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
2023(855)
2022(812)
2021(788)
2020(705)
2019(1620)
2018(1481)
2017(2957)
2016(1763)
2015(1917)
2014(1765)
2013(1569)
2012(1537)
2011(1331)
2010(1385)
2009(1284)
2008(1165)
2007(1168)
2006(970)
2005(851)
作者
(3828)
(3015)
(3002)
(2977)
(1994)
(1393)
(1369)
(1260)
(1165)
(1161)
(1070)
(1058)
(1037)
(965)
(951)
(951)
(923)
(879)
(865)
(853)
(799)
(752)
(725)
(710)
(702)
(694)
(662)
(654)
(637)
(635)
学科
管理(7254)
(5805)
国家(5778)
(5111)
经济(5102)
(4931)
财政(4281)
(3696)
国家机关(3268)
机关(3268)
(3101)
(2847)
企业(2847)
工作(2627)
人事(2433)
人事管理(2432)
(2415)
支出(2325)
机关工作(2322)
与人(2245)
地方(2234)
财政支出(1996)
方法(1982)
中国(1813)
数学(1729)
数学方法(1726)
(1709)
(1692)
外债(1683)
债券(1666)
机构
大学(20791)
学院(20377)
(8842)
经济(8684)
管理(8362)
理学(7278)
理学院(7222)
管理学(7177)
(7146)
管理学院(7128)
研究(6611)
财经(4793)
中国(4778)
(4416)
(3996)
财经大学(3591)
科学(3349)
经济学(3168)
中心(3117)
(3058)
(3004)
经济学院(2898)
财政(2848)
(2634)
研究所(2569)
北京(2422)
(2387)
(2363)
(2345)
师范(2336)
基金
项目(13697)
研究(10994)
科学(10982)
基金(10306)
(8523)
国家(8470)
社会(7551)
科学基金(7401)
社会科(7217)
社会科学(7215)
基金项目(5381)
(5165)
教育(4927)
(4219)
编号(4198)
成果(4155)
资助(4154)
自然(3991)
自然科(3915)
自然科学(3914)
自然科学基金(3850)
国家社会(3351)
(3342)
(3278)
(3269)
教育部(3062)
课题(3025)
重点(3008)
项目编号(2938)
人文(2925)
期刊
(9991)
经济(9991)
研究(7729)
(6551)
中国(4638)
管理(2831)
财经(2590)
学报(2376)
科学(2173)
(2172)
教育(2079)
(2072)
财政(2072)
经济研究(1994)
大学(1991)
学学(1893)
(1643)
金融(1643)
(1516)
问题(1253)
会计(1216)
技术(1165)
财会(1129)
图书(1106)
改革(1006)
(1006)
农业(976)
(954)
论坛(954)
经济管理(948)
共检索到3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春元  
R&D活动是创新的引擎,制度安排以及R&D投资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重要的约束条件。文中探讨了地方政府行为及其R&D投资对创新的影响作用,利用引入虚拟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前者对创新的作用及存在地区差异性,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该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政府R&D投资存在理论上的最佳值,偏离最佳值会影响到创新水平。因此,保持适度的财政分权及确保合理政府R&D投资规模非常有必要,并以此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韦诸霞  
通过分析1998-2011年我国地方政府R&D经费投入数据,本文勾画了地方政府R&D经费投入的时空变化与演进逻辑。从总量看,投入排名前列的基本上是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而排名后置的基本上是中西部地区;从投入力度和增量看,地区间差异也基本如此,且人均R&D经费投入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R&D经费投入目标设置过高,实现难度大。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除加大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科技投入,还需加强区域间科技横向合作,降低科技创新风险,制定合宜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非  杜金岷  杨贤宏  
本文借助中国2007—2014年上市企业与宏观经济数据集,检验财政R&D补贴及地方政府行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研究表明,财政R&D补贴所引致的企业创新投入产出效应有着极强的异质性。更进一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压力促进了财政R&D补贴效果,但财政失衡问题依旧是有效使用财政R&D补贴的桎梏。此外,政府强烈的补贴意愿有可能面临企业的"迎合"行为,并造成企业融资需求的挤出效果,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基于此,想要改善财政R&D补贴的创新绩效,就必须从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入手,导出针对地区异质性的政策路径。特别地,如何释放财政R&D补贴信号,以实现"政府—市场"的联动,是实现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云宏  王淑贤  
地方政府一身多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相对特殊的身份、地位、职能、行为和作用。地方政府兼具“政府”和“投资人”两种身份,同时发挥“执行”、“管理”和“投资人”三种职能,因而其行为往往极不规范。地方政府的介入,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均衡模型和地方经济总量均衡模型具有了相对比较特殊的内涵和特征。地方政府的特殊职能使得地方政府相对比较独立的经济利益具有了客观必然性,并使得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保护政策具有了相对合理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雷宝  
一、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界定 本文重点探讨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问题。值得指出,政府投资(Government Investment)和公共投资(Public Investment)两个概念在现实中虽然经常被混用,但两者仍有不同。通常,政府投资侧重于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活动,但投资对象不一定完全是公共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投资的理解有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金程  罗晓芹  
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策略日益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然而受制于诸多现实因素,地方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在具体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应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公共政策与财政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措施包括:持续增加科技研发的公共投入;充分利用税收激励的调节作用;综合利用扶持性政策;构建多元合作研发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烝  
201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认真落实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精神,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既发挥了政府规范举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框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琼  钟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券,因为"自行"并不意味着"自主"放眼国际,欧债危机逐步升级,欧洲各国政府紧缩财政,种种迹象让人们对政府发债融资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谈政府债色变"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却开始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由此,地方政府发债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保证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持续健康发展而不重蹈欧洲的覆辙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丹  
为有效兼顾防风险、促发展,需要进一步统筹财政资源,不仅要考虑流量层面的财政收支,还要考虑存量层面的巨额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盘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在当前地方财政紧平衡态势下,为有效兼顾防风险、促发展,需要进一步统筹财政资源,不仅要考虑流量层面的财政收支,还要考虑存量层面的巨额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盘活。通过加强政府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实现公共设施的降本增效、非税财源的筹集,从而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促进财政可持续。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煜晓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或有负债管理,或有负债管理的难点又在于确认和计量。本文从隐性负债、预计负债等难点着手探讨了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问题,从期望现值等难点入手探讨了政府或有负债的计量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而且对牵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专项债用于新增债务需求和置换到期债务需求,纳入政府预算管理,项目收益对应项目发行,还款资金由对应项目支付,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同时,项目收益债在规模管理、项目要求、发行方式、信息披露等方面要求严格,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以发行专项债替代隐性债务,一方面有助于透明化、市场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国家调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蒋家亮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周春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务。本报告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