调阶段,其他试点处于中等耦合协调阶段。因此,应缩小地区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碳交易体系,为我国碳交易和绿色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助力。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祁敬宇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问题,就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从公平与效率的思辨、当代中国社会各群体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状态简析、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茆英娥
当前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是通过增加投资来拉动消费和出口,从而更直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但在国家财力偏紧,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可用于投资的财政资金极为有限,传统的财政投资机制作用较弱。因此,重新探讨启用新的财政投入机制和投入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财政贴息贷款投资机制的效用、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选择作一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祚军 唐文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璐 王家瑶 张剑
基于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视角,采用PVAR模型对2014—2020年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动态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发展的路径依赖性较强、良性互动不足。对比分析显示,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关联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碳金融发展强势区域的整体关联性优于弱势区域;2017年后,绿色金融内部关联性得到部分改善,弱势区域的改善情况更佳。进一步从内部生态、制度约束和技术支持层面探究关联关系的改善路径,发现宏观ESG、环境规制以及金融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协调发展,且该积极作用在弱势区域中更为明显,由此可缩小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互动关系,为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新焕 陈雨枫 蔡彬清
在绿色信贷支持企业绿色创新的情境下,比较分析绿色产出补贴政策和绿色信贷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建立政府与企业间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求得均衡解,探究不同补贴政策下企业和政府的最优决策,并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不同补贴政策的效应。研究表明:(1)在绿色产出补贴政策下,绿色研发努力随着环境损失系数的增大而减少;而在绿色信贷补贴政策下,绿色研发努力随着环境损失系数的增大而增加。(2)当环境损失系数在特定阈值范围时,绿色信贷补贴政策下企业绿色研发努力、绿色信贷额、企业产量、企业收益、污染物排放量和社会总福利均大于绿色产出补贴政策下企业绿色研发努力、绿色信贷额、企业产量、企业收益、污染物排放量和社会总福利。(3)当环境损失系数小于某阈值时,政府应选择绿色产出补贴政策;当环境损失系数大于该阈值时,政府应选择绿色信贷补贴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炳荣 孙志红 付奎 刘锦华
以项目示范撬动地方配套和企业资金投入,汇聚形成地方环境治理合力,是中国财政环境治理的特色创新。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财政示范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及多重压力约束机制。研究发现:(1)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呈现出绿色财政示范政策的“撬动”作用;(2)绿色财政示范政策能够优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行为,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环境重视程度、增加地方配套环保财政资金和强化环境规制力度等机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3)从地方政府面临的多重压力约束来看,财政压力、官员晋升考核压力弱化了绿色财政示范政策的激励效果,公众诉求压力则有助于强化政策效果;(4)示范政策对财政透明度较高地区及非资源型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强。研究结果对新时期优化绿色财政示范政策,推动构建与地方财政兼容的绿色财政协调机制,助推实现“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昕
随着宏观污染治理措施效应的缩减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如何持续优化绿色信贷和环境政策,逐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污染治理,成为现行可持续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2009—2021年上市企业年报数据,采用三重差分实证检验环境政策、绿色信贷和社会资本对企业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绿色信贷与社会资本的相互协同矛盾依然存在,但三者共同对企业污染治理的推进效应显著,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科技型企业、绿色企业、污染企业和西部地区中表现更明显。因此,应合理布局以精准控制绿色信贷投放,多渠道引导以发挥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污染治理,完善平台以构建全球环境治理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