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9)
2023(17811)
2022(15289)
2021(14236)
2020(12097)
2019(27355)
2018(26576)
2017(51786)
2016(28014)
2015(30679)
2014(30229)
2013(29966)
2012(27541)
2011(24467)
2010(24479)
2009(22847)
2008(21750)
2007(19096)
2006(16457)
2005(14544)
作者
(80890)
(67132)
(66563)
(63562)
(42555)
(32477)
(30291)
(26295)
(25591)
(23990)
(22778)
(22718)
(21147)
(21121)
(20930)
(20860)
(20269)
(20019)
(19232)
(19204)
(16739)
(16402)
(16189)
(15310)
(15211)
(14903)
(14725)
(14700)
(13522)
(13178)
学科
(103013)
经济(102898)
管理(82151)
(80543)
(66187)
企业(66187)
方法(49587)
数学(43594)
数学方法(43180)
(36451)
中国(33478)
(29453)
金融(29451)
(28813)
银行(28745)
(27482)
(26922)
(24042)
财务(23975)
财务管理(23923)
(23581)
贸易(23568)
(23439)
(23282)
(23021)
业经(22982)
企业财务(22872)
地方(22505)
农业(18303)
理论(17215)
机构
大学(386472)
学院(384079)
(152836)
管理(150190)
经济(149604)
理学(130499)
理学院(129035)
研究(128278)
管理学(126752)
管理学院(126077)
中国(103310)
科学(81182)
(81048)
(76177)
(68130)
(64779)
业大(60923)
财经(60396)
中心(60305)
研究所(59312)
(55219)
(55053)
农业(53943)
北京(50565)
经济学(47663)
(47235)
师范(46645)
(46469)
财经大学(45462)
(45262)
基金
项目(269338)
科学(210639)
基金(197326)
研究(189252)
(174705)
国家(173304)
科学基金(148104)
社会(120794)
社会科(114769)
社会科学(114740)
基金项目(105454)
(104535)
自然(98814)
自然科(96584)
自然科学(96555)
自然科学基金(94819)
(88458)
教育(85693)
资助(81414)
编号(74666)
重点(60355)
成果(59397)
(58961)
(56236)
(56141)
科研(52568)
创新(52510)
课题(50909)
计划(50374)
国家社会(50327)
期刊
(156540)
经济(156540)
研究(113353)
中国(70618)
学报(68536)
(60412)
(60340)
科学(59189)
管理(51285)
大学(50639)
(49406)
金融(49406)
学学(48404)
农业(40562)
教育(33613)
财经(29493)
技术(28104)
经济研究(26269)
(25053)
业经(24562)
(21007)
问题(20633)
(19357)
科技(18844)
理论(18786)
业大(17533)
(17356)
技术经济(17170)
实践(17148)
(17148)
共检索到55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尹李峰  姚驰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和实证模型的检验,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影响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首先,通过构建以金融机构作为资金配置和风险传导的核心环节的理论框架,分析得到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不仅通过对企业信贷的挤出效应和对金融机构资产选择的影响导致地区金融风险上升,而且会通过地区间的金融资源配置与竞争效应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导致相邻地区的金融风险水平上升。其次,基于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影响金融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扩张会导致本地区金融风险水平的上升;(2)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间接效应,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对空间相邻地区产生外溢效应,导致空间相邻地区金融风险的上升;(3)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直接效应在经济上行时期要显著高于经济下行时期,与之相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间接效应则在经济下行时期作用大于经济上行时期;(4)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在沿海地区更多表现为间接效应,而在内地更多表现为直接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科  孟源祎  尹李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吉富星   阮小丫   潘攀   刘兆璋  
当前,区域间政府债务风险共振已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新挑战,亟须厘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时空溢出效应和机理。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关联性,并基于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开展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债务扩张会引发本地债务风险增大;第二,相邻地区当期新增债务上升会驱动本地债务扩张、加剧地方债务风险,但相邻地区存量债务风险则具有参照点效应和风险预警作用,从而降低本地债务风险;第三,从作用边界看,债务风险的空间溢出极限作用范围大致为500公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省际行政边界所阻隔,导致债务风险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同省城市之间;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呈现更强的策略替代型竞争,能够降低区域间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但地方政府往往紧盯邻近地区的举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邻近区域的“风险预警”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债务管理体制,落实主体责任,细化风险防控体系,并合理引导地区竞争和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健  向森渝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十九大报告以及财政部文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仍然通过多种举债形式进行融资,由此产生的隐性债务存在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因此,通过详细分析"债务置换""PPP融资模式"和"变相担保"这三种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并从人才、制度、流程等多个角度剖析这些传导路径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培养专业人才、规范政府发债行为、调整政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潜在风险累积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江源  盛雯雯  宋立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连,因此在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或者操之过急,很可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并与其他金融风险结合,造成新的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隐性债务风险与处置风险的风险,这两种风险都是源于地方政府的信用不足,且都将造成较大的金融体系震荡,但隐性债务风险时滞长、分布散、冲击弱,而衍生风险则更加迅速、传播快且冲击性强。总体来看,隐性债务风险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但隐性债务带来的风险是长期隐蔽、侵蚀性的,将对经济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玉瑾  李世刚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须在稳定金融体系和控制道德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坚持中央不兜底、严明财经纪律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方现实关切和约束,鼓励地方政府、债务主体与金融机构三方协商协力,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探索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方式方法,多方参与、多策并举,推动隐性债务“主动偿还一批、分类置换一批、转移转化一批、违约出清一批”。要有效阻断债务风险向财政、金融、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外溢: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最后救援和紧急处置机制、风险隔离制度、信息沟通机制等多方面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防范主要风险点,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城投债券违约风险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程  张志欣  
本文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会提高城商行风险承担水平,即降低城商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充足率,提高其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款比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隐性分权程度增加使得隐性债务规模扩张,隐性债务规模扩张导致城商行表外业务规模随之扩张,进而提高城商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商行高杠杆经营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同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亚明  王若涵  胡春阳  
本文基于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月度数据,使用CRITIC熵权法构造金融压力指数,并分别从城投债利差和相对发行规模两个角度测度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TVP-VAR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压力的溢出效应,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压力始终具有较强的解释效力,并且基本上呈现正向影响;第二,2008—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压力溢出作用的主要源头为债务利差的波动,2016年以来则转变为债务规模的提升;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与偿债风险对金融压力均具有正向冲击作用,整体冲击力度高于前期数次重大突发事件。因此,"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阻断其向金融部门的传导路径,切实打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宁静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质上是灵活组合并运用基础类和创新类金融工具,统筹安排有关主体利益。建议营造支持金融工具应用及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善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互动机制,金融机构与政府等多方形成合力,构建较为系统的化债组合。
关键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筱楠  孙夫祥  郑凯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使得遏制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下,研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在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界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其次,探讨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困境,并选取我国首个无隐性债务省份—广东省,总结其化解隐性债务的经验。最后,结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化解困境及国内经验,提出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启示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伏润民  缪小林  高跃光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任其风险在金融系统中隐性蔓延和扩张,势必酿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体系,并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外溢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对辖区内和辖区间居民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性的空间外溢效应,这种挤出效应一方面被中国高储蓄存款带来的信贷软约束空间、不良贷款率反映的信贷制度软化等加剧,另一方面针对辖区间挤出效应还受到中心金融机构资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伏润民  缪小林  高跃光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任其风险在金融系统中隐性蔓延和扩张,势必酿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体系,并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外溢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对辖区内和辖区间居民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性的空间外溢效应,这种挤出效应一方面被中国高储蓄存款带来的信贷软约束空间、不良贷款率反映的信贷制度软化等加剧,另一方面针对辖区间挤出效应还受到中心金融机构资金调配约束的抑制。本文研究表明,防范和治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忽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外溢效应,需要对其风险空间外溢的路径"通道"进行严格清理,重点要强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市场化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常欣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鉴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新增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各种替代性融资方案在内的隐性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未来应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为重点,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的借贷冲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宏鹏  苏婵媛  边赛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持续扩张,表现形式愈加复杂多样,其中潜藏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在国家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战略背景下,隐性债务风险应对和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含义和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传导路径和风险影响,并结合现阶段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