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0)
2023(13852)
2022(11186)
2021(10475)
2020(8735)
2019(19820)
2018(19431)
2017(37515)
2016(20323)
2015(22828)
2014(22791)
2013(21478)
2012(19136)
2011(16681)
2010(16352)
2009(14539)
2008(14096)
2007(12165)
2006(10157)
2005(8717)
作者
(54747)
(45720)
(45387)
(43333)
(28898)
(21870)
(20794)
(18088)
(17551)
(16039)
(15514)
(15434)
(14593)
(14249)
(14236)
(14114)
(13681)
(13454)
(13162)
(13006)
(11272)
(11179)
(11075)
(10587)
(10439)
(10038)
(10028)
(9892)
(9187)
(9174)
学科
(77035)
经济(76950)
管理(59418)
(55788)
(46552)
企业(46552)
方法(36408)
数学(31744)
数学方法(31302)
(22641)
中国(22514)
(22438)
业经(18429)
(16368)
(15659)
地方(15364)
农业(14982)
理论(13954)
(13781)
财务(13719)
财务管理(13686)
(13679)
企业财务(13045)
技术(12642)
(12307)
贸易(12303)
(12061)
银行(12014)
(11929)
(11593)
机构
学院(271950)
大学(270845)
(107260)
管理(106141)
经济(105090)
理学(92685)
理学院(91743)
管理学(89885)
管理学院(89409)
研究(87495)
中国(64753)
(55370)
科学(53640)
(51481)
(44660)
(42063)
中心(41214)
财经(41175)
业大(41130)
(39710)
研究所(38508)
(37677)
(35791)
师范(35362)
农业(35007)
北京(33507)
经济学(33389)
(32781)
(31411)
财经大学(30860)
基金
项目(194226)
科学(154296)
研究(142572)
基金(141612)
(124142)
国家(123115)
科学基金(106444)
社会(91628)
社会科(86787)
社会科学(86770)
(76729)
基金项目(74898)
自然(68400)
教育(67408)
自然科(66893)
自然科学(66873)
自然科学基金(65678)
(64490)
编号(57190)
资助(56274)
成果(46105)
重点(44087)
(43182)
(41249)
(41230)
课题(40042)
国家社会(38600)
创新(38560)
教育部(37505)
科研(37416)
期刊
(111119)
经济(111119)
研究(75311)
中国(52677)
学报(44495)
(41586)
(40845)
科学(40064)
管理(39197)
大学(34609)
教育(33459)
学学(32789)
农业(27677)
技术(25128)
(22096)
金融(22096)
财经(20394)
业经(19646)
经济研究(18326)
(17536)
问题(15081)
(14189)
(14164)
科技(13031)
统计(12032)
技术经济(12009)
商业(11831)
图书(11672)
财会(11630)
现代(11575)
共检索到386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朝辉  
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别从不同角度表征了地方治理内涵,反映了地方治理外延。相应地,地方治理现代化就是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为此,需从体系和能力的"一体两面"关系视角双向衡量地方治理现代化。对应地方治理体系核心要件的地方治理现代化标准,应当从目标体系全面化、组织体系协同化、制度体系规范化、政策体系民主化、方略体系科学化、运行体系法治化等维度考察。对应地方治理能力关键要素的地方治理现代化标准,应当从达成目标、适应环境、整合资源、满足需求、凝聚共识等维度考量。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动态平衡发展基础上的互动前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世平  姜群英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进化过程,具体是指以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为依托,借助制度、机制、政策、技术等因素,促使高职院校多元治理能力保持协调进步、务实高效的一种趋向与动态过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体系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统筹化以及治理环境的协同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建新  余坚  
要有效解决审计质量及其控制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建立问题。本文首先从语义和分析方法这两个方面提出观点,作为分析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前提,并从“标准”这一概念的一般特征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推导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构筑基础,在此基础上试图建立一个互动的、相对完整的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该体系由以下四个基础因子组成:审计目标、社会期望、职业标准和法规制度。分析该系统中各因子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枝航   周光礼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明确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意蕴、衡量标准和建设路径。具体而言,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组织的有序分布和各种高等教育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从功能角度看,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既要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的发展又要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进而,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衡量,既需考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否推动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又能够推动国家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国家,也需审视其是否能够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主体作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完善高等学校分类评价体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云开  
很多研究者在分析一国资本是流入还是流出以及流量的大小时,通常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情况加以判断的。本文对该做法提出了异议。本文认为在判断一国资本的流向及流量时,应以实际资本的流动情况为准,本文还考察了金融资本与实际资本流动的一致性程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文碧  
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而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现代化制度为保障、法治化治理为依据、多元化治理为依托、现代化治理技术为手段。因此,应从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制度现代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技术信息化等指标入手,构建一套衡量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治理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歆  
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方式归纳为股本调整类(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非流通股缩股、流通股扩股)、现金对价和权证对价三大类,通过归纳两类股东的对价水平评价指标,以及两类股东的对价效用函数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等,通过7个命题依次证明了股本调整类对价方式的完全等效性,以及在忽略一些次要变量的情况下股本调整与现金对价、现金对价与权证对价的等效性,由此得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各种对价方式统一起来、以一种单一对价方式表示,以及不同类或者混合的对价方式之间可以比较对价水平的结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进  
保持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在现代经济中,公有制及公有化程度的衡量标准值得重新探讨。生产资料公有制已不能代表公有制的全部内容,无论是生产方面,还是分配方面,公有制的内容都是多方面的,其公有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也是多重的。为此,必须重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将不可避免地下降,但我们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公有制比重来保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向东  
在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化"协调中,工业化是核心,城镇化是引擎,农业现代化具有基础地位。"三化"协调的标准可归结为:一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呈同一方向变动,结构水平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二者偏差应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工农业发展平衡,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至合理范围;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至合理范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信东  
实现现代化是一项我们为之奋斗多年并继续为之奋斗的宏伟事业。但什么是现代化?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化有何体现?怎样衡量各国的现代化水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林楠  
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必须改变以银行信用为基础、以存贷款为主体的间接金融架构,建立以"直接金融为主、间接金融为辅"的现代金融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展开。金融体系是以金融产品交易为基础的由金融制度、金融机制、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等构成的有机系统。金融资源不仅是各种经济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配置的取向、格局和方式还直接引导和制约着其他经济资源的流向、流速、布局和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红艺  李武好  
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概念。经济发展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提高一国可得资源的利用过程,这一过程将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一般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低收入阶层在国民收入的增量中获得的越多,经济发展的效应就越明显。理论研究表明,没有发展效应的增长将最终损害长期经济增长。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潘秀丽  
激励性管理人员报酬契约是现代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环节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关于报酬契约中业绩衡量标准的选择问题。由于现实中最常用的业绩衡量标准是净收益和股价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标准的优势与不足 ,讨论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合理性选择。本文同时讨论了我国的现实情况 ,并提出了笔者的改进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中行  
一、收入分配不公的衡量标准收入分配公平与否,是一个反映经济基础的伦理学概念。任何社会都存在收入是否公平的问题,但不同的社会对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个人收入分配的公与不公呢?我认为主要应依据以下三条标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胜强  
中央银行信贷政策根本目的在于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本文从信贷政策目标、目标实现的衡量标准入手,对信贷政策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信贷政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