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3)
- 2023(14134)
- 2022(11980)
- 2021(11153)
- 2020(9351)
- 2019(21891)
- 2018(21872)
- 2017(41917)
- 2016(23250)
- 2015(26310)
- 2014(26691)
- 2013(26476)
- 2012(25017)
- 2011(22754)
- 2010(23450)
- 2009(21758)
- 2008(21628)
- 2007(20052)
- 2006(17881)
- 2005(16323)
- 学科
- 济(98156)
- 经济(98058)
- 管理(61572)
- 业(60025)
- 企(46146)
- 企业(46146)
- 方法(37373)
- 数学(32618)
- 数学方法(32192)
- 农(30918)
- 中国(30857)
- 地方(28273)
- 财(23677)
- 业经(21709)
- 农业(20460)
- 学(19750)
- 制(18865)
- 贸(18392)
- 贸易(18379)
- 易(17720)
- 银(16575)
- 银行(16542)
- 行(15947)
- 融(15871)
- 金融(15869)
- 发(15304)
- 理论(15133)
- 环境(15122)
- 和(15071)
- 策(14817)
- 机构
- 学院(331170)
- 大学(327413)
- 济(134396)
- 经济(131182)
- 管理(123434)
- 研究(118842)
- 理学(103511)
- 理学院(102239)
- 管理学(100408)
- 管理学院(99781)
- 中国(91464)
- 科学(73138)
- 京(71972)
- 财(63718)
- 所(61891)
- 农(60059)
- 研究所(55588)
- 中心(55101)
- 江(54742)
- 业大(49232)
- 财经(48286)
- 农业(46914)
- 范(46541)
- 北京(46405)
- 师范(46110)
- 州(43547)
- 经(43506)
- 院(42790)
- 经济学(39950)
- 省(39238)
- 基金
- 项目(209548)
- 科学(162426)
- 研究(156278)
- 基金(145731)
- 家(126652)
- 国家(125491)
- 科学基金(105830)
- 社会(95236)
- 社会科(90061)
- 社会科学(90031)
- 省(85043)
- 基金项目(76414)
- 教育(72566)
- 划(71436)
- 自然(66992)
- 编号(66008)
- 自然科(65342)
- 自然科学(65319)
- 自然科学基金(64077)
- 资助(60752)
- 成果(55322)
- 发(50348)
- 课题(47799)
- 重点(47749)
- 部(45513)
- 创(43163)
- 创新(40347)
- 发展(40296)
- 展(39634)
- 科研(39330)
- 期刊
- 济(162840)
- 经济(162840)
- 研究(102413)
- 中国(77106)
- 农(56204)
- 学报(49636)
- 财(49440)
- 科学(46712)
- 管理(45605)
- 教育(44673)
- 农业(38070)
- 大学(37257)
- 融(35673)
- 金融(35673)
- 学学(34642)
- 技术(31932)
- 业经(27680)
- 经济研究(25032)
- 财经(23553)
- 问题(21098)
- 业(20910)
- 经(20271)
- 图书(17252)
- 技术经济(17109)
- 贸(16398)
- 统计(15771)
- 商业(15708)
- 资源(15681)
- 版(15440)
- 理论(15397)
共检索到525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强 白云腾 许峰
政策动员对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追踪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推进特色发展政策落地、空间重构到模式示范的过程,依据“过程-情境”叙事范式,建构“调适-稳定”的分析框架,阐释地方政府政策动员的过程机制和演变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施政策动员需依据行政、市场和社会三重逻辑,推进议题协商,构建实践共同体,完成地方情境化的政策调适和议题改造,达成政策框架内多重组织行动系统的稳定态势。政策动员需以制度创新和整合社会资源为载体,迎合“有效”与“合法”双重逻辑,运用调适策略构建稳定的政策共生机制,推动区域性集体行动的达成,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此外,本文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动员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框架下的现实策略和典型模式,完善了地方治理政策实践建构的过程性理论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强 白云腾 许峰
政策动员对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追踪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推进特色发展政策落地、空间重构到模式示范的过程,依据“过程-情境”叙事范式,建构“调适-稳定”的分析框架,阐释地方政府政策动员的过程机制和演变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施政策动员需依据行政、市场和社会三重逻辑,推进议题协商,构建实践共同体,完成地方情境化的政策调适和议题改造,达成政策框架内多重组织行动系统的稳定态势。政策动员需以制度创新和整合社会资源为载体,迎合“有效”与“合法”双重逻辑,运用调适策略构建稳定的政策共生机制,推动区域性集体行动的达成,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此外,本文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动员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框架下的现实策略和典型模式,完善了地方治理政策实践建构的过程性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那中兴 万伟
当前,长三角经济圈发展加速、各城市间竞争加剧、开发区建设方兴未艾,但是江阴市却开辟了一种新的优化发展路径,提出了"不开发区"的理念,通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付诸实施,以"不开发"摆脱过去依靠土地供应为主的粗放式发展,谋求集约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诸培新 王敏 胡军
农村土地整治能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但对资金需求量巨大,同时会显著改变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土地权属关系,因此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力、市场对建设用地的价格承受力和农户意愿。本文以南京市栖霞和江宁两区万顷良田工程为例,通过问卷调研与案例分析,研究农村土地整治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满足程度与农户的意愿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区域层面上,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具有良好的土地政策环境,但整治成本较高,达每公顷1千多万元,对政府财政与土地市场支付能力形成较大压力;微观层面上,样本农户的参与意愿达87%以上,房屋搬迁补偿标准、安置房价值、承包地处置情况与农户长期生活保障对农户参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鑫
今年2月,江苏省昆山市获得了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的殊荣,这与当地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密不可分。多年来,昆山市坚持资源和资产管理并重,开源和节流并举,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鸣
2013年8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流转实践"。江苏省人大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夏鸣介绍了在江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践中,通过把握理念创新、目标明晰、资源聚集、统筹渐进四项原则,有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黎德松 周林雄 徐惠
"万顷良田"就是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营建集中连片、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农田,为发展现代规模农业提供空间。"万顷良田"建设实质上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加快农村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浮 曾思燕 张志宏 朱凤武 许桃元 张绍良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引导乡村转型的路径和机制,揭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转型的实际效果及影响因子,为政策评价和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了江苏省2009—2012年实施的42个万顷良田工程,采用指标评估法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乡村转型RDA模型。研究结果:(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转型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剔除当地平均增长率的前提下,88.1%项目区农民收入增长高于非项目区,但主要归功于非农收入增加;(2)非农就业是乡村转型的前置条件,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和农民受教育程度已成为乡村转型的限制性因子;(3)挂钩指标转让是拆迁安置资金平衡的关键,地方政府对挂钩指标的需求及财务运作能力影响村庄更新。研究结论:乡村转型受资金、技术、政策和地方运作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推动作用显著,社区重建、农田流转和生产转型从根本上促成了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王小丽 何为 孙宇杰 关传弢
通过实地调查和定性分析考察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实践,科学界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探索城乡统筹的新路径。研究表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包含田、水、路、林、村等建设工程,更重要的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通过万顷良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用地整理等重大工程,实施耕地资源集聚、建设用地资源集聚、劳动力资源集聚、市场需求与服务资源集聚,实现资源失配格局、传统农耕作业方式、农村固有散居模式和既往城乡发展路径的转变。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需要...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万顷良田建设 城乡统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剌美香
借助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探索低碳特色农业资源流通方式可以帮助多数小城市突破城市发展的天花板,减弱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快速规模化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本文首先分析了促进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当前小城市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存在的从众行为、粗放式管理、流通渠道不顺畅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响应对策。
关键词:
地方特色 农业旅游资源 流通 城市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春雷 林云华
湖北省是全国较早开展土地整治的省份之一,较早提出了建立以建设促保护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了土地整治委托乡镇代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社会参建等建设模式,土地整治成效显著。其中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大路村土地整治项目就是一个自建的例子。成效:耕地质数双升大路村位属城市近郊地区,地处典型丘陵地带,大都是斜坡地、荒坡地,是名副其实的"薄田"。通过将土地流转给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参与土地整理,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政新 刘立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球上各种经济社会区域实际上是被不同属性的物品所占据或分割着,因而,区域构成又可以看成物品的空间构成。在特定自然和人文环境下交织在一起的具有不同外部性的物品及空间构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往往起着重要支配作用。按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划分物品类型,据此来探悉物品的基本空间属性和典型结构,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E-S-N分析,亦即物品空间外部性分析的框架方法,并以登封—少林实验区为例,初步验证了这种理论方法诠释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物品 外部性 空间结构 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小川 胡传景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决定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由于工程区涉及的农民房屋搬迁安置建设工期紧、耗资多,为了将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减少工程建设阻力,新沂市国土资源局经过大量调研走访,针对工程区社会经济发展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成祖 刘东升 刘家顺 张俊义
海南省椰林工程的目标是到2003年全省营造椰林面积100万亩,建成三大椰林体系。到2010年总产量达到15亿个,总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椰子收入270元。椰产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其主体包括生态防护型椰林工程、优质高效椰林工程和良种状苗培育工程。主要措施: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深化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动员全社会参与,建立椰林工程建设的投入机制;依法加强椰林工程建设;加强对工程的领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上官彩霞 冯淑怡 陆华良 曲福田
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构建农民福利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区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中,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存在农民被迫搬迁的现象;虽然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但由于农民自愿搬迁比例低,大部分农民需要支付额外资金新建或购买安置房,绝大多数农民未能将多余房屋出租或出售等,导致农民家庭收入降低,同时农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和总支出却大大增加,加剧了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导致农民居住面积变小和环境变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