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9)
2023(13271)
2022(10919)
2021(9999)
2020(8475)
2019(19096)
2018(18802)
2017(35833)
2016(19281)
2015(21617)
2014(21364)
2013(21210)
2012(19458)
2011(17685)
2010(17703)
2009(17097)
2008(17257)
2007(15497)
2006(13996)
2005(13201)
作者
(54031)
(45141)
(45046)
(42730)
(28784)
(21277)
(20352)
(17402)
(17145)
(16121)
(15597)
(15157)
(14828)
(14274)
(14222)
(13650)
(13462)
(13004)
(12903)
(12772)
(11362)
(10987)
(10784)
(10226)
(10120)
(10044)
(9928)
(9905)
(8972)
(8840)
学科
(87014)
经济(86879)
(83888)
管理(78397)
(76442)
企业(76442)
方法(36617)
(31619)
数学(28423)
业经(28403)
数学方法(28191)
(27231)
中国(24572)
(23390)
(21663)
财务(21622)
财务管理(21589)
企业财务(20439)
农业(18908)
技术(17642)
(17401)
环境(17105)
(16986)
(16780)
(16191)
贸易(16179)
(15851)
(15678)
(15128)
银行(15117)
机构
学院(283855)
大学(281523)
(129734)
经济(127537)
管理(114488)
理学(97494)
理学院(96604)
管理学(95600)
管理学院(95056)
研究(94044)
中国(78706)
(64192)
(59218)
科学(51743)
财经(49901)
(46241)
(45432)
(43248)
(42852)
中心(42530)
研究所(41108)
经济学(40594)
北京(37808)
财经大学(36836)
经济学院(36548)
业大(36322)
农业(33649)
(33554)
(33488)
商学(32588)
基金
项目(180974)
科学(145655)
研究(135964)
基金(135650)
(116201)
国家(115249)
科学基金(101161)
社会(91786)
社会科(87261)
社会科学(87235)
基金项目(70784)
(68382)
自然(62419)
自然科(60906)
自然科学(60891)
教育(60336)
自然科学基金(59935)
(56371)
资助(55429)
编号(52695)
成果(42665)
(42063)
(40366)
重点(40252)
(40126)
国家社会(39536)
(39163)
(38270)
创新(37010)
教育部(36778)
期刊
(148931)
经济(148931)
研究(88260)
中国(59509)
(53913)
管理(48194)
(41157)
科学(37790)
学报(36543)
(29920)
金融(29920)
大学(29196)
农业(28277)
学学(27561)
财经(26195)
技术(24826)
业经(24222)
经济研究(23905)
(22625)
教育(22075)
问题(19452)
(17463)
(16790)
技术经济(16207)
世界(16086)
国际(14863)
财会(14096)
现代(14061)
会计(13765)
资源(13433)
共检索到440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蕾蕾  盛丹  
环境立法是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能否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是评估环境立法政策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地方环境立法的设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倍差法考察环境立法对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环境立法有助于缩小行业内生产率离散程度,实现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环境立法通过提高企业平均生产率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而且低生产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提高幅度大于高生产率企业,引起行业生产率离散程度缩小;另一方面,环境立法通过抑制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和促进低生产率企业退出而达到优化企业之间资源配置的作用。此外,环境立法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企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异质性,环境立法只有对高研发强度的企业才能起到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的作用;较之非国有企业,环境立法对国有企业的行业资源配置作用更大;高强度的执法力度是保障环境立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恒  李世刚  
本文提出一个同时估计替代弹性(溢价)、要素产出弹性、企业异质性(包括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结构估计框架,尝试把资源配置文献朝"微观化"发展方向推进。运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空间平均达到160%。结构估计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反事实分析,它显示未来10年里即使只释放出配置效率改善空间的一半也能保证每年3.85%的经济增长率,改革"红利"仍然十分丰厚。反事实分析还表明,与地区(省)内扭曲相关的资源误置约占60%,地区(省)际约占40%;消除省际扭曲、实现全国统一有效的大市场,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增加约70%的总产出。因此,应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缓解和消除行业内、地区间的各种扭曲,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关  胡关亮  
本文在Hsieh & 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提出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首先采用Levinsohn-Petrin(2003)半参数估计方法估计出行业的要素产出弹性,然后结合一个涉及异质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计算得到:若资本和劳动均为有效的配置,1998年我国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57.1%,而2007年将提高30.1%;此外,在这10年里,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0.1%,而劳动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7.3%。...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元元  张建清  
本文着重分析了制造业空间集聚或制造业省际间二元边际下资源配置效率的演化,并根据企业视角下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的分解结果,结合新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对资源配置效率或产业集聚效率的演变机制做出了相应阐释。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二元边际下省际间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来源于产业集聚与生产率异质的互动作用;(2)中国制造业在省际间的资源配置整体有效但却有恶化趋势,其中集约边际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改善,而扩展边际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恶化,前者源自技术进步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而后者主要源自中国产业集聚较高的拥挤效应和较低的技术外部性。本文的分析还揭示出"企业进入悖论"问题的存在,这意味着将生产率与产品质量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于世海  许慧欣  孔令乾  
基于改进的HK方法,放松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估算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误置程度,并结合中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考察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水平整体上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水平对资源误置的改善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生产率企业存在明显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水平通过降低成本和提升技术创新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殷醒民  
一、问题的提出 80年代以来,中国的工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然而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工业低集中度的逐步下降,二是工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趋势。(Yin,1995) 中国的工业发展是建立在地方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各级地方政府组建企业和管理企业,企业数目甚多,形成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原子型”结构特点。中国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地位。根据对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统计,1980年,拥有1,000多劳动力以上的企业占有的工业劳动力为41.4%,而1,000劳动力以下的企业则占有工业劳动力的58.6%,并占有工业产出的45.2%。到1990年,1,000劳动力以下的企业...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  
本文引入一个与传统索洛余值方法相一致、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总生产率增长分析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总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资源再配置效率,而外资的进入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外资企业的总生产率增长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均值。样本考察期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博  
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发展通过资本和人力资源配置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对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系数均为正值且呈现显著性,在添加控制变量后相关影响机制依旧不变。资本配置、人力资源配置要素在调节电子商务发展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资本配置仅在调节电子商务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高级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把握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加大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向高级化和合理化产业转变相关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董志强  许华杰  
目前,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争论愈演愈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于大城市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能是大城市经济表现更好的重要原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上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提高,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继续扩张反而会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产业多样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有效降低生产要素在企业间的错配程度,但与之相随的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加深则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董志强  许华杰  
目前,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争论愈演愈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于大城市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能是大城市经济表现更好的重要原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上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提高,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继续扩张反而会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产业多样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有效降低生产要素在企业间的错配程度,但与之相随的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加深则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慧波   姜余轲   李鹏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深入的理论分析,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技术标准对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技术标准有助于缓解资本和劳动要素扭曲,改善资源错配,提升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且出口强度会正向强化技术标准的资源配置效应;技术标准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地区层面和行业层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应优于一般制造业;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在企业层面的倒逼效应,以及在行业层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企业退出效应,是技术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范冬梅  黄汉民  钱学锋  
Foster等人放宽规模报酬不变条件后,理论证实了全要素生产率价值的离散程度包含扭曲、技术效率和需求冲击等因子,这对传统使用全要素生产率价值离散度衡量资源误置的方法提出了挑战。基于Foster等人提出的方法,本文重新测算了1999~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误置程度,发现基于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测算的资源误置程度在绝对值上存在差异,使用工业增加值测算的资源误置程度偏大。进一步地,控制企业异质性投入与需求因素后,资源误置水平至少下降了22.6%。这表明,如果忽略测量误差和企业异质性因素,现有相关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误。本文的研究对于准确评估并认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方法,有利于今后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斐  
Melitz(2003)通过引入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发现出口可以迫使行业内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继而通过行业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行业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文章选取1999-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为样本,在分别运用索洛余值法、随机边界分析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行业生产率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对贸易自由度与行业总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对于行业加总的生产率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的这一新的获得贸易利益的途径在中国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峰  庄宗武  谢锐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土地市场网277个地级市土地市场交易数据测算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指标,同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测算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而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探讨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推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存在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错配倾向,这种反向错配通过抑制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弱化集聚经济效应以及加剧企业要素配置扭曲等机制显著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增长竞争和财政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效应;土地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依赖于企业贸易类型、所有制类型、所在地区及所在城市等级等方面。上述结论表明,进一步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前阶段保持制造业快速增长、推进出口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