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8)
2023(13473)
2022(11711)
2021(11193)
2020(9233)
2019(21107)
2018(20835)
2017(40595)
2016(22202)
2015(24454)
2014(24418)
2013(23918)
2012(21799)
2011(19336)
2010(19225)
2009(17640)
2008(17296)
2007(15181)
2006(12849)
2005(11309)
作者
(61929)
(51195)
(50605)
(48517)
(32637)
(24570)
(23261)
(20138)
(19378)
(18403)
(17539)
(17237)
(16002)
(15968)
(15835)
(15796)
(15401)
(15214)
(14623)
(14479)
(12577)
(12400)
(12362)
(11663)
(11533)
(11352)
(11289)
(11269)
(10238)
(10037)
学科
(79997)
经济(79907)
管理(67565)
(64588)
(53582)
企业(53582)
方法(38919)
数学(33683)
数学方法(33315)
(28987)
中国(22938)
(21040)
(19387)
财务(19323)
财务管理(19277)
企业财务(18447)
业经(18238)
(18089)
(16691)
地方(16442)
(14969)
银行(14932)
理论(14580)
农业(14080)
(13942)
(13793)
贸易(13787)
(13531)
金融(13529)
(13411)
机构
大学(302673)
学院(301925)
管理(121746)
(114894)
经济(112268)
理学(105510)
理学院(104360)
管理学(102609)
管理学院(102042)
研究(96742)
中国(74878)
(63642)
科学(60812)
(59434)
(47927)
财经(46654)
(46024)
中心(44532)
业大(44344)
研究所(43583)
(43163)
(42464)
北京(40081)
(38557)
师范(38198)
农业(36039)
(35627)
(35555)
财经大学(35066)
经济学(34266)
基金
项目(209844)
科学(164592)
研究(153966)
基金(152083)
(131941)
国家(130829)
科学基金(112792)
社会(96098)
社会科(90997)
社会科学(90974)
(81954)
基金项目(81166)
自然(73934)
自然科(72202)
自然科学(72186)
自然科学基金(70856)
教育(70395)
(68950)
编号(63136)
资助(62671)
成果(51538)
重点(46379)
(46118)
(43698)
(43606)
课题(42910)
创新(40688)
科研(40399)
项目编号(39947)
教育部(39728)
期刊
(122208)
经济(122208)
研究(90433)
中国(54637)
学报(48155)
(47880)
科学(43543)
管理(42359)
(41500)
大学(36294)
学学(34369)
教育(32428)
(30219)
金融(30219)
农业(28833)
技术(24176)
财经(22315)
业经(19667)
经济研究(19451)
(18731)
理论(15637)
问题(15413)
图书(15155)
财会(14577)
实践(14508)
(14508)
(14501)
科技(14487)
(14161)
技术经济(13660)
共检索到43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筱楠  孙夫祥  郑凯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使得遏制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下,研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在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界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其次,探讨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困境,并选取我国首个无隐性债务省份—广东省,总结其化解隐性债务的经验。最后,结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化解困境及国内经验,提出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启示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昝志涛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由于其隐蔽性和复杂性,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遏制债务风险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特征,系统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界定及成因,并全面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而探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传导路径,最后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规模审计和各种风险形式,提出推动现代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推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审计等风险防范化解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科  孟源祎  尹李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财政承担公共风险诱发的潜在支出义务是形成隐性债务的根源所在。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源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被动承担的支出义务,以及政府部门主动将债务风险转嫁后私人化的风险再次回流所产生的支出义务。政府行为特征在公共风险产生与风险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典型的隐性债务转化路径。从风险传播链条异质性角度进一步识别两类代表性路径下引致隐性债务的风险因素,能够为隐性债务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财政承担公共风险诱发的潜在支出义务是形成隐性债务的根源所在。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源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被动承担的支出义务,以及政府部门主动将债务风险转嫁后私人化的风险再次回流所产生的支出义务。政府行为特征在公共风险产生与风险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典型的隐性债务转化路径。从风险传播链条异质性角度进一步识别两类代表性路径下引致隐性债务的风险因素,能够为隐性债务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财政承担公共风险诱发的潜在支出义务是形成隐性债务的根源所在。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源自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后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被动承担的支出义务,以及政府部门主动将债务风险转嫁后私人化的风险再次回流所产生的支出义务。政府行为特征在公共风险产生与风险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典型的隐性债务转化路径。从风险传播链条异质性角度进一步识别两类代表性路径下引致隐性债务的风险因素,能够为隐性债务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宏鹏  苏婵媛  边赛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持续扩张,表现形式愈加复杂多样,其中潜藏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在国家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战略背景下,隐性债务风险应对和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含义和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传导路径和风险影响,并结合现阶段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常欣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鉴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新增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各种替代性融资方案在内的隐性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未来应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为重点,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的借贷冲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健  向森渝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十九大报告以及财政部文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仍然通过多种举债形式进行融资,由此产生的隐性债务存在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因此,通过详细分析"债务置换""PPP融资模式"和"变相担保"这三种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并从人才、制度、流程等多个角度剖析这些传导路径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培养专业人才、规范政府发债行为、调整政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潜在风险累积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丁冠森   李一花   李佳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生态功能区研究组、选择全部未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样本设立生态补偿研究组,分别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减负)和生态补偿制度(补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政策冲击,通过PSM方法进行一对一近邻匹配和多期DID回归,实证研究减负与补偿这两种不同路径对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而生态补偿制度的效果则恰恰相反。经过平行趋势检验、重新构造研究组、更换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改变样本范围、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两种路径的效果差异与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激励效应有关。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工业发达的县和县级市更为明显;而生态补偿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普通县更为明显,与工业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关系。文章的研究对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苏振兴  扈文秀  章伟果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触发点,但由于隐性债务需要政府财政直接负担的比例难以确定,导致其实质风险无法准确测算。本研究构建了KMV模型、基于ROA的负担模型以及信用债的市场均衡模型,着重研究隐性债务中的两类主要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转化为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并测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表明:2011-2018年之间,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在5.03%~9.13%之间,融资平台债务转化率在60.29%~82.31%之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由2011年的2.56万亿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12.2万亿元,占比也由24.5%上升到43.4%,说明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综合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违约概率由0上升到3.07%,从无违约风险上升到中等风险区间,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明显区域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源  张智  龙立  
基于软计算方法集成技术,分别采用CRITIC-TOPSIS集成方法和Global超效率DEA方法,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与绩效状况进行实证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隐性债务风险和绩效的互动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各地区隐性债务风险在时间维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空间维度呈现出较明显的“东低西高”分布态势,而各地区的隐性债务绩效则恰好相反,在时间维度呈先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空间维度则呈现出较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与此同时,从隐性债务的风险与绩效的互动相关性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互动相关性还具有了较为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最后,从风险与绩效双轮驱动的导向出发,依据不同地区所处的隐性债务风险与绩效互动相关类型,系统地采用债务存量风险防范化解、债务使用绩效动态优化、跨区域债务风险与绩效空间联动治理等一揽子差异性组合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联动治理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涛  高珂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三大攻坚战的首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又是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隐患。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地方可偿债财力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并运用KMV模型测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地方的政府财政可持续状况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日趋严峻;虽然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整体的状况判断,无论是负债率还是债务率水平均处于合理安全的边界范围之内,但考虑到财政刚性支出以及剔除不可自主支配收入后,其债务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如果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考虑在内,地方政府整体债务风险较高,且部分省份违约风险较大。最后,本文从隐性债务生成机制角度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与治理路径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丽珍  安秀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地方财政风险最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其治理将事关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事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成败。厘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类型及具体表现形式,设定债务风险系数、或有债务转化率、政府负担比例指标,分类估算出2017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为9万亿元~15万亿元,包含隐性债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处在安全边界内,但债务风险的地区分布差异显著,个别省份已突破警戒线。近三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呈现扩大化趋势,且主要集中于救助责任类债务。因此,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应遵循"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理念,坚持以稳为主、分类施策、激励与问责并举等基本原则,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度、制定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优化债务主体治理结构、提升财政资金统筹规划能力、落实行政问责制等具体的分类治理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