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0)
- 2023(15288)
- 2022(12799)
- 2021(11862)
- 2020(10314)
- 2019(23142)
- 2018(22725)
- 2017(44641)
- 2016(23791)
- 2015(26129)
- 2014(25292)
- 2013(24858)
- 2012(22667)
- 2011(19702)
- 2010(19684)
- 2009(18124)
- 2008(18215)
- 2007(16210)
- 2006(13607)
- 2005(12074)
- 学科
- 济(101839)
- 经济(101740)
- 业(100369)
- 企(92333)
- 企业(92333)
- 管理(89388)
- 方法(51802)
- 数学(42858)
- 数学方法(42439)
- 财(39274)
- 业经(31154)
- 农(28968)
- 务(28692)
- 财务(28656)
- 财务管理(28598)
- 企业财务(27353)
- 中国(23288)
- 技术(22134)
- 农业(20850)
- 制(20357)
- 理论(17674)
- 划(17122)
- 地方(16798)
- 策(16571)
- 和(16562)
- 贸(16558)
- 贸易(16548)
- 易(16089)
- 体(15388)
- 银(14849)
- 机构
- 学院(328047)
- 大学(322170)
- 济(141193)
- 管理(139105)
- 经济(138818)
- 理学(120865)
- 理学院(119829)
- 管理学(118254)
- 管理学院(117614)
- 研究(94768)
- 中国(76939)
- 财(71118)
- 京(64154)
- 财经(55945)
- 科学(53562)
- 经(51020)
- 江(48557)
- 农(48014)
- 中心(45665)
- 所(44510)
- 业大(44240)
- 经济学(43663)
- 财经大学(41641)
- 经济学院(39686)
- 商学(39578)
- 研究所(39568)
- 商学院(39249)
- 北京(39050)
- 州(38309)
- 农业(37446)
- 基金
- 项目(219182)
- 科学(177284)
- 基金(164038)
- 研究(162225)
- 家(139890)
- 国家(138699)
- 科学基金(123960)
- 社会(107698)
- 社会科(102546)
- 社会科学(102525)
- 基金项目(86883)
- 省(86202)
- 自然(79576)
- 自然科(77872)
- 自然科学(77855)
- 自然科学基金(76582)
- 教育(74848)
- 划(70463)
- 资助(66458)
- 编号(63579)
- 创(51252)
- 成果(49741)
- 部(49695)
- 重点(48062)
- 创新(47047)
- 发(45770)
- 国家社会(45311)
- 业(44186)
- 教育部(44054)
- 人文(43757)
- 期刊
- 济(149401)
- 经济(149401)
- 研究(92380)
- 财(63209)
- 中国(58595)
- 管理(56650)
- 农(43110)
- 科学(42063)
- 学报(41674)
- 大学(33873)
- 学学(32565)
- 融(31909)
- 金融(31909)
- 技术(31133)
- 农业(29529)
- 财经(28881)
- 教育(26800)
- 业经(25717)
- 经(24692)
- 经济研究(24335)
- 财会(19684)
- 问题(19415)
- 技术经济(18986)
- 业(18645)
- 会计(17324)
- 统计(16260)
- 策(16128)
- 商业(16055)
- 现代(15715)
- 科技(15068)
共检索到474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香书 赵梦超 王晋梅
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虽然提高了创新数量,却抑制了其质量改进,加剧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陷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通过挤占信贷资源、诱导企业金融化抑制了创新数量与质量提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带来了政府补贴的激励扭曲,使得企业为争夺有限的补贴而更加注重创新数量的增加却忽略了质量的提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更容易使政企关系较为密切的企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企业陷入“重数量、轻质量”的“创新陷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旭东 杨硕 周煜皓
"防风险"和"稳增长"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两个需要平衡的目标,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分别是"防风险"和"稳增长"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对我国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及体现债务结构的显性债务、隐性债务规模进行重新估算的基础上,分析并检验我国2008—2017年间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企业创新的内在关联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企业创新具有显著制约作用,且制约作用存在融资挤出和投资挤出双重效应;但从债务结构看,只有隐性债务同时具有双重挤出效应,显性债务对区域企业创新只具有融资挤出效应,且其融资挤出程度也弱于隐性债务,这为"隐性债务显性化"搭建了合理性框架;此外,本文基于自上而下的债务规制约束和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约束探索"隐性债务显性化"实施路径,进一步说明在债务刚性增长趋势无法短时扭转的背景下,以"隐性债务显性化"为代表的债务结构变迁,对于缓解"防风险"与"稳增长"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菲菲 刘宇星 黄解宇
利用2014-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及地级市层面地方政府债务、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整体创新及异质性创新活动的关系,并考察了数字金融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2)相对于开发式创新,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强。(3)数字金融能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整体创新、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而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与开发式创新的关系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制定债务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关键词:
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刚 朱凯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刚 朱凯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盼盼 丁竞男 卢爽
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资本供给是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与已有文献探讨内外部融资来源、债务工具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本文从企业外币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外币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币债务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形成外币债务融资创新促进效应的主要原因;外币债务融资在融资需求较高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丰富了外币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跨境监管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蒋楠 郑晨
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的创新指数排名已由第17位跃至第14位,但是从构成创新指数的指标来看,政府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成琼文 丁红乙
政府补贴如何高效激励企业创新产出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基于补贴强度异质性视角,以2012—2018年我国资源型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观测对象,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强度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门限效应显著,存在补贴强度的最优区间。但基于企业政治关联异质性的分析表明,补贴的最优区间在国有企业、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和不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进而提升实质性创新产出,但目前资源型企业创新成果还未能普遍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 向辉 赵奇锋
目前大量文献研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和资金需求方企业经营的影响,但缺乏对资金供给方银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本文使用2005—2017年中国147家地方银行数据,考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会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均证明本文结论是可靠的。(2)中介效应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通过信贷资源挤出效应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上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均会增加流动性创造,政府部门作为大股东的银行会减少流动性创造。(4)调节效应表明,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较低地区或产权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银行以及在地方债置换时期的银行,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均会创造更多的流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政
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方经济数据为样本,使用面板数据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检验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对债务置换的微观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在考虑内生性与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隐性债务扩张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政策效应检验表明,隐性债务置换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增加。异质性检验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抑制性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峥 吴晓斌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亚荣 张茗 赵爱清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积聚,成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挑战。数字经济时代,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化存量、控增量”已成为隐性债务治理中极具战略意义的论题。基于区块链视角,以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显著抑制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区块链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力,抑制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内陆地区及数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地方政府更容易发挥后发优势,区块链技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鉴于区块链在促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提升债务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借助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公共治理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洁 袁洋 李国豪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融资约束的制约。基于此,本文基于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融资约束对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有显著负向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越可能抑制企业创新。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有显著且单一的门槛效应。在门槛值以内,地方政府债务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一旦超过门槛值,则会抑制企业创新。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提升了企业融资成本,其通过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非国有企业、小企业和东部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更明显。以上结论既可以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促进企业创新等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舒悦 刘悦 张际
本文以上市企业微观杠杆率为切入点,探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一当前重要且面临重大变革的供给侧要素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融资平台负债度量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以通过银行信贷挤出和利率扭曲两种机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从而显著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此外,相较而言,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对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融资的影响更大,是导致当前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债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