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9)
- 2023(17620)
- 2022(14940)
- 2021(14273)
- 2020(11663)
- 2019(27044)
- 2018(27092)
- 2017(50980)
- 2016(28196)
- 2015(31727)
- 2014(31770)
- 2013(30708)
- 2012(28014)
- 2011(25305)
- 2010(25797)
- 2009(23191)
- 2008(22642)
- 2007(20300)
- 2006(17678)
- 2005(15502)
- 学科
- 济(106967)
- 经济(106849)
- 业(82863)
- 管理(77576)
- 企(61500)
- 企业(61500)
- 农(49261)
- 方法(48281)
- 数学(42031)
- 数学方法(41259)
- 农业(32875)
- 中国(30289)
- 业经(27880)
- 财(25208)
- 学(23215)
- 技术(22642)
- 地方(22444)
- 理论(21438)
- 制(20813)
- 教育(18120)
- 贸(17106)
- 贸易(17091)
- 易(16628)
- 银(16434)
- 银行(16388)
- 和(15973)
- 策(15676)
- 行(15631)
- 环境(15397)
- 融(15307)
- 机构
- 学院(388298)
- 大学(387879)
- 管理(153036)
- 济(148470)
- 经济(145055)
- 理学(133290)
- 理学院(131822)
- 管理学(129101)
- 管理学院(128392)
- 研究(127899)
- 中国(94736)
- 京(82316)
- 科学(81310)
- 农(77841)
- 财(66222)
- 业大(64009)
- 所(63780)
- 农业(59937)
- 中心(59402)
- 研究所(58267)
- 江(58250)
- 范(53847)
- 师范(53352)
- 财经(52815)
- 北京(51698)
- 经(48258)
- 州(47216)
- 院(45920)
- 技术(43816)
- 经济学(42832)
- 基金
- 项目(267977)
- 科学(210648)
- 研究(198244)
- 基金(191307)
- 家(166586)
- 国家(165079)
- 科学基金(142195)
- 社会(122661)
- 社会科(115876)
- 社会科学(115846)
- 省(108276)
- 基金项目(101417)
- 教育(93573)
- 自然(92530)
- 自然科(90435)
- 自然科学(90414)
- 划(89884)
- 自然科学基金(88778)
- 编号(82739)
- 资助(78633)
- 成果(67425)
- 重点(60042)
- 部(58688)
- 创(58431)
- 课题(57827)
- 发(57223)
- 创新(53927)
- 大学(51016)
- 科研(50675)
- 教育部(50036)
- 期刊
- 济(163990)
- 经济(163990)
- 研究(113180)
- 中国(84028)
- 农(77162)
- 学报(63697)
- 教育(58903)
- 科学(57877)
- 管理(55004)
- 农业(52711)
- 大学(49892)
- 财(48602)
- 学学(45887)
- 技术(37426)
- 融(33353)
- 金融(33353)
- 业经(31658)
- 业(26653)
- 财经(24634)
- 经济研究(24212)
- 问题(21685)
- 图书(21456)
- 科技(21057)
- 经(20984)
- 版(20127)
- 技术经济(19265)
- 业大(17655)
- 理论(17430)
- 统计(17027)
- 现代(16879)
共检索到571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正文 顾明华 袁涛 黄荣韶 江立庚 贤振华 于文进 蒋代华 沈方科
为顺应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广西大学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方综合性大学 农科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军 韩磊 韩涛
为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文章提出可建立"2+X"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支持学生休学创新创业。同时,可在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遇春 王国栋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的战略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高水平研究型农业大学应该积极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肩负起培养和造就具有农林学科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进程中,主动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和农业科技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建设教学团队,创体体制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 李富宽 张桂玲 陈现伟 吕慎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随着国家提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战略规划,这就更需要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之一。而设置农科专业的地方性高校,也应立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自身责无旁贷的使命。研究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和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不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最终解决地方综合性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协调与适应。不断加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擎运 马超 柴如山 叶新新 史书林 屠人凤 郜红建 吴祥为
"本—硕"连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满足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需求,但在竞争激烈、优秀生源大量外流的普通院校开展较少。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调查了普通农科院校在读本科生对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现状,并初步探讨了相关选拔制度及课程体系的建设。结果显示80%的在读本科生期望攻读研究生,但对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认知严重不足,制约了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普通农科院校 培养体系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海霞 李天 傅新红 丁春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四川农业大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和转专业政策、加强实践环节和实施五大计划等措施,力图在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中探索基于兴趣和自主选择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
农科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庆双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对土木工程师的需求在增加,其能力需求也提高。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的主要力量,大学面临着如何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人力资源培训目标以及建立合适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关键问题,这时,研究土木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应用模式尤为重要。对山东省某综合性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培养模式,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文娟 檀朝桂 黄勇力 杨丽 周益春
地方院校受学校品牌、建校历史、教育经费、教师待遇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吸引一流的师资。同时,作为综合性大学,追求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导致了专业不专。不但是学生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即使是老师,在对企业需求方面的了解也远不如专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大多数地方综合性大学实验条件相对较差,理论性课程设置较多,实验课程中验证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晓阳
农业院校在经过以扩大招生规模、增设边缘专业为标志的数量式发展之后,正处于逐步向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过渡阶段。与其他专业相比,以农学、植物保护、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茶学等为代表的传统农科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显得尤为艰难。华南农业大学立足于"未来三角"分析,适应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广东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目标,以内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盛晓娟 李立威
以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围绕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创融合方面系统化设计了"六阶段+四维度"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了"双创竞赛+专业实践+专业社团"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载体;探索了"教赛研一体、科教创贯通"的专创融合路径。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基于"社会服务—教学条件资源过程—师资"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最后,提出了打造基于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键词:
专创融合 产教融合 电子商务 实践创新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冰 谢飞雁 杨积堂
以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为例,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系统化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创新为导向,实现其个性发展的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课内外有机结合、产学相互融通的教学体系,推动地方高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实践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凡琦 葛茂奎 杨阿滨 许春蕾 孟庆新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新常态,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而言,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教育活动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文章从这方面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地方综合性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关系,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措施,以期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立彬
本科教育是大学一项永恒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历久弥新的事业。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再一次被明确和强化。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中国大学中最为广泛的地方本科院校群体的代表,在承担大众化"量"的扩张这一使命之后,在实现"质"的变化方面应再担重任,结合自身和区域特点,找准定位,创新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文瑜 丁洪浩 梅士伟
综合性大学开办涉农学科专业,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农科类人才培养新现象。综合性大学应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新时期"新三农"对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改造和创新农科类传统学科,构建新型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吉林大学农科类专业为例,具体阐述了综合性大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涉农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洪生 俞卫东 简祖平 李振陆 王润贤 周兴元 王永平 赵明珍 邢军 马万顺 苏小冬 黄云峰 江德明 金国荣 梅霞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机制和模式,建立了科教园区式校内实训基地、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产业推广基地等三大平台,创建了"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业教育模式、"三依托三结合""双师"培养模式和在服务"三农"中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师生到田头、课堂移村口、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特色,提升了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农科专业 工学结合 高职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