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4)
2023(17602)
2022(14799)
2021(13573)
2020(11208)
2019(25397)
2018(24872)
2017(46794)
2016(25599)
2015(28673)
2014(28362)
2013(27928)
2012(26426)
2011(24025)
2010(24090)
2009(22405)
2008(22002)
2007(19691)
2006(17429)
2005(16056)
作者
(74656)
(62223)
(62104)
(58757)
(39802)
(29870)
(28041)
(24232)
(23779)
(22238)
(21634)
(20966)
(20179)
(19915)
(19750)
(19253)
(18559)
(18129)
(18051)
(17949)
(15617)
(15571)
(15138)
(14198)
(14052)
(13899)
(13826)
(13733)
(12517)
(12391)
学科
(109571)
经济(109414)
管理(74461)
(69683)
(54656)
企业(54656)
方法(43356)
数学(38383)
数学方法(38143)
中国(35642)
(30827)
(30130)
(27623)
地方(25749)
业经(24516)
(22892)
银行(22842)
(22603)
贸易(22585)
(21991)
(21942)
(21632)
金融(21625)
农业(20513)
(20407)
(19225)
环境(17430)
(16904)
财务(16861)
财务管理(16811)
机构
大学(364020)
学院(362853)
(157555)
经济(154540)
管理(134232)
研究(132249)
理学(114297)
理学院(112986)
管理学(111379)
管理学院(110707)
中国(104850)
(78270)
科学(77460)
(76941)
(67320)
(65993)
研究所(60599)
中心(59989)
财经(59569)
(55659)
(54320)
业大(53702)
农业(51741)
北京(49937)
经济学(49801)
(47695)
(46289)
师范(45692)
经济学院(44932)
财经大学(44273)
基金
项目(239567)
科学(188844)
基金(175281)
研究(174103)
(154444)
国家(153152)
科学基金(129972)
社会(114154)
社会科(108363)
社会科学(108341)
(92150)
基金项目(91751)
自然(81725)
自然科(79854)
自然科学(79829)
教育(79633)
自然科学基金(78468)
(78361)
资助(71547)
编号(67857)
成果(56466)
(55365)
重点(54735)
(54368)
(50134)
课题(48850)
国家社会(48650)
(47251)
创新(47103)
教育部(46713)
期刊
(177563)
经济(177563)
研究(114169)
中国(82396)
(61126)
学报(60317)
(59610)
科学(54607)
管理(51177)
大学(45943)
学学(43521)
(42988)
金融(42988)
农业(41037)
教育(39150)
财经(30752)
经济研究(29921)
技术(29243)
业经(28456)
(26425)
问题(23569)
(22260)
(20866)
国际(18764)
世界(18572)
(17498)
技术经济(16830)
科技(16322)
商业(16120)
理论(15833)
共检索到567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弘  黄张凯  钟笑寒  
本文分析地方监管体制对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研究期内不同地区担保机构由不同部门监管的差异化特征,采用分省数据研究发现,与综合经济部门的监管相比,金融办(局)的监管更有利于担保机构业务量扩大、经营能力提升和风险降低,且这种差异在金融业依存度较高的地区更为突出。同时,金融办(局)对担保行业的监管表现出更为审慎的监管倾向,使得对应地区的民营担保机构数量更少。本文进一步引入分管不同部门的省级官员的行政排序作为工具变量来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结论基本稳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永扬  
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国担保行业从1993年开始起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耿建芳  杨宜  
双层监管体制运行的现状与问题2010年,国务院决定组建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部际联席会议成立以后,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出台、发布和协调针对融资担保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办法,但具体准入、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由各省确定主管部门负责。关于地方主管部门的确定,目前的状态是有15个省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永钦  米晋宏  袁志刚  周群力  
本文基于中国华东地区某地级市商业银行所辖全部网点的贷款台账数据,运用网络图论的工具首次分析了相互担保的关联企业所构成的企业担保网络对信贷合约的结构(企业所获得的贷款额度和利率)的影响。我们发现企业在担保网络中所涉及的关联企业的数量并不影响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的额度与实际金额;而衡量该企业在整个担保网络中的重要程度的"居中度"指标则对信贷合约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居中度"越高,企业所获得的贷款额度和实际金额就越高。最后,企业的担保网络指标并不影响贷款利率。现有的研究和银行贷款授信流程里并没有重视企业担保网络中的"居中度"这一关键指标,我们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担保网络对信贷市场的资源...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融资性担保机构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融资性担保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提出统筹考虑金融市场及经济周期发展变化趋势,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及加强对行业内重要性机构的监管等观点,对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有效监管,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思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革章  季建奎  
我国担保业发展迅速,但在外部监管乏力的情况下,部分担保企业走上畸形发展轨道。担保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风险会蔓延到银行业。为此,必须建立高效健全的监管体系,在监管取向上,由再担保机构履行监管职责不失为低成本、高效率的选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徐宏  曲昭光  蒲红霞  
随着监管强度不断提升,小银行监管负担是否比大银行更重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运用中国115家商业银行2011—2018年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监管变量的成本函数,估算了银行平均合规成本的大小,并对小银行的监管负担是否更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提升监管强度将显著提高银行成本;无论按总资产大小、银行传统类型以及是否上市分类,均发现提升监管强度更加重了小银行负担,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风险不同的小银行其监管负担并无显著差异,但金融创新活跃的东部地区小银行承担了更重的监管负担。因此,建议构建差异化监管机制,降低小银行合规成本,为小银行发展提供公平的监管环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发奇  陈晓红  王金升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我国担保业的监管以及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采取有效对策,以完善担保业的监管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魏海瑞  
本文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的监管流程角度出发,运用我国71家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监管强度提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事中现场审查而言,银行业监管部门事前发布监管公文和事后违规惩戒措施实施强度提升的风险抑制效应更为明显。监管强度提升的风险抑制效应对大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作用普遍更强。但对于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影响则存在差异,其中,监管公文发布对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要弱于非上市银行,而违规惩戒措施的效果与之相反,现场审查对上市、非上市银行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凤莲  
本文以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企业之间的关联担保细分为提供担保、接受担保以及交互担保三类,并针对每种类型关联担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发发现,财务状况良好、股权集中度较高以及治理机制完善的企业更容易从其关联方中获得担保,而国有企业更愿意对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监管当局需要关注金融业经营模式变化、金融行业的关联性、宏观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整体,运用宏观审慎理念和方法予以监管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金融监管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着良好的表现,人们对于这一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并非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担保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债务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2001年到2003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以及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企关系会显著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由于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产权上的同一性,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的关系贷款会更容易影响到其对外担保行为,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会显著影响到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银行与公司的关系贷款、当地的财政赤字等对其担保行为影响不大。这对我们理解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民营企业融资等问题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和军   张依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是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关键方向。本文基于沪深A股数据,以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简称“两类公司”)的组建为切入点,以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机制分析表明,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过度投资抑制机制、“脱实向虚”纠正机制间接提升了国企抗风险能力。异质性分析显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效应还受行业、区域、公司治理因素影响。行业维度,垄断性、高技术行业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区域维度,央企与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公司治理维度,具有较高混改程度、内部控制水平、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激励程度的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效应更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秋明  
我国担保行业监管机关的历史演进及对担保业发展的影响1993年,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人民银行颁布《金融机构管理规定》(银发[1994]198号文),文件将信用担保公司列为金融机构,其第二条又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是金融机构的主管机关,依法独立履行对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审批职责,并负责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明确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计小青  
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框架中,中国证监会、地方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构成的三级证券监管体系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以1993年至2003年4月30日被证券监管机构处罚的272次会计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三级证券监管体系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中的有效性及其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各证券监管机构在监管效率和监管权威上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