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8)
- 2023(2788)
- 2022(2189)
- 2021(2174)
- 2020(1688)
- 2019(3827)
- 2018(3651)
- 2017(6005)
- 2016(3833)
- 2015(4556)
- 2014(4595)
- 2013(4140)
- 2012(3897)
- 2011(3448)
- 2010(3480)
- 2009(2910)
- 2008(2876)
- 2007(2986)
- 2006(2647)
- 2005(2044)
- 学科
- 济(9428)
- 经济(9423)
- 管理(9100)
- 中国(6272)
- 地方(5183)
- 教育(4056)
- 业(4040)
- 教学(3958)
- 农(3809)
- 理论(3757)
- 学校(3572)
- 财(3509)
- 企(3159)
- 企业(3159)
- 业经(2919)
- 学法(2755)
- 教学法(2755)
- 财政(2730)
- 家(2718)
- 国家(2675)
- 农业(2397)
- 工作(2394)
- 制(2348)
- 学理(2297)
- 学理论(2297)
- 政(2265)
- 和(2233)
- 技术(2161)
- 发(2115)
- 环境(1996)
- 机构
- 学院(44611)
- 大学(40512)
- 研究(15865)
- 济(12678)
- 管理(12605)
- 经济(12158)
- 中国(11228)
- 职业(10667)
- 京(9888)
- 技术(9841)
- 理学(9704)
- 理学院(9540)
- 管理学(9250)
- 管理学院(9161)
- 科学(9150)
- 江(8872)
- 财(8169)
- 范(7981)
- 师范(7921)
- 教育(7784)
- 职业技术(7637)
- 所(7624)
- 中心(7530)
- 技术学院(7338)
- 州(7301)
- 研究所(6571)
- 北京(6434)
- 院(6262)
- 农(6229)
- 师范大学(6039)
共检索到80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庞海燕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牢固树立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紧紧抓住内涵建设的主旋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围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如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学科专业设置紧扣产业要求,发展路径选择突出合作教育,服务面向定位强调地方特色等,在强化内涵建设中要紧扣"改革""合作""提升"三个关键词,即突出"改革",强调创新;突出"合作",强调协同;突出"提升",强调质量。同时,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应用学科专业特色建设,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办学特点 内涵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万国 孙泽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为"教学型"院校,值得商榷,需要再认识。每所大学都具有三种职能,不同类型的大学三种职能有不同的定位,而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三种职能会有所变化,有所侧重。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地位、特征、历史、现状以及国内外同类型院校的办学经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院校。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定位 应用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占营
本文从构建多主体的治理体系、创新专业融合集群模式、探索质量建设多维推进路径、打造职教开放多元格局等四个方面,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政府—市场—院校三元协同的新型关系建立、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的专业群建设、质量要素全面改革与质量保证共治机制建设、国际化内容框架重构等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内涵建设 专业群 质量共治 课堂革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喆
提高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最为紧迫的任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牢固确定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一、认清形势,明确内涵建设的五个转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学生,最大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施光跃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肩负着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其办学定位应重视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借鉴,走差异化、服务于地方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办学定位 后发优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耘 王向红
培育办学特色是当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与发展战略。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教学型院校,人才培养是其基本的功能和核心的任务。如何凭借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来服务社会、赢得社会认同,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因此,人才培养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之根本。长沙学院自2004年升本以来,就是从这个基本的视阈出发,从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和重视学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办学主体地位,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办学主体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升至37.5%,高考录取率超过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入学机会已不再是稀缺教育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傅大友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专科学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的本科高校。截止2010年4月,新建本科院校达261所,占全国792所普通本科院校的32.95%,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过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渊泉
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科学合理的定位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对其办学进行科学定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兰玉杰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战略。正确认识和明晰办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科学凝练和强化建设办学特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办学特色 内涵 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长林 罗静 叶丹
应用型大学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目标。应用型大学主要包括应用技术大学与教学服务型大学两种类型,其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厘清二者内涵,明辨各自特质,对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合理选择办学方向,确立差异化办学路径,进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玉东
新建本科院校的迅速崛起一方面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生力军,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因其在办学中存在简单模仿、照搬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而导致出现办学理念模糊、目标错位、特色缺失等问题。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为新建本科院校寻找到不同于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提出适合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么明 别敦荣
答辩时间2011年5月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其在办学进程中所形成的个性风貌,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办学特色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办学定位上盲目攀比、缺乏为地方服务意识、专业设置高度雷同、行政色彩十分浓厚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进 张波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合力推动着现代大学的快速发展,而其中科学研究对其他几项职能的履行具有牵引作用。我们认为,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通过抓科研工作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海萍
高校办学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最可靠、最稳定、最根本的保障,它是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与高校具体办学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人才需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具体体现并综合反映在"办学特色构成要素"之中。因此,明确高校办学特色构成要素及其性质,是培育高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对于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是当前及今后必须全力破解的认识难题和实践难题。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