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5)
2023(8576)
2022(7424)
2021(6504)
2020(5632)
2019(13217)
2018(12889)
2017(25555)
2016(14040)
2015(15977)
2014(16248)
2013(16356)
2012(15685)
2011(14439)
2010(14716)
2009(13926)
2008(13640)
2007(12538)
2006(11185)
2005(10239)
作者
(42390)
(35917)
(35784)
(34403)
(22720)
(17122)
(16342)
(14068)
(13316)
(12739)
(12555)
(11878)
(11570)
(11399)
(11388)
(11231)
(10715)
(10498)
(10324)
(10235)
(9046)
(8932)
(8682)
(8322)
(8276)
(8126)
(7812)
(7760)
(7293)
(7076)
学科
(83070)
经济(83011)
管理(38112)
(35431)
方法(31635)
数学(28371)
数学方法(28175)
(26852)
企业(26852)
地方(20462)
(18135)
(17960)
中国(17212)
(16530)
业经(13764)
地方经济(13372)
农业(12560)
(11792)
(11403)
贸易(11399)
(10957)
环境(10614)
(10267)
财务(10249)
(10236)
财务管理(10218)
(9728)
金融(9726)
企业财务(9700)
(9335)
机构
大学(213609)
学院(213036)
(100752)
经济(98846)
管理(78330)
研究(77536)
理学(66774)
理学院(65998)
管理学(64947)
管理学院(64547)
中国(58353)
科学(46136)
(44898)
(44476)
(40464)
(37801)
研究所(36557)
财经(35412)
中心(34872)
(33011)
经济学(32882)
(31967)
业大(31278)
农业(29666)
经济学院(29513)
北京(28178)
(27184)
师范(26953)
(26863)
财经大学(25940)
基金
项目(134176)
科学(104921)
基金(97528)
研究(97072)
(84970)
国家(84326)
科学基金(71166)
社会(63079)
社会科(59781)
社会科学(59763)
(52018)
基金项目(51424)
自然(44571)
教育(43874)
(43498)
自然科(43462)
自然科学(43447)
自然科学基金(42683)
资助(40560)
编号(38562)
成果(32052)
重点(30667)
(30646)
(30396)
(26840)
课题(26813)
国家社会(26526)
教育部(25911)
科研(25677)
创新(25314)
期刊
(116947)
经济(116947)
研究(66906)
中国(40323)
(36546)
(33842)
学报(33192)
科学(30440)
管理(27383)
大学(24618)
学学(23540)
农业(22261)
经济研究(20050)
(19533)
金融(19533)
财经(18895)
技术(18182)
教育(16590)
(16371)
业经(16295)
问题(15557)
技术经济(12893)
(12035)
(11977)
统计(11967)
世界(10756)
(10178)
商业(10156)
经济问题(10046)
理论(9974)
共检索到325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鹰  
地方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往往是"留有余地"的,"留有余地"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且这个程度差异在时序上存在波动性。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预测方法技术导致、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导致、保守性估计导致和政绩评价压力导致,其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对2003—2010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会牺牲部分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余地";造成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三次产业的增长预期都比较保守,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增速对预期目标的准确性非常敏感;投资需求不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余地"程度的主要因素,但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建明 ,李玲  
“留有余地”在制定计划、考虑问题时经常用这句话,这是一种领导艺术。然而,有人在统计数字上“留有一手”也美其名曰“留有余地”,也当成一种“艺术”而沾沾自喜,其实这与前者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承冀  
这是一座天然海滨浴场。海滩上铺满细沙,厚厚的、软软的,赤脚踩上去,舒服极了。从海边向海里游去,大约一百七八十米就到了"禁区"。所谓"禁区",就是说,这一百七八十米之内的海底是平缓的、安全的,水深处最多不过一米七至一米八;而在一百七八十米之外,海底就像山崖一样,突兀而笔直,齐刷刷地深入下去,深不见底,深不可测。此处水温骤然下降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辉   肖新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预算编制科学性是现代预算制度的原则要求。基于199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人事变更对税收收入预算偏离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人事变更前后,税收预算偏离呈现出“扩张-收缩”的周期特征。原因在于,地方官员预期人事变更前的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较强,职务调整不确定性较高,收益与风险的失衡约束着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理性的地方官员更偏好“留有余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地方人事变更后,地方官员预期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会有所减弱,职务调整已完成,晋升竞争和财政增收共同激励着地方官员选择“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机制分析表明,地方人事变更会通过GDP超计划增长和税收努力的渠道影响税收预算偏离。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地方主要税收来源,但它们的征管权限安排和税收制度设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值税收入预算偏离主要体现在地方人事变更前1年,企业所得税收入预算偏离的周期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约束地方财政行为,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浩   郭劲光  
基于2007—2021年中国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硬约束、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下,会进一步加剧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与目标加码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而软约束能够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从而促进地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单一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门限效应,依靠产业结构高级化策略与技术创新策略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手段。(4)地方GDP考核压力的提升不仅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剧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省市间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作用;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以及目标约束方式的转变可有效弱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董雨翀  万方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2004~2012年金融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金融-财政联动",发现我国近年来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为特征的金融分权在宏观上对经济发展呈现负面效应,并且这一负面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较发达省份的消极影响更加显著。同时,地方财政权利的提高使得金融分权的负面经济影响加大;而剥离联动的金融分权本身却对经济发展呈现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平  赵国昌  罗知  
本文将1985—2007年中央官员的来源按籍贯与工作经历进行了划分,尝试系统考察中央官员对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央官员对其籍贯来源省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其曾工作过的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其籍贯来源地的投资率来实现的。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上述作用对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拓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作用的认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哲   夏帅   张斌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科教支出、基础设施与融资约束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渠道;在中西部、北方、规模较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与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城市中,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杰   苑帅峰  
经济增长目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挥棒,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研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引致的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动态变化及演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U型”关系,与两类产业协调集聚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②地方政府的财税政策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产业集聚的中间机制。③产业集聚效应在城市间“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集聚趋势。该研究为城市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提供思路。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宇 刘 园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的高速扩张对地方经济造成的影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鉴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够透明,通过分析城投债规模以判断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本文选取 2008-2016 年全国 30 个省份共 4077 只城投债发行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城投债规模将会显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当城投债规模超过某个阈值时,会对地方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与政府作用力的交互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正相关时起抑制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负相关时起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海波  马琳楠  刘洁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目标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位于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影响有所差异,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东部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创新水平在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经济韧性间起到遮掩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及集聚水平则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为城市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丹辉  李红莉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而言,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表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地域性和时间性差异。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山东省17个城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涵盖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环境监测指标两大类、11种环境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对环境质量变化与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比较污染排放指标与环境监测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而评估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对外开放以及环境政策等控制变量对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尽管部分环境指标处于下行通道,但山东省环境目前整体状况和未来趋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完善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付蓉  张国卿  吴海燕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持,也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也是地方经济增长的稀缺资源。以广灵剪纸产业为例,从县域角度分析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而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