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4)
- 2023(4194)
- 2022(3722)
- 2021(3545)
- 2020(3179)
- 2019(7021)
- 2018(7108)
- 2017(14441)
- 2016(7920)
- 2015(8708)
- 2014(8726)
- 2013(8691)
- 2012(8215)
- 2011(7385)
- 2010(7605)
- 2009(7387)
- 2008(7525)
- 2007(6995)
- 2006(6424)
- 2005(5895)
- 学科
- 济(28052)
- 经济(28022)
- 管理(24313)
- 税(21705)
- 税收(20261)
- 收(20090)
- 业(20077)
- 企(18011)
- 企业(18011)
- 财(13802)
- 方法(11999)
- 数学(9690)
- 数学方法(9516)
- 中国(8133)
- 财政(7836)
- 制(7412)
- 农(7356)
- 政(6671)
- 学(6447)
- 贸(6368)
- 贸易(6365)
- 易(6217)
- 业经(6174)
- 地方(6062)
- 策(5455)
- 和(5421)
- 务(5378)
- 理论(5378)
- 财务(5368)
- 财务管理(5346)
- 机构
- 大学(107937)
- 学院(107515)
- 济(43927)
- 经济(42940)
- 管理(40380)
- 研究(35538)
- 理学(34264)
- 理学院(33917)
- 管理学(33311)
- 管理学院(33101)
- 财(29348)
- 中国(28210)
- 京(22711)
- 科学(21275)
- 财经(20633)
- 经(18608)
- 所(18419)
- 江(17623)
- 中心(15957)
- 研究所(15882)
- 农(15859)
- 财经大学(15067)
- 北京(14467)
- 州(14001)
- 业大(13907)
- 经济学(13746)
- 省(12950)
- 院(12537)
- 范(12487)
- 经济学院(12386)
- 基金
- 项目(64839)
- 科学(50174)
- 研究(47639)
- 基金(47216)
- 家(40930)
- 国家(40624)
- 科学基金(34590)
- 社会(30464)
- 社会科(28916)
- 社会科学(28906)
- 省(24251)
- 基金项目(24172)
- 自然(21360)
- 教育(20946)
- 自然科(20908)
- 自然科学(20900)
- 资助(20555)
- 自然科学基金(20501)
- 划(20284)
- 编号(20057)
- 成果(18325)
- 部(14097)
- 重点(14041)
- 性(13580)
- 项目编号(13420)
- 国家社会(13103)
- 课题(13009)
- 发(12911)
- 创(12784)
- 制(12630)
共检索到176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建华
地方税收竞争在中国具有普遍性,但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税收竞争又存在着内容上的差异。从博弈分析来看,博弈参与主体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其最优结果是进行地方税收竞争且投入于公共品。但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公共品供给不足是源于制度上提供的潜在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偏离其应有责任。因此,减少政府层次、合理配给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税权、制定良好的公共支出政策是促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地方税收竞争走向规范、有序的重要制度安排。
关键词:
地方税收竞争 公共品供给 动态博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飞鹏
中国地方税收优惠正处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困局,地方政府也面临着低有效税率与高公共投资的权衡取舍难题。本文新建一个嵌入地方政府借贷行为的理论模型,发现地方税收竞争对区内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取决于政府治理能力,"税收天堂"政策只在低治理能力地区才是占优策略。经分组FGLS回归证实,低治理能力地区的税收竞争行为显著提高了区内工业企业利润,高治理能力地区恰好相反。因此,地区间无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非最优,起点公平容易导致终点不公平。基于全样本的SCC-FE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所做的稳健性回归结果显示,"税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公安
近年来极其活跃的地方税收竞争与辖区工业污染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采用各省、市、自治区的税收收入、行政收费以及工业"三废"总量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相关研究假设,发现税收收入越高、行政收费越多,地方政府辖区以内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的排放量越大;同时,地方政府辖区内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渣也越多。为此,应采取将环境质量指标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从招商引资的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等政策措施,以形成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居民福利改善多方共赢的局面。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飞鹏
中国地方税收优惠正处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困局,地方政府也面临着低有效税率与高公共投资的权衡取舍难题。本文新建一个嵌入地方政府借贷行为的理论模型,发现地方税收竞争对区内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取决于政府治理能力,"税收天堂"政策只在低治理能力地区才是占优策略。经分组FGLS回归证实,低治理能力地区的税收竞争行为显著提高了区内工业企业利润,高治理能力地区恰好相反。因此,地区间无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非最优,起点公平容易导致终点不公平。基于全样本的SCC-FE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所做的稳健性回归结果显示,"税收洼地"对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仍然存在门槛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相比低治理能力地区,高治理能力地区的公共品对企业边际贡献更大,而当地税收竞争却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公共品增长。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发现了不同所有制、规模、行业的工业企业受益能力的非均等化。以上结论对中国税收优惠垂直分权安排有重要政策含义,建议政府对地方税收优惠以选择性部分授权的方式替代"一刀切"清理或放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柳 方元子
差异化的地区经济集聚程度,使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行为存在"逐底竞争"和"逐顶竞争"之分,而产业集聚因素也将对地方税收竞争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6-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产业集聚对地方税收竞争态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中央政府在协调地区间的税收利益时,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经济区,提高经济集聚水平。即利用集聚租实现非匀质地区间自发的税收协调,同时要加强匀质地区间的税收利益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碧琴 傅强
本文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动态博弈模型,以分析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顺从优先和税收最大化两种目标下的博弈策略和均衡。结果表明:在地区有较强的税收独立意愿时,以地方政府顺从优先和税收最大化为目标的中央政府均会采取增加转移支付的策略;而当地区有过强的税收独立意愿时,中央采取惩罚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央政府对地区居民统一提供公共物品时原来均衡解的改变过程及其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段葳
长期存在的冗杂、多样、碎片化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不仅不利于我国的税务法治建设,还可能因税制恶性竞争而使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整体经济发展利益受损。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演变为一个周期性、阶段性较强的中央与地方动态化博弈的过程,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其提供了一个新动能、新方法、新工具。在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过程中,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需要从如下三个角度完善其实施机制:一是推动前瞻性审查机制的常态构建,对新增政策法规开展及时、审慎、有效的公平竞争审查,控制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增量";二是推动回顾性审查机制的有序开展,整理、合并、汇总已有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并对其开展竞争影响评估,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存量";三是建立豁免性审查机制的规则控制,明确地方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例外规则的条件和标准,防止制度软约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蔡创
政府如何为公共品有效融资是财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大主题。本文通过厘清与税负输出相关的一系列概念以及公共品的有关性质,提出了"公共品纯度系数"这一概念,并创建一个准公共品框架下的税负输出基本模型,初步论证了在不考虑税负输出且两地税率相同条件下,个人效用取决于个人获得的公共品数量;在税负输出条件下,税收竞争(不同税率)发挥与其相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出若干一般性结论和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欣 李建军
本文利用1999~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和财产税类的税收竞争有助于经济增长,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和行为税的竞争却会制约经济增长,增值税和非税收入的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别税收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影响的差异、现行的税收分权和征管体制、经济增长的公共品供给需求约束等,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我国地方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主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颜淑姬
笔者以2008—2011年2 818个A股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地方税收竞争、税收征管与家族企业避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央高度集中税权的形势下,放松税收征管成了地方政府开展税收竞争的优选手段。相关研究表明:税收竞争对税收征管存在负向影响;而税收征管又对家族企业避税产生了负向影响,当分国税与地税来区分税收征管力度时,税收征管对家族企业避税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为竞争流动性要素的流入,地税对流动性强的制造业的征管力度比流动性弱的服务业来的弱;沿海地区税收竞争程度并未比内陆地区来的缓和,税收征管反比内陆来的放松;家族企业避税程度更高。总之,地方税收竞争加剧了家族企业避税。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剑锋 王海勇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税收增长的影响机制。以此为基础,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所做的实证研究显示,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强度每提高0.01,全部税收、中央税收征收额和地方税收征收额分别下降0.64、0.71、0.60个百分点。为了进一步缓解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与维护税法严肃性之间的矛盾,中央政府应逐步提高财产税收入所占的比重,将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主要限制在财产税范围内。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聂鸿杰
国际税收竞争实质上是市场竞争规律在政府行政领域的体现形式。良性税收竞争有助于降低总体税负、减少经济扭曲、提升公共产品生产效率,但对此类竞争的国际协调难以取得实质成效。恶性税收竞争则会掠夺性地侵占他国税基,对此类竞争的遏制具备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政府可通过改革现行税制、精简规范收费、优化公共服务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来应对国际税收竞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大帅 张丽微
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表现为地方政府利用税收工具来争夺资源,不同的激励导向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果。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特殊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税收竞争中表现出策略化的差异,并且主要以共享税作为税收竞争的工具,这样虽然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但却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碍于缩小地区间差异,容易形成地区间恶性的税收竞争。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改革和完善地方税体系,使地区间税收竞争主要围绕地方税展开,形成良性的税收竞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龚锋 陶鹏
本文基于我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并且以“竞次”特征为主,而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同时,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转移支付力度过高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从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影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则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专项转移支付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从而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敬轩 王小龙 何振
在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双重绩效考核下,晋升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展开税收征管的"逐底竞争"还是"争优竞赛"?明确这一问题有助于绩效考核改革,提高居民福利。理论结果表明,如果相对于辖区居民对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偏好程度,绩效考核更看重经济增长,则晋升激励的加强会使地方政府放松税收征管,展开税收"逐底竞争",反之则使其展开税收"争优竞赛"。实证以地级市所辖县的个数度量县级官员的竞争程度,利用小河流长度作为其工具变量,探究了晋升激励对税收征管的影响。结果发现,市辖县的个数与税收征管力度为"U型"关系,表明在样本期内经济增长是相对更重要的考核指标。根据上述结论,政府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时需要考虑居民偏好,完善居民的监督和偏好反应机制,加强政府对居民偏好的回应,以提高辖区居民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