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1)
- 2023(9757)
- 2022(8219)
- 2021(7086)
- 2020(5964)
- 2019(13265)
- 2018(12981)
- 2017(25536)
- 2016(13422)
- 2015(15070)
- 2014(15095)
- 2013(15150)
- 2012(14270)
- 2011(12989)
- 2010(13218)
- 2009(12689)
- 2008(12139)
- 2007(11091)
- 2006(10185)
- 2005(9561)
- 学科
- 济(83265)
- 经济(83177)
- 管理(44283)
- 业(38814)
- 企(32362)
- 企业(32362)
- 方法(25575)
- 数学(22208)
- 地方(22155)
- 数学方法(22062)
- 财(18094)
- 中国(17639)
- 业经(17394)
- 制(16452)
- 农(16048)
- 地方经济(14902)
- 学(12964)
- 产业(12885)
- 体(12882)
- 环境(11432)
- 融(11147)
- 金融(11144)
- 农业(10795)
- 银(10270)
- 银行(10257)
- 体制(10036)
- 行(9847)
- 技术(9626)
- 贸(9506)
- 贸易(9499)
- 机构
- 学院(203970)
- 大学(203042)
- 济(103317)
- 经济(101570)
- 管理(77368)
- 研究(73223)
- 理学(65956)
- 理学院(65277)
- 管理学(64503)
- 管理学院(64105)
- 中国(54882)
- 财(48559)
- 京(41464)
- 科学(38909)
- 财经(37303)
- 所(35812)
- 经济学(34252)
- 经(33581)
- 中心(32039)
- 研究所(31703)
- 江(31627)
- 经济学院(30490)
- 财经大学(27358)
- 农(26707)
- 北京(26014)
- 院(25959)
- 业大(24513)
- 州(24296)
- 范(23927)
- 师范(23741)
- 基金
- 项目(129689)
- 科学(104500)
- 研究(97647)
- 基金(96492)
- 家(82235)
- 国家(81642)
- 科学基金(71293)
- 社会(67753)
- 社会科(64577)
- 社会科学(64565)
- 省(50535)
- 基金项目(50511)
- 教育(42970)
- 自然(42067)
- 自然科(41060)
- 自然科学(41052)
- 划(40779)
- 自然科学基金(40327)
- 资助(38936)
- 编号(36813)
- 成果(30473)
- 发(30347)
- 制(30216)
- 部(29457)
- 重点(29448)
- 国家社会(29385)
- 创(27479)
- 课题(26484)
- 教育部(26170)
- 人文(25980)
- 期刊
- 济(124778)
- 经济(124778)
- 研究(69324)
- 中国(41345)
- 财(38952)
- 管理(32713)
- 科学(25735)
- 农(25504)
- 学报(25319)
- 经济研究(21403)
- 大学(20643)
- 融(20557)
- 金融(20557)
- 财经(20392)
- 学学(19909)
- 技术(18077)
- 经(17827)
- 业经(17605)
- 农业(16752)
- 问题(16051)
- 教育(14888)
- 技术经济(12528)
- 贸(11790)
- 世界(11048)
- 统计(10713)
- 经济问题(10293)
- 国际(10057)
- 经济管理(9981)
- 策(9924)
- 现代(9828)
共检索到322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杰 苑帅峰
经济增长目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挥棒,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研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发现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引致的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动态变化及演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U型”关系,与两类产业协调集聚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②地方政府的财税政策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产业集聚的中间机制。③产业集聚效应在城市间“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集聚趋势。该研究为城市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提供思路。
关键词:
政府竞争 财税政策 城市规模 协同集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浩 郭劲光
基于2007—2021年中国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硬约束、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下,会进一步加剧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与目标加码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而软约束能够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从而促进地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单一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门限效应,依靠产业结构高级化策略与技术创新策略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手段。(4)地方GDP考核压力的提升不仅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剧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省市间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作用;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以及目标约束方式的转变可有效弱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薇薇
我国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运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从产业聚集的角度系统论述了省际产业聚集与县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分别论述了其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笔者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县域经济 外部经济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哲 夏帅 张斌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科教支出、基础设施与融资约束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渠道;在中西部、北方、规模较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与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城市中,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泳泽 张少辉 杜运苏
本文以中国2004-2013年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考察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中的双重约束现象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中采用"硬性用语"以及"层层加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其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而采用"留有余地"适宜性增长目标的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相对较高。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通过影响地方政府投资和引资行为,造成对地区创新活动的阻滞效应以及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路径依赖,进而阻碍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改进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及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必然对微观企业创新行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而与企业的创新风险决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此,本文以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土地财政对企业创新风险的实际影响与内在机理,并进一步考虑了经济增长目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所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长期依赖显著放大了制造企业的创新风险;第二,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的加剧与制度保障的恶化都是土地财政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的可能渠道;第三,考虑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调节效应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对土地财政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之间的关系能起到显著的放大效应。本文对于完善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改革地方官员考核方式、平衡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目标 风险承担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晓华 李静雯
经济增长目标所引致的策略性财政政策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将会产生长远影响。利用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策略性财政政策与产业协同集聚之间的内在经济逻辑。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压缩社会服务性支出、扭曲税收竞争行为和扩张土地财政等路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金融制度、法律制度、产权制度以及落实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负面影响。此外,空间视角下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本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具有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深化政绩考核机制、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完善制度环境等推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海波 马琳楠 刘洁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9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目标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抑制作用,但对位于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类型的城市影响有所差异,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东部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创新水平在经济增长目标与城市经济韧性间起到遮掩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及集聚水平则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为城市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龚锋 陈子昂
本文检验了地方增长目标“加码”对地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局部投影法的实证检验发现,地级市当年制定的增长目标相对于省级的加码幅度增大,在此后的1—3年内有助于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但会对其之后6—10年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产生不利影响。理论和机制分析表明,设置加码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重短期、轻长期”的逆向激励效应,引导其更多地安排短期刺激资金,降低具有长期增长促进效应的投资,最终对地方长期增长潜力产生抑制效应。据此,本文认为,应弱化GDP增长目标的硬性约束作用,激励地方政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合理增长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贤杰 陶锋
基于中国地级市以及所隶属省份的2008-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和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市与省间加码)对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发明专利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面临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市与省间加码促进企业发明专利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在于,市与省间加码通过促使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补助来提升企业发明专利质量。据此,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贤彬 周海燕
基于经济增长目标与计划外实际增长分解的新视角,本文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目标值设定的地区差异的理论假说。本文实证发现,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逐年递减,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计划外的增长实现的,对目标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在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呈现出巨大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到转移支付显著的正面影响,当地方获得更多或者预期到将会有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时,地方官员倾向于制定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值;而在内陆地区则呈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央对内陆地区倾斜的转移支付政策降低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实际经济增长。这表明,区域间的增长目标管理存在差异,东部沿...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泳泽 刘大勇 龚宇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贤彬 黄亮雄
本文基于政府结构理论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制定模式进行了理论讨论和实证分析。理论上,本文完整地提出了地方政府实施经济增长目标调整的三元框架,涵盖了时间维度自我纵向调整、空间维度横向竞争以及层级维度对上反应。实证上,本文采用2001—2013年31个省区的实际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本地实际经济增长走势做出显著的正向反应,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做出显著的正向策略性反应,而对全国性的实际经济增长走势做出策略性的逆向反应。同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呈现出多维度异质性,具体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区域差异、金融危机前后阶段差异以及党代会年份周期差异。总体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呈现激进性、波动性和互动性。本文的发现意味着,中央应当注重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业绩考核的激励相容,以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性。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经济增长目标 官员晋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旦 王业斌
本文采用中国2004-2016年全国260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实证检验经济增长目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面临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方政府会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干预投资结构和创新行为等渠道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但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当采用硬约束的方式制定经济增长目标,会显著抑制产业结构升级;而采用软约束的方式制定增长目标,则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当地方政府面临的"省市加码"幅度越大,越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目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区域和城市异质性。本文为地方政府干预导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缺乏内在机制提供新解释视角,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现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